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井洗灵药,横素琴。

身闲境自胜,城市亦山林。


古代文人的生活讲究闲与适,文人雅士无处不求闲、求适,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这样描绘闲适的境界: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闲并不是无事可做,反而是有太多事了做,张潮《幽梦影》中说: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7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如何度闲是古人的重要生活课题,古时,焚香、品茗、鼓琴、栽花、种竹等,都是专供闲适消遣的雅事,其中品茗与焚香,是最能体现文人审美情趣。



为性灵净品,饮茶是文人的日常清课。崇尚自然的古人,对品茶环境十分重视,陆树声《茶寮记》品茶氛围宜于“凉台静室,曲几明窗,僧寮院,松风竹月”;徐渭《徐文长秘集》中说品茶:


宜精舍、宜云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风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鲜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



美好的景致本身就令人悦目畅,与清心爽神的茶相契合,能起到以茶悟道修身养性的作用。古人的医书和茶书,归纳茶的养生功效主要有祛眠少睡、止渴生津、益思爽神等功效,明代朱权《茶谱》:


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


李中梓《本草通玄》中说:“茗得天地清阳之气,故善理头风,肃清上膈,使中气宽舒,神情爽快”,明代苏仲的《和煮茗诗韵二首》:


凤团巧制传来妙,焙初开不放陈。

曾把睡魔都战倒,顿令诗骨倍精神



明代文人对品茶一事颇为讲究,不但要茶好、水佳、器美,对一起品茶之人的道德修养也有相应要求,屠隆《考槃馀事》:


“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


文人追求饮茶的幽静、雅趣,其实就是寻求内心的清静。在品饮之际,以茶养德、涤荡杂念,以茶养性、致中和谐,以茶明志、标榜心性,从而得以修身养德、陶冶性情。



在古人的饮茶生活中常伴以焚香,以增雅趣。茶与香的功用近似,都具有清心悦神、畅怀舒啸等之功效,文震亨《长物志》:


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与道德,可以清心悦神……可以畅怀舒啸……。


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品茶时焚一炉好香,在茶、香契合的清气缭绕中生活便有了“幽趣”明代茶书《茗谭》:


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飨清福者能有几人。



幽竹山窗,鸟啼花落,独坐展书,新茶初熟,鼻观生香,观云水变化,实在是人生快意之事,陈宓《南园杂咏·清风亭》:


薰炉驱俗氛,茗碗破尘虑。

披襟六月凉,乘此欲归去。


古人焚香与品茶一样讲究,高濂说香“幽趣各有分别,熏燎岂容概施?”,每种香对空间的使用,如居家摆设位置一样重要,可幽的不见得适宜闺阁。明代文人根据不同香品的幽趣,把香赋予了不同的品格:


幽闲者,焚之可以清心悦性;恬雅者,焚之可以畅怀舒情;温润者,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佳丽者,焚以熏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蕴藉者,香霭馥馥撩入,更宜醉筵醒客;高尚者,香雾隐隐绕帘,又可袪邪辟秽。



香之蕴藉者也适合“就案学书,啜茗味淡”时焚用,高濂《遵生八笺》中属于蕴藉者的香有玉华香、龙楼香,撒馥兰香。


沉香四两、速香(黒色者)四两、檀香四两、乳香二两、木香一两、丁香一两、唵叭香三两、郎苔六钱、麝香三钱、冰片三钱、大黄五钱、广排草三两(出交趾者妙)、苏合油五钱、官桂五钱、黄烟(即金顔香)二两、广陵香(用叶)一两。


右以香料为末,和入合油揉匀,加炼好蜜再和如湿泥,入磁瓶,锡盖蜡封口固,烧用二分一次。


——玉华香方


此方沉厚而远达,无山林枮槁之气,雅尚斋制也,然必选材良、制法细,乃书其妙。


香方中的唵叭香,是比较有争议的一种香料。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唵叭香为胆八树果实提炼的油脂也有学者认为唵叭是阿拉伯文Anbar,意即“龙涎香”。



巴黎“中国芳香:古代中国的香文化”展中的唵叭香料。


在古时的藏香中,也有名为唵叭的香品,陈克绳《西域遗闻》载:“唵叭香取松脂煎之成黑色,香微烈”



故宫博物院藏:藏唵叭香


除了品茗时以焚香增添雅趣,日常闻香也是古人修行的一种途径,在心烦气乱之时,焚清香一炷,温和甘美的香气就足以平心静气,能够达到物我两忘、灵台空明的境界。


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将闲适生活设为三个层次,最上次即是静心调息、焚香薰修,《感怀诗五首》:


山村松树里,欲建三层楼。

上层以静息,焚香学薰修。



在品茶、焚香的闲适生活中,获得身心的放松,保持精神的安宁,也是遵生安养的传统之道,安静宁和的心境有解乏祛病的养生作用,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二首》诗云:


华髮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无钱种菜为家业,有病安心是药方




非专业学术公号。分享我们看到知道,与“香有关的“知识”。不一定正确。香道文化


 编辑  /  沈小香   图片  /  源于网络!转载联系后台。



▼ 点击“ ”,进入香道的小店。

香道文化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薰炉驱俗氛,茗碗破尘虑。发布于2021-10-08 15:13: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