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发表在QQ说说的一些整理吧。将其中对星政还有点用处的说说整理下。希望有助于学者,厘清一些概念。或看不懂时,最少能跟着里面的名称多度。慢慢会形成出整体思维来。不至人云亦云吧。

 

(1)法象莫大乎日月,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灵枢富贵崇高莫大乎时令和舒。

(2)大火谓之大辰,房心尾也。而其中房为四表。,四表之间,三光之正路,人天之定位也。又曰,日月之行,常出其中,不出其中为不道。。。是以果老称,房心之要。其立命不可移转者。

(3)斗为帝令,又为帝车,又曰七政,星曰七,又曰小岁,正月建寅,月后左行而月建一辰,是行十二辰而又昼夜一周。运于中央,分别阴阳,建于四时,授时四方,均立五行,移应节度,定诸纪纲,出号布政。

(4)天地雌雄兮,徘徊子与午。寅申阴阳祖兮,出入复终始。循斗而招摇兮,执衡定元纪。。

(5)璇玑者,转舒天心。玉衡,平气立常也。

(6)璇玑斗魁四星,玉衡拘横三星,合七。齐四时五威。五威者,五行也。五威在人为五命,七星在人为七端。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

(7)箕主正月,房主二月,角主三月,轸主四月,张主五月,东井主六月,参主七月,昴主八月,奎主九月,壁主十月,虚主十一月,斗主十二月。得其色正者也。

(8)“以星推命,不知始于何时。然吕才之辟命,只及干支,至于韩潮州始有我生之时,月宿南斗之说。由是征之,亦在九执以后耳。每见推五星者,率用溪口历,则于七政躔度疏远。若用新法,则宫度之迁改不常。二者己如柄鑿之不相入。又安望其术之验乎!”几百年后观之,何其一语以盖棺。更贵者其建言“或以古法分宫而取今算之七政布之,则既不违其本术,亦不谬乎悬象”。古儒之质厚者若是!

(9)“。。。所以太阳过宫与中气必不同日,其法原无错误,其理亦甚知。徐李诸公深于历术,岂反不明斯事,乃复合为一,真不可解。推原厥故,盖译历书时,误仍回回历太阳年之十二月名耳。。。”此翁谦质之厚,常多平质回护语。更其用力之深,无怪乎康熙曰“仅见”,惜乎不能畅用其说。

(10)斗居天罡,三垣环拱,七政之枢,阴阳之本。冬至则指子,小寒则指癸,大寒则指丑,立春则指艮,雨水则指寅。。周而复始,自尧于今,万古皆然。以戌时侯之,所谓月月常加戌者即为此。惜今人不明天自为天,地之为地。左右相动。更不明辰次本意。则天之北,与地之北又何相错其远。更N代之后,三垣与天罡再无关联。所谓枢,所谓本者,连根去尽,其罪如是。

(11)斗者,天枢也。以昏 候之,左旋于天,月建一辰,昼夜一周,日月会焉。此亦月建之由也。。所谓中央钧天角亢间,枢机所在。帝赖以建时视天下,天罡以喻。。。试问君之“天罡”何在,帝将怀“玉兔”以视天下乎

(12)“要特别指出的是,二十八星宿黄道宿度与现代通用的黄经或黄经差(沿黄经圈在黄道上量度而得)不同。它是以天球赤极为基点,沿赤经圈在黄道上进行度量的宿度值,可称为“极黄经”,这是中国古代黄道宿度的特点。”。。。研历者还是能自心明白的。可惜了神棍业了。

(13)印度各宿标准星大部分选取是亮星,而中国古代的距星却往往取稍暗者。。但徝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八星宿体系与其他古老民族不同,其各宿所占据的范围是沿着天赤道方向排列的。。而印度的二十八星宿体系则是沿着黄道方向。。”

(14)“黄极是黄道的两个几何极。。。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黄极的概念,人们在表示天体相对于黄道位置时还是借助于北天极。。。中国古代利用北天极来确定天体的黄道坐标,这是与其它世界上各古老民族的黄道天文坐标系也就是与近现代天文学中的(黄道)最大的不同之处,人们称其为准黄道天文坐标系。也有人称其为似黄道坐标系。。。”

(15)“二十八宿之距度(的不同)。。,此盖星既循黄道东行,而古测皆依赤道。黄赤斜交,句弦异视,所以度有伸缩,正由距有横斜耳,不则岂其前人所测皆不足凭哉”说得好直切。简白话就是:那古人都是傻子,就你聪明,你全家比千年以来所有的太史都聪明。。。臆测啊,臆测,此公行文质厚,当然不会这样说,只是解说了明以前,和明以后距度为什么不同。。哈。

(16)民间来讲“以子午圈作为观测的基准,就能够看到随着恒星的周日视运用,恒星依赤经从小(赤经差)到大的次序先后通过子午圈,只要记录下两颗恒星通过子午圈时所相应的时刻,由其差就能得到这两颗恒星的赤经差”。而黄道“春分点和黄道十二宫的起始点在天空中并无一显著的标志点,人们要得到相应的位置数据就不能采用直接观测的方式”。

(17)中国古代未建立黄极概念,人们未能利用黄道建立起与现代天文学中类似的黄道坐标系。为了得到天体相应于黄道上二十八星宿的坐标,人们是利用北天极和相应天体的大圈在黄道上交点位置的来确定的,这被称为准黄道坐标或似黄道坐标。所以经差叫“极黄经”,相当于赤经差在黄道上的投影。正是因为,似为黄经,实为赤经差。而黄赤因不同的界面,经差之间就会不同。赤经和极黄经之间的差度,就称为黄赤道差。中国古代四分历开始一般称其为“进退差”。为便于制历,古代就会设定两至两分,让黄赤经差相同,然后通过“进退”计算,调整星宿度距。这就是古代历书所见的,依赤道岁差定推黄道宿度,李淳风所说的变黄道术。星平会海所称的“依赤道四正岁差变为黄道”。

(18)“清时宪历,采用西洋之法,以中气为日躔入十二宫时刻,如日躔冬至即入星纪丑宫之类。。。中国古历十二次大抵依星宿而定,如奎娄为降娄,心为大火。。等等。故宫有一定之宿,宿有常居之宫,由来尚矣。唐以后历法始用岁差,然亦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宫与星仍旧不易(一直到明末)。十二次沿恒星天进行分划测定,而二十四节气则由岁实(回归年)二十四等分而得。。至次在西汉三统历时期,十二次己均匀划分,并用它描述太阳运动,与二十四气联系起来。十二次与二十四气的关系为: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为中,斗(北斗所指)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节气,辰,次完全统一),。。”由三统为一,到唐李淳风厘定辰次,“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千古定法,和清改制所用。此节当配合梅翁所说徐公借用回回历名称一节。则能明分宫制错乱的来由。

(19)十二辰是指,将天赤,黄道分用子丑寅。。用来记岁,亦用来记月,亦来用记时,更是用来记属方位。十二次则一般认为起源于对木星的观察,与十二辰相逆玄枵诹訾相排,古代还和太阳行走相对应,即定下冬至时太阳会正处玄枵之中。这样辰和次,虽不同源,而其实是相对应的,叫“视其建而知其次”,合称辰次。但是因为岁差的原因(冬至春分点左移),慢慢的,太阳冬至时不合古历冬至太阳在子玄枵虚中了(尧圣日入虚)。至李淳风则厘定次辰,而“天自为天,岁自为岁”(虞喜言)。因为李淳风在岁差问题上,没能顶住廷议。至一行方全,所以后人亦说一行之定。但这是岁差的问题。天自为天,岁自岁则早成定论。而辰次则历法史所说,自淳风厘定,准为定则。。。

(20)“按列宿而天盘动,即岁差之法也,周天列宿分十二宫,古今历法各迥异,要其大端之改易有三:自隋以前,未用岁差。故天之十二宫,皆随节气(实则那时,节宫基本相合也致此,以即不背圣,亦能垂象)。如冬至日躔度,即为丑初之类。一也。唐一行始定用岁差,分天自为天,岁自为岁。故冬至渐移,而宫度不变。以后历家遵用之(由唐至明)。所以明季言太阳过宫,以雨水三朝过亥。二也。若今西历(清采用为时宪),则未尝不用岁差,而十二宫又复随节气而移。三也。三者之法,未敢断其孰优。然以平心论之,则一行似胜。何以言之?盖即用岁差,则节气之躔度,年年不同。故帝尧冬至日在虚,而今在箕。己差五十余度。若再积其差,冬至必在尾,在心。。。故犹冬至之故而名之丑宫,则东方七宿,不得为苍,而变为玄武,北方宿反为白虎。。。名实尽乖,即西法之金牛白羊诸宫,皆将易位,非命名取象之初旨,则不如天自为天,岁自为岁为无弊。。。"

(21)(论周天十二宫并以星象得名不可移动 如是说)十二宫名虽人所为,然其来久矣,今考宫名,皆依天上星宿而定,非漫设者也。如南方七宿为朱鸟之象(史记天官书,柳为鸟注即咮咮者朱鸟之喙也。。)其宫曰鹑首,鹑火,鹑尾(鹑即朱鸟),东方七宿为苍龙。。。由是以观,十二宫之名皆依星象而取,非漫设也。尧典日中星鸟,以其时昏刻,朱鸟正在南方午地也。。。历家以岁差考之,尧甲辰至及今己四千余岁,岁差之度己及二宫。然而天上二十八星宿舍之星宿,未尝变动,故其十二宫亦终古不变也。若非二十四节气太阳躔度,尽依岁差之度而移,则岁岁不同,七十年即差一度,安得以十二中气即过宫乎(即古亦不合)。试以近事征之。。(亦不合于今)。又试以西术之十二宫方之。。。(亦不合于回回历)。。。不哑然失笑者乎”...当然亦有强项之说,纯用“虚”。那还要星历干嘛,自己作个某某代表木星,火星不就行了,又还强合星历何用?

(22)“所谓十二次,是将一周天均分12段。12个节气为这相应12段的起始点,而12个中气,则为相应段的中央点。。。”这就是所谓的“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为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白话一点就是,如果非要将周天纯以节气来分,那么,节气要在一个宫的初度,而中气要在中间。。。和西历采用春分(中气)为白羊初,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连起点都是刚好相反的。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会认为,所谓的黄道十二宫,一定是中气过宫呢。无非是明末徐李诸公,制译,将回回历十二宫名,直接变改成“十二次”名。使玄枵等于宝瓶类。此等对接,唐宋时期尚能大约相对应,至明清,辰次和西历十二宫相错不知几许。而此乱,最重的,其实是打破了历家“天自为自,岁自为岁”的定则。。。试想一下,次者,与建月岁有关,君之“戌”太岁君,太岁的一半那里去了,你让太岁管事,又要将他分尸,大家还能好好相处嘛。戌月就更是了,你将戌的另一段划到别的省分去,建封不明,天下得无乱,诸侯得不相战乎。大家还能好好的一起玩玩牌嘛。

 

23二十四节气是将一回归年长度随太阳周视运动,划分24部分,并对应相应日期名称,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代表月初的节气。。12个被称为节气,其余冬至,大寒,春分(代表月中的节气)。。12个被为中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由最开始定下的原则是“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为中”。但明显,由于岁差的问题,终是会慢慢对不上的。则宫分纯以星宿而定,“宫必有其宿,宿必在其宫”“天自为天,岁自为岁”。二十四节气属于历法太阳历部分,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历法,是阴阳历并合在一起的。所以,二十四节气还要和太阴历并在一起。那最初确定的原则就是“斗建下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即用来记岁,更用来记月之法合在一起。记岁之法如出现不合,如木不合,则谓之超辰。如月不合呢,则需置润。相同的道理,我们知道,由于岁差的原因,和木星并不全然真的完全一直恒定12宫的走法。那怕是用“木星超辰”来解,仍是会慢慢对不上了。所以历家才会“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重要原则。而月建就更是了,随着天体运用,斗并不必然的在月中就指着辰建。所以,就会有置润法去解决。这样才能保证“斗于昏必指其辰”。而斗指两者之间时,则需置润。即然是这样,阴阳历还是随着岁差等各种变化因素,并不能完全并合。所以就定下,“节不必在其月”,但如中气不在月则要置润。著名的无中置润法即这样“朔不得中,是谓闰月”。所以“宫必有其宿”“岁自为岁”显得无比必要,即将宫分纯以坐标而视,这样才不会错乱而多变。而徐李诸公一变制呢,直接将太阳分宫,定名为星纪次辰名称。则完全破坏了这一原则。所以梅翁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正名,只有这样一正名,才不会错乱天下。“今但将宫名改为节气(将宫名改成节气名,不要用什么星纪,什么白羊让后人,将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全搞混了),即诸表可用,而不必改造,有何难哉”。这己经是对新历最大的维护了,可惜未被采用。等到清人将洋人从钦天监位赶下来时,己经是道光年间,大部分人,己经不明这个中的区别了,愚民政下,又何需民人能懂,钦天懂就成了。。。只是可惜了神棍业了


--九紫辰(QQ:1900308216)



-------------------------------------------------------------------------------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七政四余果老星宗


延伸阅读(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太乙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七政四余一些天文历法小知识发布于2021-04-20 00: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