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本文篇幅较长,不想读小故事的读者请直接第二篇文章读命盘。本故事属于轻虐恋系列,请根据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选择阅读或者不读。

1

等待

1988年05月10日,在北京的一家医院里,一位耄耋老人吃力地半躺在病床上,病房里一群人或者坐在病床旁边,或者静静地站着,有一个年轻人站在病房的窗前望着窗外偷偷地拭泪,大家都在沉默着,只有病房墙壁前上方挂着的老式时钟在滴答滴答作响,老人两眼无地望着病房那扇虚掩的门,他似乎在等待一个很重要的人推开那扇门,有几次他看到门被打开,眼神中闪动的神情总是从欣喜转成失落,一次,两次,三次……

这位老人是谁?他又在等谁?他就是1987年和1988年连续两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沈从文

86岁的沈从文似乎还算清醒的脑袋在等待中努力地回忆着过去:

2

追求

1922年,20岁的沈从文脱下军装,离开他的家乡:凤凰,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做旁听生,之后他爱上了文学,陆续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1928年他离开北京去上海闯荡,先后和几位朋友创建了杂志社和出版社,1929年,在上海的吴淞中国公学谋得了一份教书的差事。

开始上班的前一天下午,沈从文腋下夹着几本教案去办公室,途经操场,忽然看见一位穿着民国学生装留着一头短发的女孩在吹口琴,她在夕阳下边走边吹,悠扬的曲子,温柔的夕阳,美丽的女孩,斜长的影子,这景象随便拿出一样出来对作家出身的他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美景,更不用提交融在一起了。

第二天,正式开始他的任教生涯,他发现在自己教的一群女学生中,有一位叫做张兆和的姑娘就是昨天在操场上吹口琴的那位姑娘,于是乎,他在以后的带课过程中,开始留意起这位姑娘了,他发现这位姑娘跟一般的女学生有点不同,她美丽而且有才华,还是一位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生。久而久之,沈从文对张兆和动了心。可是,沈从文的家境贫寒,最高学历也只是小学毕业,自己还是一个土里土气的“乡下人”,而张兆和却出身名门世家,家境殷实,万顷良田,追求者众多。

自己虽然是张兆和的老师,但是,自己始终是一个学历低下,半路出家的文人,没有任何背景,就靠着一支笔混迹于尘世。而张兆和虽然是一个女学生,但是却极具才华,饱读诗书,文化造诣极高,二人家世和教育背景的差距,让本就木讷的沈从文显得十分不自信,有几次想当面表白,但总是话到嘴边又都收了回去,总是说不出来,始终没有勇气。

于是,腼腆的沈从文就把心里想说的话变成了一封封情书,跟其他追求者的情书一起偷偷地塞到了张兆和的座位里,可是张兆和每天收那么多情书只是把情书编了号: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却从来也不回复任何一个人,冷处理。虽然张兆和见惯了追求者的情书,当他收到自己老师写给自己的情书的时候,还是有几分错愕,于是乎就跟自己的二姐张允和说起了这事,张允和跟张兆和开玩笑说“这很好办啊,把这老师编为癞蛤蟆十三号,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呐!”于是乎,张兆和真的将沈从文的情书编了一个“癞蛤蟆十三号”的标签。

沈从文的每一封信都如石沉大海,他便靠着自己的执着一封封地写着,有时候一天一封,有时候半天一封,仅半年时间,沈从文便写了500封情书,可是,越写张兆和越是对他反感

时间久了,学生之间便有风言风语流传开了,张兆和感觉影响很不好,几乎成了她生活和学习上的干扰了,于是乎,她就拿着那些编码为癞蛤蟆十三号的情书到校长胡适那里去告状:“胡校长,有老师骚扰我,你要为我作主”。胡适本就跟沈从文是很好的朋友,他事先知道这个事情,回答道:“他未娶,你未嫁,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没什么不对的啊”。甚至是,胡适跟张兆和说:“我认识你父亲,也认识沈从文,要不要我来当媒人亲自到你家提亲,跟你父亲说说这事啊?沈从文很顽固地爱着你”张兆和回答胡适:我很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见张兆和如此决绝,劝沈从文道: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恐怕你表错情了,放弃吧。

因为张兆和一直在拒绝沈从文,沈从文的内心十分痛苦,于是找到好朋友徐志摩倾诉,徐志摩也劝慰沈从文道:既然她一直都不理你,爱得那么痛苦,不如选择离开吧。”然而,张兆和有时候有意无意的一句话却又让沈从文感到还没有到彻底绝望的时候,他硬着头皮坚持着他的爱情攻势,好在张兆和的家人对沈从文的印象还不错,家人也都劝说张兆和接受沈从文的追求,而张兆和也被沈从文的这份执着感动了。

终于,1933年9月9日,在沈从文苦恋了四年之后,与张兆和步入了结婚礼堂。这一年,张兆和23岁,沈从文31岁,经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张允和的从中撮合,癞蛤蟆十三号终于从蛤蟆群中脱颖而出抱得美人归。因为二人家世的巨大的差距,张兆和绝对可以说是下嫁沈从文。乡下的穷娃娶到了大城市的“黑富美”(张兆和肤色不白,有黑凤凰之称。)。

九如巷张家四姐妹

如果,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下来,或许两个人的爱情还可以称为浪漫典范,然而,婚姻终究不能和爱情划上等号。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3

纷争

婚后的日子总是逃不出柴米油盐酱醋,沈从文是一位作家,骨子里就充满着浪漫的气息,空灵而虚无,而张兆和出生于商宦世家,更加务实,有几分现实主义,二人思想性格上的一些冲突,导致二人婚后磨合得很费劲,张兆和从心底看不上沈从文写的那些东西,甚至是一直挑他文章或者书信中的茬,就连沈从文最拿手最得意的创作手法,张兆和都看得不顺眼,有时候则自己动手改动沈从文的文稿,每一次改动总是引发一起夫妻之间的争执,而每一次争执,多以木讷腼腆的沈从文落败而告终。

沈从文的表侄,著名画家黄永玉说:沈从文一见到自己妻子的目光,总是显得慌张和戒备。本就紧张的夫妻感情,让沈从文在相处过程中更加地不敢过多言语,恐怕说错了一些话又引发矛盾争执。

虽然沈从文有一定的读者群,可偏偏就是自己最喜欢最爱的那个人不喜欢看。这可以说是最令沈从文痛苦的事情之一了。

二人还经常为钱而发生争执。张兆和婚后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贤妻良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小时候锦衣玉食的生活并没有使她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婚后,她尽可能地节衣缩食,安心地做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不买昂贵的衣服,不追求时尚的发饰。总之,张兆和是一个比较务实的家庭主妇,喜欢精打细算。而沈从文呢?喜欢写作,虽然自己的妻子并不喜欢自己写的东西,但是他还是写,而且沈从文对古玩字画感兴趣,还需要经常出去应酬,比较好面子。可以说,家庭中的收入远没有花销来得大。就像沈从文不理解张兆和为何将“钱”看得那么重一样,张兆和也不理解沈从文经常写那些文章或者收集那些古董字画有什么用。他们俩从来都不是志趣相投的两个人久而久之,两个人在持家上又发生了分歧,争执也越来越大。沈从文很失落,也很痛苦,面对如此优秀且有个性的妻子,沈从文心理压力特别大,又特别自卑。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做在妻子眼中是错,做些事情吧,无论做什么事情也是错,总之,无论怎么样,在妻子眼中,自己总是错,总是那样一无是处。

沈从文与张兆和

无数血淋淋的案例告诉我们,当两个人的婚姻或者感情亮起红灯的时候,是最容被第三者插足的,这近乎是婚姻丛林法则的第一铁律沈从文的婚姻也不例外。

4

背叛

婚后不久,一个叫做高韵秀的女小说家闯进了他们的婚姻中。

一天,沈从文去拜访熊希龄,偏偏不巧,熊希龄当时不在家,他的家庭教师高韵秀接待了他,当高韵秀得知访客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后,激动万分。因为高韵秀也是一位浪漫文艺女青年,特别喜欢写作,经常看沈从文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特别喜欢这位素未谋面的作家,俨然成了一个铁杆粉丝的模样,当高韵秀见到自己的男神后,便与沈从文一起聊了起来,从文学一直聊到生活,在交谈过程中沈从文了解到原来这高韵秀是自己的湖南老乡,在自己的婚姻充满痛苦的情况下,能在异乡遇到一位欣赏自己的老乡,便更是倍感亲切,交谈了许久沈从文便离开了熊希龄的家。

不几日,沈从文再次拜访熊希龄,这次他提前预约了熊希龄,高韵秀也提前从熊希龄口中知道了今天自己的男神会拜访,这一次,她精心地妆扮了自己,就按照沈从文小说中描绘的那种女人风格妆扮,那是沈从文最喜欢的样子,沈从文见到高韵秀后,怔地痴愣住了,颇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继而脸上泛红,整个人显得拘谨起来了,高韵秀这一招对于一个作家无疑是一个致命的诱惑,作家或者是艺术家通常会用笔把自己的女神男神塑造成自己想象或者期望的模样,她们基本游离于现实,存在于艺术作品中。当沈从文看到自己笔下的女神突然以自己想要的模样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他也立刻意会了高韵秀的心意,渐渐地,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读者与作家之间的感情了,渐渐地产生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朦胧感情。

1934年沈从文发表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边城》,有人说《边城》中的女主角翠翠的原型是张兆和,也有人说翠翠的身上也有高韵秀的影子,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只是后来沈从文坦陈《边城》是自己跟张兆和发生矛盾时受到婚外情引诱,自己逃避的结果。

沈从文发表《边城》后,高韵秀也模仿着沈从文《边城》的笔法创作了一本小说,影射自己跟沈从文的这份婚外情。

很多年后,《亚洲周刊》在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时,将边城评为百强第二名。


《边城》女主角翠翠和她的那条狗 剧照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
                                        ---沈从文

为她写诗,或许是让自己的女神青春永驻的最好方法。

5

坦白

但是,沈从文无论如何也迈不过心理的那道坎,他主动写信给张兆和详细坦白了:我对一个小说家有好感。希望张兆和能够原谅自己灵魂上对婚姻的背叛。虽然是灵魂上的背叛,但是他依旧想获取妻子的原谅以求自己心灵上的宁静

张兆和收到沈从文的坦白信之后,得知自己的丈夫对另一个女人心生好感,肺都气炸了:我的婚姻容不得半点背叛,既便是灵魂上的背叛都不可以她甩下一封信,带着刚刚生下的儿子生气回了娘家。沈从文本希望能得到妻子的谅解,孰料适得其反,让本就亮起了红灯的婚姻更加焦灼。

妻子回了娘家,苦闷的沈从文内心的痛苦无处疏泄,于是乎他经常出入“太太的客厅”:林微因的家,那里是文人们经常聚会的地方,沈从文向林微因求助,可能女人更了解女人一些,林微因也很热情,甚至找来金岳霖一起为沈从文出主意,并劝慰沈从文与高韵秀彻底划清界限,到张兆和面前认错好好哄。终于,费了很多心思,沈从文哄回了妻子,也与高韵秀断了联系。下决心从此以后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6

回家

可是,事与愿违,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抗战之后,中国几大高校开始迁向云南昆明合并为西南联大,沈从文要去西南联大执教,他让张兆和带着孩子跟着自己去昆明,张兆和不愿意去,自己带着孩子留在北京。无奈,自己一人去了昆明,到了昆明之后依旧经常写信催促张兆和带着孩子到昆明来。并催促张兆和寄送些物品过来,寄送点钱过来。张兆和的心里确实是有几分委屈的: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我一个女人的身上,你身为一个男人却从来只寄信不寄钱物也就罢了,却反倒让我从家里寄送给你。孩子和一家人的开销从哪里来?寄送得慢些,却来责备于我?

可偏偏,高韵秀几乎在相同的时间点,也来到了昆明的西南联大,在图书馆里任职。在那战火纷飞的年月,两个曾经断绝了联系的婚外恋人在异乡偶遇了,昔日的恋情开始死灰复燃。他们越走越近的关系在西南联大的校园里传得沸沸扬扬。

不久,远在北京的张兆和听闻了这个消息,便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昆明和沈从文相聚,而张兆和来到昆明后并不想跟沈从文一起住在西南联大,而是另租了一处房子独自带着孩子居住。

高韵秀看到沈从文一家,渐渐地明白,沈从文心里真正爱的还是张兆和,自己永远也取代不了张兆和,他不可能跟自己的妻子离婚而跟自己在一起,与其让三个人都那么痛苦,何不自己静悄悄地离开呢?于是乎,高韵秀选择了退出,1941年她从西南联大辞职了,据说后来嫁给了一个不是搞文学的工程师。

沈从文也及时刹车,第二次回归家庭,然而,张兆和对他出轨的怨恨也越来越深。

7

分居

终于,抗战结束了,沈从文一家回到了北平。回到北平后,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政治观点又发生了明显的分歧,之后二人便开始了长期的分居生活,沈从文在一间不大的房子中独自一人居住,而张兆和则带着孩子在家中居住,只有每天晚上沈从文才会回家吃饭。吃完晚饭,还要将次日的早饭和中饭打包带到自己的住处,婚姻上的不顺,妻子儿女的不理解加之事业上遭遇郭沫若对自己的批判时也得不到妻子的鼓励,沈从文患上了抑郁症。

1949年,沈从文47岁,人生的时光轴走了将近一半,几乎每个人对自己的后半生充满了憧憬,而沈从文的后半生是以自杀开始的

1949年03月07,这是沈从文第一次自杀,幸而被儿子发现,后来他又采取了诸如割腕,喝煤油,触电等极端方式想就此了却一生,却屡次被人发现而被抢救过来,继而转入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就在这一年,一代文坛大家从此告别文坛。开始专心养病,几十年后,沈从文破茧成蝶,中国又诞生了一位叫做“沈从文”的历史文物学大家

在养病期间,如果说张兆和将沈从文弃之不闻不问,这对她不公平,相反,张兆和和自己的子女很负责任地承担起了作为妻子和子女的本分,她对病中的沈从文很悉心地照料。但是,两个人相处起来,却总是感觉中间隔着一座翻不过去的大山,貌合神离。待沈从文病体稍微康复些的时候,张兆和曾经有数月没有去探望过他,这让沈从文很伤心。

病愈之后,沈从文回到家中,张兆和则立刻选择了去华北大学深造,是的,立刻张兆和故意为之,似乎,张兆和一直在逃避,或许伤得太深。张兆和也理应痛苦,面对一个背叛自己的男人,如果能够轻易原谅,她便不是合肥四姐妹之一了,她也不明白自己的老公为什么苦苦追求自己四年,却在婚后一年就背叛了自己,这是爱情吗

女人对男人的报复向来是可怕的,很多都是核弹级的报复。如果只是吵架争执或许并不算是很严重的报复,最可怕的是对方在逃避沈从文,不肯搭理他。这近乎是收拾男人特别厉害的女人在情感生活中所必备的大杀器了。爱人的沉默对一个人的心灵杀伤力要远比吵架来得巨大。

因为张兆和还曾经数次错过和自己在北京团聚的机会,沈从文也渐渐地怀疑张兆和到底有没有真正爱过自己?自己苦苦追求四年到底是为了什么?他甚至给自己预设了一个假想敌,怀疑张兆和已经爱上了别人。

有时候想想,相对于爱人的逃避对自己的不理不睬,所爱的人肯与自己吵架可能会显得更加幸福而这时候,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吵一场架却也变成了一件奢侈品。

我用手去触摸你的眼睛,太冷了,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沈从文

8

来信

这样一对怨侣就这样分居过了很久,沈从文还是给张兆和写信,只是从经常变成了偶尔,因为,就像他当初追求她那样,很多信石沉大海,孤独寂寞清冷,而张兆和通通视而不见沈从文有时候也会在想:什么时候开始一点点寻常的嘘寒问暖竟然变得如此稀罕,当初我对爱情的想象,如今全都走了样,至爱何时变成了至疏?离我最近的人何时变成了最远的那一个?

新中国成立没多久,文革开始了,沈从文被批判,扫厕所改造,而张兆和则已经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挑粪种田。某日,张兆和的姐姐张允和来探望扫厕所的沈从文,一个大男人,孤零零地独自住在一个地方,房间乱糟糟的,无处下脚,闲聊几句,当张允和要告辞的时候,沈从文突然说道:“二姐,莫走,你看”,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褶皱的信,跟张允和说:“你看,这是三姐(张兆和)给我写的第一封信

张允和说:“能把信给我看看嘛?”他扬了扬手中的信,然后贴在胸前,最终还是没有给张允和看,生怕被人夺走一样。只是声音颤抖地又重复了一遍:“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说着,这个快七十岁的老头儿像一个孩子一样啜泣起来,哭得既伤心又快乐,脸上堆满了幸福的模样……

老年沈从文与张兆和

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持的。

                              ----张兆和

9

告别

后记

故事说完了,有点长。小编不知道能有几位读者能坚持看到最后。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婚姻到底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张兆和没有答案,小编也没有答案。纵观两个人的一生,从1933年结婚一直到沈从文去世,好像从来都没有真正合拍过。

但是,两个人谁也没有提出离婚。就像是两只刺猬,在寒冷的时候想抱在一起取暖,却又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遍体鳞伤,纵使遍体鳞伤却没有一人提出要离开,可能是因为彼此心灵深处的恋恋不舍。

有人说张兆和从来没有爱过沈从文,就像张兆和当初跟胡适说得那样“我很顽固地不爱他”,也有人说沈从文是个深情的“渣男”,他这一生很顽固地爱着张兆和,有人同情张兆和,也有人同情沈从文。

谁对?谁错?

爱情这道题本来就没有正确答案这是几百万年前人类产生之初就遗留下的问题,根本无解。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沈从文

紫微斗数紫微星紫微斗数在线排盘紫微斗数排盘紫微斗数全书紫微斗数算命紫薇斗数元亨利贞


延伸阅读(紫微斗数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边城:当初我对爱情的想象,如今全都走了样。发布于2023-03-13 17: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