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清坐读唐诗


香是宋代文人绕不开的话题,宋代诗词作品中以香为主题的诗作,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香事活动。


南宋诗人杨万里对焚香一事着墨颇多,香诗中记录了自己焚香时各种趣事,甲子初春即》诗言:


老子烧香罢,蜂儿作队来。

徘徊绕襟袖,将谓是花开。


初春时节,作者焚香时的香气让蜜蜂误以为真花开放,竞相围绕著杨万里的衣服嗡徘徊,作者熏焚的应该是花香型的合香,才引得蜜蜂作队而来。古代还有一种专门招引蝴蝶的合香,春天在花园中焚烧,芬芳的香气可招引蝴蝶。


檀香、甘松、玄参、大黄、金砂降、乳香各一两,苍术二钱半、丁香三钱,右为末,炼蜜和剂,作饼焚之。


——蝴蝶香



杨万里是一个乐观幽默、比较有意思的人,他曾作诗《嘲蜂》“吐槽小蜜蜂:


薰笼供药较香些,引得蜂儿绕室哗。

笑死老夫缘底事,蜂儿专用鼻看花。


熏衣服的薰笼中的药香,引来蜜蜂满室转,就让杨万里笑的“死去活来”,可见杨万里的笑点也是挺低的。杨万里一生爱香,与香为伴,对用香一事颇有研究,杨万里《初秋行圃 》诗曰:


今年六月不胜凉,七月炎蒸不可当。

一阵秋风初过雨,个般天气好烧香。


此诗为记录日常生活点滴的诗作,“一阵秋风初过雨,个般天气好烧香道出了古人中的闲趣乐事——焚香听雨,雨天焚香其韵幽远,湿润的空气会让香气变得柔润不焦燥,宋人彭元逊《蝶恋花》词中也提到:


微雨烧香馀润气,新绿愔愔,乳燕相依睡。



杨万里对香的知识相当丰富,无论是制作方法以及焚香之时所用的器具,种种讲究都十分慎重。杨万里有一首《焚香》诗,完整真切的展现了南宋文人用的态度: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涎,但令有香不见烟。

素馨忽开抹利拆,低处龙麝和沉檀。

平生饱识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娬媚。

呼儿急取烝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诗人焚香所用炉具是鼎式青瓷小香炉,以隔火熏香的方式熏焚龙涎香饼,“银叶”是焚香说用的隔火工具,用途是不让香品直接与炉火相触,这样焚香完全没有燥气,香气舒展自然



杨万里香炉中的“古龙涎”,是宋代文人之间比较流行的合香香饼,因调香时使用了素馨或茉莉花,呈现出的香气带有明显的素馨、茉莉花香“素馨忽开抹利拆,低处龙麝和沉檀”


以沉、檀、龙、麝与香花素馨、茉莉制作的古龙涎香饼香气富贵芳华,平时纵情山水的杨万里对这富贵芳华的馨香不太认同,就招呼书童去取“蒸木犀”替换炉中的古龙涎香饼


平生饱识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杨万里让书童去取的“蒸木犀”,是以桂花一味香料制作的熏香,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广寒糕”条中记载,把新鲜的桂花稍微蒸一下,再晒干,就可做炉熏之用:


采花略蒸、曝干作香者,吟边7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酒里,以古鼎燃之,尤有清意。


读书饮酒时,熏焚此香,尤其有一种清雅的气氛,杨万里诗中提到的“蒸木犀”应该就是这类型的香品。



杨万里十分喜爱桂花和桂花制作的木犀香,在其诗作中常有描写,有朋友送他木犀香,他为此作诗五首诗答谢好友,杨万里《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其二:


万杵黄金屑,九烝碧梧骨。

诗老坐雪窗,天香来月窟。


此首诗前两句描写木犀香的制作过程通过九烝碧梧骨”之句,可知璘老制作木犀香应该与制作“木犀沉”的方法类似,以碧梧(应该是梧桐木片)代替沉香为香骨,与木犀花入瓮蒸制。


诗人在冬日雪窗前焚烧此香,满室的桂花香气让作者联想到秋日盛开的桂花,所以杨万里在《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其一中说:


今年有奇事,正月木犀开。



制作如此精制的木犀香,焚香时自然格外讲究。杨万里《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 其三,就描写了木犀香的焚烧方法: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

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杨万里的小书童对焚香不是很精通,焚爇木犀香时没用隔火片,酷烈的火势对香气损害相当大,杨万里赶忙吩咐书童取来银叶来隔绝香材与炭火。



杨万里自己也制作过木犀香,在其《又和六首》诗中曾描写此事:


老子江西有故林,万松围里桂花深。

忆曾风露飘寒粟,自领儿童拾落金。

割蜜旋将揉作饼,捣香须记不经砧。

一枝未觉秋光减,灯影相看万籁沈。


诗人领着孩童拾散落在地的桂花制作木犀香,通过“割蜜旋将揉作饼,捣香须记不经砧”之句,可知杨万里是以蜂蜜与桂花制作木犀香,《陈氏香谱》中记载有蜂蜜与桂花制作木犀香的方法:


采木犀未开者,以生蜜拌匀,不可蜜多,实搽入磁器中,地坎埋窨,日久愈奇。取出于乳钵内研匀拍作饼子,油单纸裹收,逐旋取烧。采花时不得犯手,剪取为妙。


——木犀香


香谱中制作木犀香用的桂花非常讲究“采花时不得犯手,剪取为妙,而杨万里制香用的却是凋谢的桂花 ,这也体现了诗人“惜物”的态度,杨万里在《落梅有叹》中也曾提到拾梅花当香烧:“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



宋人居家焚香喜欢在小室中进行,幽静小室中焚香静坐是一种精的放松与享受,杨万里《烧香》:


小阁疏棂春昼长,沉烟半穗弄轻黄。

老铃略不知人意,故故搴帘放出香。


小室中燃香香气会聚得久,是比较好的焚香环境,陈敬《陈氏香谱》载“焚香必于深房曲室”。古人冬天会在厅堂内辟出一小间暖阁,在取暖的同时焚香煮、坐卧清谈,是冬日闲适生活中的乐事。



宋人焚香不是故作风雅的点缀,而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情趣,早晨起床洗漱后,焚一炉香开始一天的生活是宋人的日常,杨万里《二月十三日谒西庙早起》:


起来洗面更焚香,粥罢东窗未肯光。

古语旧传春夜短,漏声新觉五更长。


香具有清心悦神、畅怀舒啸的功效。 早晨焚香一炉,清烟飘翻,顿令尘心散去,灵心熏开,以便读书作文......



非专业学术公号。分享我们看到知道,与“香有关的“知识”。不一定正确。香道文化


 编辑  /  沈小香   图片  /  源于网络!转载联系后台。



▼ 点击“ ”,进入香道的小店。

香道文化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发布于2021-10-08 15:12: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