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泻心汤
 
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
 
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
 
仲景五个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法。五个泻心汤既有病因病机侧重点的不同,又有虚实和虚实夹杂之异,但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其共同特点,故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是治疗痞证的关键所在。
 
半夏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为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本方以半夏为君,配干姜辛开温散,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降泻,人参、大枣、甘草健脾和胃,辛开苦降,共起降逆开结,和中泻热消痞之功。
 
生姜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54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之量(由三两减到一两)加生姜四两而成,主治胃虚水饮食滞之痞证。方中生姜、半夏散水和胃,降逆止呕;干姜温中化水;黄芩、黄连泄热消痞;人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共奏和胃散水消痞之功。
 
甘草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鞭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重加炙甘草(由三两增至四两)而成,主治再次误下,脾胃重虚之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本方主治关脉浮之热痞证。其脉浮非表证,乃邪热壅聚中焦之候。药用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芩、黄连泻气分之热,共奏清热消痞之功。
 

 
附子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该方主治痞而复恶寒汗出之阳虚痞证,方中大黄、黄连、黄芩苦寒清热消痞,附子辛热温经回阳,诸药共奏扶阳泄热消痞之功。
 
由此看来,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夹湿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治误下邪陷,内热壅盛之痞。附子泻心汤治邪热有余而卫阳不足之痞。
 
五方同中有异,只要谨守病机,辨证准确,选用得当,均有良好疗效。

中药药方千金药方的作者中医药

方剂中药方中医方剂学药剂学药剂师考试报名条件药剂师报考条件


延伸阅读(中医方剂学、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伤寒论》五个泻心汤的异同发布于2023-06-20 20: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