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岩《唐宋元十六家山水技法图解》系参考明代的浙派巨匠蓝瑛所绘16幅仿古山水册页编绘而成,包括自唐王维至元四家的唐、五代、北宋南宋元的16位不同流派山水画家的技法。为了便于初学者了解各家技法,在剖析时着重介绍了每一家的技法特点,把每幅画分为勾、皴擦点、染、设色四图,按步骤逐一剖析。

        本素材部分摘录自网上分开分享的电子图书,国画艺术又进行了编辑整理再加工,并稍微加入了各名家的一些作品,供山水画爱好者学习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购买正版图书!

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

刘松岩编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十、南宋 李唐 李希古法

李唐(1066—1150),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兼工人物,初师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并以画牛著称。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采薇图》等。

他创始了“大斧劈”皴法,水墨淋漓,简括豪放,一变荆浩、范宽之法,粗笔侧锋,少用积墨,线面结合,皴染结合,干湿笔结合,成为南宋画派大宗师,流风笼罩南宋整个时期,为南宋四家之首。

 

李唐作品欣赏


万壑松风图

 

秋景山水

 

采薇图

李希古法分步解析

 

 

 

此幅构图为三角形,左小右大。由于作者匠心独运,将这种平淡呆板的构图,画得生动活泼。首先,在中间偏右用浓墨画双松,其下又有重墨石块,使墨彩有轻重变化。其次,左边有小坡及流水,右边上有悬崖,下有石坡;从底部来看,伸出的石块,打破了下边的平整。整个画面起伏变幻。另外,左上天空空间大,左下水面空间小,上下虽然都是空白,但是大小不同。

1.勾

用炭条定出以上位置后,即可勾墨线。李唐的画风简括而豪放,勾线顿挫有力,棱角分明。勾时,下笔要粗壮,墨线要挺拔。有时线与面结合,中侧锋交替使用,变化较大。

此外,斧劈皴的画,一般是用矾过的熟宣纸或矾绢,用不太洇的生宣纸也可以,便于勾皴结合,擦染结合,以及拖泥带水皴法的使用。

 

2.皴、擦、点

此幅为大斧劈兼拖泥带水皴法的北宗画法,大斧劈用侧锋、方笔,起笔重,收笔轻,有些像楷书的撇和挑,开始藏锋顿笔,然后快速直线挑出,出锋时要轻,有时带有飞白的笔意。形成头重尾轻,头湿尾干的短直笔触,不是细线,而是状如三角形或钉头形的小面。必须有力,像以斧劈物,画出的山石也像劈开的一样,有坚硬的感觉。

由于斧劈皴系直线皴,因此不宜过多地变换方向,但是要避免皴笔排列过于整齐。做到不齐之齐,在不乱的前提下,富有变化。除方向不要过分一致外,轻重、疏密也应有变化,有时用湿笔皴,趁湿用另一支清水在尾部轻扫,水墨交融,形成皴擦染一体之势,即拖泥带水皴。

李唐的画,苔点不多,此幅略点梅花鼠足点。

 

3.染墨

染墨在生纸上和矾纸上方法不同。

生纸染墨也有不同方法,一是干染法,即直接在皴过的画上按明暗关系染墨,另一种是先将纸喷湿,半干时进行渲染,染的效果比干染润一些,不见染痕,但笔墨韵味稍差。

矾纸染墨则需要备两支笔:一支完全洗净的清水笔,蘸水后在笔洗边上将水刮掉,或在吸水纸上略擦,不要太干,亦不要太湿;另一支笔蘸淡墨。先用淡墨笔染暗部,再用清水笔在染墨的边缘地带渲开,由使墨由深到浅直到无。清水笔要干净,渲一次就涮一次笔,并且勤换水。渲时以将墨渲开不留笔痕为度,清水笔不可过多地进入染墨区,以免将墨带出而将留白处弄脏。

在矾纸上染树叶,先用淡墨染叶,然后用清水沿树叶边缘将墨痕渲开,使周围没有硬而清楚的墨痕。

 

4.设色

此幅按夏景设色。

(1)赭石:染树枝、干和人脸,用赭石勾白衣的衣纹。

(2)草绿(花青加藤黄):通染全部山石,近景稍浓,远景稍淡。

(3)淡花青:画远山,勾水纹。水纹勾线上下留白道,浪花水纹反光无色晶莹透明。无水纹处可染极淡花青。

(4)淡朱磦:染天。

(5)墨青(花青加淡墨):点苔、画草。

(6)人物上衣:一朱砂,一石青。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10):李唐发布于2021-04-18 23: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