这是一篇老文章了,为刘凌沧先生所写。最近翻阅北京画院所编著的几本“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丛书”,看到这本2012年出版的《刘凌沧美术文集》,其中的关于美术史研究和技法的文章,言简意赅,通俗懂,并不似现在的美术史文章晦涩不堪。那个时代的老先生们对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都充满了崇敬之心,且学识渊博,读他们的文章总觉如沐春风一般,因此就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同时表达对老先生们的敬意!


文/刘凌沧


注:本文节选自北京画院所编《刘凌沧美术文集》中的文章《多姿多彩的中国画》,本文只用于学术研究,若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对刘凌沧先生的介绍请见文后。


宋代绘画艺术的高峰,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出了几位照耀古今大师


960年,赵匡胤平了群雄,建立宋朝,四川和江南的画家,都到中原来供职,黄筌和他的儿子黄居,徐熙和他的一家,还有大画家董源、赵干等,都集中到开封。山水画家关仝、李成、范宽和善画楼阁界画的郭忠恕,也都来中原继续供职作画。


董源、李成、范宽号称宋代山水画三家冢,他们的画各具特色,有的山峰雄壮,气势雄浑,有的岗峦深远,一望无际,使宋代画坛放出万丈光芒。


李成为唐之宗室,他的画多写胸中丘壑,气象肃疏,林泉清旷。郭熙学李成,喜写广漠平原,以深浅的墨色,晕染出变幻的烟云,画面更觉得空旷,位置渊深,得峰峦出没隐现之态,尤喜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令人如闻松涛之声。


范宽曾学荆浩的笔法,后来自出新意,创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既而乃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乃舍旧时作画方法。后来卜居终南山和太华山之间,遍观奇景,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落笔雄伟老健,得山水真趣。


溪山行旅图?范宽?轴?绢本?设色?206.3?cm×103.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采薇图?李唐?卷?绢本?设色?27.2?cm×90.5?cm?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两幅山水画卷巨作,一为张择端的《清明河图》,一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汴京景色,画卷由郊原展开,渐渐绘入城市,风俗人情,曲尽妙。特别虹桥一段,舟车辐凑,人物拥挤,桥上有车马小贩,桥下有壮夫撑船,在激流中挣扎,看去极度紧张。把宋代的汴梁市容、建筑形式、衣冠制度、市井风俗描写得曲尽其妙,是一卷俊秀的现实主义大作品。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工笔青绿山水画大作。峰峦树木,结构精密,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船、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精心描写,是画院中最好的山水画代表作。王诜的《渔村小雪图》笔致清润,功力深厚。


花鸟画在宋初,四川的黄氏体和江南的徐氏体对立。黄居传其父之法,勾勒填彩,用笔精细。徐熙及其孙徐崇嗣,则墨笔超逸,少加丹粉,多生动之趣,有清淡野逸之风。而宋代画院中人所作的花鸟画,多精工富丽,极写生之能事,一翎一羽,无不细细描写。赵昌、崔白、吴元瑜的花鸟画率皆如此。


北宋的人物画大师首推李公麟(1040—1106),他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大家。他的作品有《免胄图》,描写的是“郭子仪单骑见回纥”的故事,造型生动,笔力准确,是中国中世纪画风的代表风格。他又善画马,曲尽其态,他的《五马图》,人物骏马,生气标然,完全是由写生而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临韦偃牧放图》,虽是摹本,但气派浩大,万马奔腾的场面非李氏莫能办到也。


1127年,金人入汴梁,宋徽宗父子被俘北去,政治上起了很大的变化。宋室南迁到临安杭州,偏安一隅,在画风上起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在开封洛阳的画家,逃往杭州的有李唐、李迪、李安忠、苏汉臣等人。新起的画家有马和之、贾师古、毛益、林椿等人。苏汉臣善画婴儿。马和之善画故事画,曾画《诗经》的插图,为人物画的巨作。


这一时期的大画家是李唐,凡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是南北宋之间的大师。李唐刚到杭州时,无依无靠,自己画了画挂在街头卖,买者甚少。他慨叹地写了一首诗:“雨里山村雪里烟,看时容易画时难。早知不入俗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因南宋时期,皇家提倡写生,色彩偏于鲜艳,而李唐的画则以墨笔淡彩为多,临安市民的欣赏习惯有了改变,已经不甚喜爱北宋时代雄浑朴素的水墨淡彩了,所以李唐有“早知不入俗人眼”的慨叹!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李唐的作品,最著名的有《采薇图》,描写的是伯夷、叔齐国亡后逃避深山,不向周朝投降,不食周粟的故事。人物画得形容枯槁,满面忧容,配景用“大斧劈”皴,笔力雄健,大气磅,给南宋画坛以很大的影响。他年近八十还创作旺盛,给后世留下可贵的遗产。他的作品《万壑松风》《清溪渔隐》《长夏江寺》等,对后世的南宋画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刘松年、李嵩是宋光宗时代(1190—1194)的画院待诏。刘松年善画人物,《耕织图》是他的大作品。李嵩原是木工,后来学画,工道释人物和仕女,长于界画。陈居中善画仕女故事画,故宫收藏的《女孝经图》是他的杰作。


宋宁宗时期(1195—1224)山水画的大画家有马远和夏珪。马远号钦山,擅长山水画,取法李唐,笔力遒健,设色清润,善用湿笔作“大斧劈”皴,方硬见棱角,画树曲折有力,多横斜掩映之态。他作画喜取对景的“一部分”,视之更觉动人,这种构图,现代人叫做“截取法”(特写),当时人称之为“马一角”,后人说这种画法是影射南宋的偏安。笔者认为这是画家构图的别出新意,并非意味着“残山剩水”的影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踏歌图》是马远的杰作。他和夏珪并称“马夏”,加上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


踏歌图?马远?卷?绢本?设色?192.5?cm×111?cm?故宫博物院藏


夏珪,字禹玉,宋宁宗时画院待诏。工画人物,更擅长山水,善用毛笔带水做“大斧劈”皴,简劲苍老,而墨气明润,楼阁不用界尺,随手为之而庄重富丽。他的名作有《溪山清远图》和《长江万里图》。


简笔的人物画家要属梁楷和牧溪。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是简笔人物画的名作,以豪放快速的笔风写出诗人超逸的风貌,可称绝技。他的名作还有《十六应真图》《八高僧图》等。此时宗的哲理在画界颇为流行,而牧溪常用简略的笔法描写禅宗中的佛教人物。


灿烂缤纷的两宋画坛是一个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大花园,也是中国绘画最成熟、最昌盛的时代,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两大主流,一是以专业作家为主体的“院体画派”(简称院派),二是以士大夫画为中心的“文人画派”。前者尊重传统,恪守法格,为古代的民族传统绘画积累了丰富的绘画技法,靠“院体派”保留下来;后者以“笔情墨趣”“写意寄情”为主旨,用绘画以表达胸中“画意诗情”见胜,从苏轼的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都”可以看出文人们对于绘画的主张。但是宋代的“院体画派”过于追求形似,不免陷入“雕镂刻画”,有的作品由于过分地追求形似,从而失去了绘画个性,趋于刻板;而文人画强调发展个性,不求形似,过分地追求“笔晕墨染”,有时丢掉了“以形写神”准则。当然兼有两者之长的画家还是很多的,如唐代王维、宋代的李公麟都是并工二者(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长的。


刘凌沧(1908—1989)

名恩涵,字凌沧。河北省固安县人。二十世纪著名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家、中国画理论家、美术教育家。少年时随民间画师李东园学画。1926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从师徐燕孙、管平湖。后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深造。1933年至1937年任北平艺专讲师,兼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后任职于民族美术研究所,并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画系人物科主任。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长、北京画院院外兼职画家、中国画研究院导师。


刘凌沧先生一生从事中国画的学习和研究,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擅长古典历史画和仕女画,其代表作有《赤眉无盐大捷》(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淝水之战》(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文成公主》等。多年来发表了许多艺术论文,专著有《唐代人物画》、《宋代人物画》、《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中国古典人物画论》等书。


刘凌沧先生作品

梅花仕女,138cm×67cm,1986年

淝水大战,87.5 cm×220cm, 1977年

剃度图,47cm×81cm,1955年


关注:点击文章开头蓝色字体“北京画院”

分享: “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北京画院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多姿多彩的中国画之宋代发布于2021-04-18 22:17: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