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农历二月初十四)

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第一集》

《清肺排毒汤—古方新用显身手》

第一集请点击:解密中医古籍:吴谦《医宗金鉴》之六气客气主病歌、柴葛解肌汤、大柴胡汤!

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第二集》

《湖北保卫战中医全力以赴》

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第三集》

《早介入重防控中医战“疫”见成效》

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第四集》

悬壶抗疫有中医

对话实录(2020.02.03,农历正月初十)

上期回顾:解密中医古籍:龚廷贤《万病回春》之瘟疫、诸病主药!(附中华抗疫视频三集)

        对话一:舒肺汤就是给病邪找的出路

      舒肺汤:有春伤风。头痛,鼻塞,身热,人谓太阳伤寒,谁知风入太阳经。春伤风,在皮毛入肺,鼻窍通天,吸气入肺故不利,风肺则不教,则金气不扬,失其请肃之令,必移邪入太阳经,膀胱恐邪入,是闭其口,水失行。于是水不下通火上炎热,头自痛,绝异传太阳伤寒。法宜教肺风,杜入膀胱路,宜用舒肺汤:荷叶,生石膏各30g,羚羊角,知母各6g,蝉蜕9g,僵蚕,重楼各6g,甘草4.5g水煎服。治瘟疫表里俱热,头面肿痛,其肿或连项及胸,亦治阳毒发斑疹症!

      对话二: 四时瘟疫,医学正传有专攻,人参败毒散,四时要通明用,舒肺汤,为病源找出路池火肺金得安宁!天师岐伯畄方名,清肺燥方跃纸明,九味羌活汤,医著有盛明,丹溪活法有方名,升麻葛根何医用?陶氏葛解肌汤名姓,郁而化热克肺金,医理条理医不通?庚子年,少阳主事火为用,寒时反热气乖逆,柴胡汤应先锋,讲台上悬天阔地语言成,临阵先锋无踪影,拜堂,超生经!未未能把瘟症祛!时时增!医道自古应于世,普医道拯国难法济苍生!解密中医古籍:虞抟《医学正传》之瘟疫(附∶大头天行病 虾蟆瘟)

      对话三:日光辉大道生,光辉如电破昏蒙,可惜今世人在睡,不知睡在何时醒!医著蒙尘人不知,情似临渴现掘井!今逢贤弟生日时!独醒您我在世中!生日似剑破幽暗,中医大道从此兴!

      对话四: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方,莫先于药医乃九流魁首,药为百草根苗。丸散未修,药性先识),今医之基虚拟,未以根本方以祛病源,岂能为君尽忠,为民效力!皆垂多钓誉之庸士!

      对话五:观物如显慈母心,三数应在日前真,风和日丽无云蔽,荣华富贵祯!

今日小结

      悲凉寒冬,疫临城下,蓦然回首历史,方知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就是这样在与瘟疫一次又一次不断斗争中坚挺走过来的。岁月变迁,时代发展,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今包括中医在内的民族医药处于不断被边缘化的尴尬境界。如若不信,视看眼下一线抗疫的医务人员团队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案,哪一项不是以现代医学为主呢?这,是不争的事实。再次回望,如果没有一次完美的蜕变,如果民众给予厚望的传统医学依然困守于围城之中,依然无法突破自身的禁囿而在自我属性中打转转。试想,假如,再来一次“温病”,对于传统医学来讲,这样的尴尬场景,是否会有改善呢?中医,是应该勇敢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了。也许,留给中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摘自“悲凉寒冬:疫临城下,草木无情乎?“ 半夏秋时)

      此文来源于通玄真人对话实录。仅供参考!医者自悟!传承的都是即将灭绝的医学文化中华民族的医学至宝!

      以下部分节选自中医世家《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

别名葛根解肌汤(《古今医鉴》卷三)、柴胡解肌汤(《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柴胡 干葛 甘草 黄芩 芍药 羌活 白芷 桔梗 石膏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恶寒发热,头痛肢酸,目疼鼻干,眼眶疼痛,心烦不眠,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之热服。

无汗,恶寒甚者,去黄芩,加麻黄;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苏叶。

备注方中柴胡、葛根解肌发表为君;石膏、黄芩清内郁之热,羌活、白芷散外感风寒为臣;桔梗宣肺利咽,芍药和营泄热为佐;生姜、大枣和营卫,健脾胃为使。诸药相配,共奏辛凉解肌,兼清郁热之效。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

葳蕤汤(weiruitang)

处方葳蕤 白薇 麻黄 独活 杏仁 芎藭 甘草 青木各6克(如无木香,可用麝香0.3克代之)石膏9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宣肺解表。治阴虚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咽干舌燥,气喘有汗,胸脘痞闷,体重嗜睡,苔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津,分二次服,取汗。

若一寒一热,加朴消7.5克,大黄9克下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

备注方中用葳蕤滋阴生津为君;白薇、石膏清热凉血为臣;麻黄、杏仁宣降肺气而透邪平喘,独活、芎劳、青木香以舒经活络,理气行血为佐;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故可用于外感而兼津液不足者。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九解密中医古籍: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之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解肌汤!

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秘用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

 升麻发表汤(即麻黄汤,自有加减法。) 治冬月正伤寒,头痛发热,恶寒脊强,脉浮紧,无汗,为表证。此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当发汗。以头如斧劈,身如火炽者,宜用此汤。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升麻 川芎 防风 白芷 羌活

  本经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而喘者,本方加干葛,去升麻。本经发热恶寒,身体痛者,本方加苍术、芍药,去杏仁。本经恶寒发热,身痒面赤者,以其不得小汗出故也,本方去白芷、杏仁,加柴胡、芍药。本经头痛,发热恶寒,胸中饱闷者,本方加枳壳、桔梗。本经感寒深重,服汤不作汗者,宜再服,至二三剂而汗不出者,死。本经汗后不解者,宜再服,量证轻重,用麻黄、升麻,分多寡为当。

  水二钟,姜三片,葱白二茎,槌法,加江西豆豉一撮煎之。热服,取汗如,宜浓被覆首。凡中病即止,不得多服,多则反加别病矣。

  疏邪实表汤(即桂枝汤解密中医古籍:张仲景伤寒论》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小柴胡加桂枝汤!,自有加减法。) 治冬月正伤风,头痛发热,恶寒脊强,脉浮缓,自汗,为表证。此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当实表散邪。无汗者,不可服。

  桂枝 赤芍药 甘草 防风 川芎 羌活 白术

  如汗不止,加黄 ;喘,加柴胡、杏仁;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槌法,加胶饴二匙煎之。温服。

 柴葛解肌汤(即葛根汤,本汤自有加减法。) 治足阳明胃经受证,目疼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痛,脉来微洪。宜解肌,属阳明经病。其正阳明腑病,别有治法。

  柴胡 干葛 甘草 黄芩 芍药 羌活 白芷 桔梗

  本经无汗,恶寒甚者,去黄芩,加麻黄。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苏叶。本经有汗而渴者,治法开在如神白虎汤下。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钱,煎之热服。

  柴胡双解饮(即小柴胡汤解密中医古籍:张璐张氏医通》之白虎汤(玉函)、小柴胡汤(玉函千金名黄汤),本方自有加减法。) 治足少阳胆经受证,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脉来弦数。属半表半里,宜和解。此经胆无出入,有三禁,不可汗、下、吐也,只有小柴胡一汤,随病加减,再无别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人参 陈皮 芍药

  本经证,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本经呕者,入姜汁、竹茹。胁痛,加青皮。痰多,加栝蒌仁、贝母。寒热似疟者,加桂枝。渴者,加天花粉、知母。齿燥无津液,加石膏。嗽者,加五味、金沸草。坏证,加鳖甲。本经证,心下饱闷,未经下者,非结胸,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乎腑,证虽满闷,尚为在表,只消小柴胡加枳、桔。未效,就以本方对小陷胸加枳、桔,一服豁然,其妙如神。秘之,不与俗人言之耳。虚烦类伤寒证,本方加竹叶、炒粳米。本经与阳明合病,本方加葛根、芍药,如拾芥。妇人热入血室,加当归、红花。男子热入血室,加生地黄。老妇人伤寒,无表证,其热胜者,本方加大黄;甚者,加芒硝。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槌法,入生艾汁三匙,煎之温服。

陶华

   陶华(1369-1463),明代医家。字尚文,号节庵、节庵道人,明余杭(今属浙江)人。

   幼年业儒,旁通百氏。及长,遇良医授予秘藏医籍,遂探研医术。精研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颇有创见。为人治病,深切脉理,旁察病源,随症制方,不拘古法,屡有奇效。一女隆冬昏闷,不饮不食,神情狂躁,诸医莫测其症。陶究其病源,此女将曾于三伏天曝晒之衣着于身而得疾,遂诊断为严冬中暑,是一种稀症。使服"香薷饮",一服即愈。又一人因食羊肉后涉水,痞结于胸,门人治之不愈。陶令食砒一钱,一吐即愈,门人质疑,陶答道:"羊肉得砒而吐,而砒得羊肉则不能杀人,是以知其可愈。"曾悬壶杭州,治伤寒症,常一剂即愈,名著一时,人称"陶一帖"。著有《伤寒琐言》、《陶氏家秘》、《杀车槌法》、《一提金启蒙》、《证脉截江网》各1卷。宋成无已《明理论》只50证,陶鉴其未备,斟酌增删之,写成《伤寒明理续论》1卷,1445年合辑为《伤寒六书》又名《陶氏伤寒六书》)六卷,流行较广,颇有影响。后又撰《伤寒全书》5卷、《伤寒治例点金》2卷、《伤寒治例直指》2卷、《伤寒直格标本论》1卷、《伤寒段段锦》(又名《十段锦》、《十段关》)1卷,《伤寒全生集》4卷。在伤寒分证和治法方面,有所发展。此外又著《痈疽神验秘方》(一作《痈疽验方》)1卷、《陶节庵心髓》1卷。

  其自制方剂"柴葛解肌汤",流传至今,并被收入《医宗金鉴》。

伤寒六书

伤寒琐言序

  医之为道,何道也?曰∶君子之道也。苟非存心有恒者,可轻议哉!何则?夫药之性,能生人亦能杀人。盖操之不得其要,则反生为杀矣。惟君子则然,心不苟,故其为业必精。及其临病,必详以审,故能化悲痛为欢忻。小人之性忍以贪,贪则惟利是图,忍则轻忽视人命。逮及临病,则夸以略,不察病之虚实,辄投瞑眩之药,不杀人也几希。吾固为君子之道也。予晚年得子,方逾弱冠,柔软多病,习懒不能自强,必非能受此道者。日夜痛心,惧夫吾殁之后,有病委之庸医,足可以伤生灭性。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子多病,不传以济生之道,一旦夭扎,祖宗之祀事绝矣,岂为人父之道哉!某今年七十有七,衰迈殊甚,桑榆之日,岂能久照。日夜用心,以辑成《伤寒明理续编》,论法虽略备,非有师承口诀,不能融会贯通于心。又着《琐言》一卷,文虽鄙俚,然言简意到。其中包括仲景不传之妙,皆世所未尝闻见,剖露肺肝以罄其蕴奥,实升高之梯阶。当宝之如珠玉,潜心玩绎搜索,以尽厥旨。有疑辄问,不可因循,务期日进高远。司马温公曰,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岂非君子之道乎?汝宜服膺此训,敬慎而行之,他日倘能以斯道济人,亦君子也。若存心不古,以吾言为妄谬,反以斯道杀人,负吾之用心,非吾之子也。

正统十年乙丑中元日余杭节 道人陶华书

治伤寒用药大略

  凡证有头疼恶寒,皆是伤寒,无则皆否也,何则?盖伤寒则恶寒,伤食则恶食,理固然也,但在冬时恶寒为甚。盖冬时为正伤寒,天气严凝,风寒猛烈,触冒之者,恶寒殊甚。其余时月,虽有恶寒亦微,未若冬时之恶寒为甚也。虽四时皆有伤寒,治之不可一概论也。冬时气寒,腠理微密,非辛甘温不可,故以桂枝等汤以治之。然风与寒常相因。寒则伤荣,恶寒头痛,脉浮紧而无汗,则用麻黄汤开发腠理以散邪,得汗即愈。风则伤卫,头痛恶风,脉浮缓而自汗,则用桂枝汤充塞腠理以散邪,汗止即愈。经云辛甘发散为阳者是也。若夫荣卫俱伤,又非此二汤所以治也,须大青龙汤。然此汤大峻,又非庸俗所可拟也。予亦有代之者。盖冬时为正伤寒,天气严凝,风寒猛烈,触冒之者,必宜用辛温散之。

  其非冬时亦有恶寒头疼之证,皆宜辛凉之剂通表里,和之则愈矣。若以冬时所用桂枝辛温之药通治之,则杀人多矣。曰∶辛凉者何?羌活冲和汤是也。兼能代大青龙汤,为至稳。呜呼,一方可代三方,危险之药如坦夷,其神乎?但庸俗辈所未知也。过此则少阳阳明二经,在乎半表半里,肌肉之间,脉亦不浮不沉。外证在阳明,则有目疼鼻干,不得眠之证,脉似洪而长,以葛根汤、解肌汤、升麻汤之类治之。在少阳,则胸胁痛而耳聋,脉见弦数,以小柴胡汤加减而和之。(本方有加减法。)

  此二经不从标本从乎中治。余尝以小柴胡汤加葛根、芍药治少阳阳明合病如拾芥,但不使世俗知此奇妙耳。过此不已,则传阳明之本。为入里。大便作实,其外证悉罢,谓无头痛恶寒也。脉见沉实不浮,谵语恶寒,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干而渴,轻则大柴胡汤,重则三乙承气汤选用。或曰∶邪既入里而作实,无非大黄苦寒之药除下之,何其用方之杂 也?余曰∶传来非一,治之乃殊耳。病有三焦俱伤者,则痞、满、燥、实俱全矣,则宜大承气汤,浓朴苦寒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泄满,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病斯愈矣。邪在中焦,则有燥、实、坚三证,故用调胃承气汤,以甘草和中,芒硝润燥,大黄泄实,不用枳实、浓朴以伤上焦虚无氤氲轻清之元气,调胃之名,于此立矣。上焦受伤,则为痞、实,用小承气汤,枳实、浓朴除痞,大黄以泄实,去芒硝则不伤下焦血分之真阴,谓不伐其根也。若夫大柴胡汤,则有表邪尚未除而里证又急,不得不下,只得以此汤通表里而缓治之。犹有老弱及血气两虚之人,不宜用此。三阳之邪在里为患,春、夏、秋有不头痛恶寒而反渴者,此则温病也。暑病亦然,比之温病,犹加热也,治宜加减小柴胡汤。盖此汤春可治温,夏宜治暑,秋能润肺。又宜升麻葛根汤、解肌汤、败毒散。中暑而渴者,小柴胡石膏汤、人参白虎汤,看渴微甚而用之,无不效。经曰∶发热不恶寒而渴者,温病也。

若夫阴证,则别有法,不在此例矣。

温病辩

  问曰∶伤寒温病何以脉辩?答曰∶温病于冬时感寒所得也,至春变为温病耳。伤寒汗下不愈而过经,其证尚在而不除者,亦温病也。经曰∶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随其经之所在而取之。

  如太阳证,头疼恶寒,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浮者,太阳病温也。

  如身热目疼,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长者,阳明病温也。

  如胸胁痛,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弦者,少阳病温也。

  如腹满嗌干,诊得尺寸俱沉细,过经不愈,太阴病温也。

  如口燥舌干而渴,诊得尺寸俱沉,过经不愈者,少阴温病也。

  如烦满囊缩,诊得尺寸俱微缓,过经不愈者,厥阴病温也。

  是故随其经而取之,随其证而治之。如发斑,乃温毒也。

  治温大抵不宜发汗,过时而发,不在表也。已经汗下,亦不在表也。经曰∶不恶寒而反渴者,温病也。明其热自内达外,无表证明矣。

  凡看伤寒,且要识各经中死证、死脉亲切,须一一理会过,免致临病疑惑。但见死证,便以脉参之,如果有疑,切莫下药。虽至亲浼,亦不可治,倘有差失,咎将归于己矣。

伤寒变温热病论

 赵嗣真曰∶按仲景论,谓冬月冒寒,伏藏于肌肤而未即病,因春温气所变则为热。夫变者,改之义也。至此则伏寒各随春夏之气改变为温,为热。既变之后,不得复言其为寒也。所以仲景云温病不恶寒者,其理可见矣。《活人书》发于温病曰阳热未盛,为寒所制。岂有伏寒既已变而为温,尚可言寒能制其阳热邪?又于热病曰阳热已盛,寒不能制。亦不当复言其为寒也。盖是春夏阳热已变,其伏寒即非有寒能制其阳热尔。外有寒邪能折阳热者,乃是时行寒疾,仲景所谓春分以后,秋分节前,天有暴寒,为时行寒疾是也。三月四月,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则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是知时行寒疾与温热二病,所论阳气盛衰,时月则同。至于论暴寒之寒,与伏寒已变之寒,自是相违。名不正则言不顺矣。仲景又云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要在辩其病源。寒、热、温三者之殊,则用药之冷热判然矣。赵氏为《活人书》释疑曰∶《活人书》之可疑者甚多,仲景论亦有可疑者。如白虎汤,仲景既云表不解者不可与之,白虎加人参汤证,一曰恶风,一曰恶寒,岂非表不解而复用白虎何耶?盖恶风曰微,则但见于背而不至甚于恶寒;曰时时,则时或乍寒而不常,是表证已轻,非若前证脉浮紧,发热无汗全不解者。此则加之大热大渴,所以用白虎而无疑也。又曰∶仲景论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若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赤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仲景之意,盖以得病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十六字为自初至今之证,下文乃是以后拟病防变之辞,当分三截看。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浮缓,为欲愈。此一节,乃表和无病。而脉微者,邪气微缓也,阴阳同等,脉证皆向安之兆,可不待汗而欲自愈。若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之。此一节,宜温之。若面色反有赤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一节,必待汗而愈也。《活人书》不详文意,却将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九字本是愈之证,反以他证各半汤汗之。又将不可汗、吐、下证及各半汤证语句,并脱略而不言。取此证而用彼药,汗其所不当汗,何也?若是,可见仲景文法多如此,学人必须反复详玩,熟观其意,其例自见,则治不差。故赵氏嗣真曰∶仲景之书,一字不同,则治隔霄壤。读之者可不于片言只字以求其意欤。

风温湿温

  风温,尺寸俱浮,素伤于风,因而伤热,风与热搏,即为风温。其外证四肢不收,身热自汗,头疼喘息,发渴昏睡,或体重不仁。慎勿发汗,汗之,则谵语烦躁,目无精彩,病在少阴、厥阴二经,葳蕤汤人参败毒散解密中医古籍:龚信《古今医鉴》之温疫·人参败毒散·升麻葛根汤·二圣救苦丹!、葛根龙胆汤、小柴胡汤选用。未醒者,柴胡桂枝汤。

  发汗已,身灼热,知母葛根汤;渴甚,栝蒌根汤。脉浮身重,汗出,汉防己汤。

   误汗风温,防己黄 汤。

  湿温,寸濡而弱,尺小而急,素伤于湿,因而中暑,湿与热搏,即为湿温。其状胸腹满,目痛,壮热妄言,自汗,两胫逆冷挛急,恶寒。若发其汗,使人不能言,耳聋,不知痛处,其身青而色变,医杀人耳。

  湿温在太阴经,用白虎苍术汤加桂枝。湿胜,则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五苓散加茵陈。脏腑虚,自利甚,理中汤、术附汤。

伤寒四证类玄(出《指掌图》)

痰证

外证憎寒壮热,恶风自汗,胸满,气上冲咽不得息,但身不疼,项不强。若涎多者,亦隐隐头疼。脉有寸浮者,亦有寸伏者,以意参之,柴胡半夏汤、金沸草散、大半夏汤。气上冲者,瓜蒂散吐之。

伤食

亦头疼恶寒,身热,但左手脉平和,右手脉紧盛,知为食也,大橘皮汤、二陈汤。心腹满痛,大柴胡汤下之;胸满呕吐,瓜蒂散吐之。

虚烦

诸虚烦热与伤寒相似,但不恶寒,头不疼,身不痛为异耳。表既虚,不可汗;里不实,不可下。叔和云∶虚烦有热,不可攻。

香港

伤寒传足不传手,所以寒湿之气发于足,则类伤寒。其证头疼身热,肢节痛,大便秘,或呕,但初病时起于脚膝屈弱,不能移动为异耳。感于寒,所患必冷,越婢、小续命汤入生姜汁最妙。感于暑,所患是热,小续命去附子,减桂一半。脚肿,木瓜散、槟榔散。大便秘,脾约丸。

小便自利

太阳身黄,小盒饭不利,今反自利,其人如狂,血证也,抵当汤。

伤寒有热,小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自利,为有血也,抵当丸下之。尿血,延胡索汤∶延胡索、朴硝二两,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

阳明自汗,应小便不利而反自利,津液内竭也。屎虽硬,不可攻,宜蜜导煎、猪胆汁法。

少阴四逆,小便自利,虚寒也,四逆汤及真武汤去茯苓;小便秘或赤,知内有热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小腹满,知不为热,乃蓄血也。若阳明津竭自利,与夫少阴自利,乃胞寒不禁,可不温乎?

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中二焦,必自愈。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如疟状,小柴胡汤。

阳明下血谵语,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而愈。

妇人热入血室,有二经水适来。二条不言药者,盖以经血方来,热气乘虚而入,经血止,则热亦出矣,故不可用汗下药犯其胃气及上中焦。如其胸满谵语,此内实也,刺期门以泻之。若经水适断,续得寒热,其血必结,故用小柴胡汤。若阳明热入血室,此男子失血之证,但当刺以泻热也。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协定方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疗法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解密中医古籍:陶华《伤寒六书》之陶氏柴葛解肌汤、葳蕤汤!(附中华抗疫视频四集)发布于2021-05-05 20:14: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