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在坟上,叫徐先生画了穴,把官哥就埋在先头陈氏娘怀中,抱孙葬了。”——《金瓶梅》第59回

抱孙葬:将夭折的男孩葬于祖母坟前。《金瓶梅》中讲的是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儿死后葬在了大母坟前。



在具体分析“抱孙葬”这种葬制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考古材料:

“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平原和杭州湾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者对江浙地区的丧葬情况有了重要发现和认识。

从墓葬方面而言,主要在马家浜、草鞋山共清理出200多座属于母系氏族阶段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一一马家浜类型文化。

这里的公共墓地埋葬的人骨都较密集,成年人和儿童埋在同一个墓地。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崧泽类型是由马家浜类型直接发展来的。

在崧泽墓地先后清理了97座墓葬,其中发现了两座合葬墓,都是成年女性和幼儿两具人骨在一起合葬。”

显然,崧泽类型文化的成年女性和幼儿的合葬,可能包孕着“抱孙葬”这种葬制的最古老因子。

那么,这种葬制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及族墓制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人或许会提到昭穆制度。

昭穆,即把始祖以下的同族男子按照世辈依一昭一穆的次序进行排列。如始祖之子为昭,始祖之孙即为穆,始祖之曾孙又为昭,始祖之玄孙又为穆。隔代的昭穆字辈相同。

昭穆制是为了用昭穆字样来区别父子两代,同时也便于祭祀主位置的排列。宗庙中始祖的位置居中,以下祖先的神主便依左昭右穆的次序进行排列。在葬制上亦是如此。

周代设有专管墓地的机构和职官。贵族的墓地称为公墓,由“家人”管理平民墓地称为邦墓,由“墓大夫”管理。各类墓地均经过严格的规划设计。在贵族墓地里,“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这就形成了古人所说的“抱孙不抱子”的现象。

那么,这种具有昭穆制度的葬制与小说《金瓶梅》所指称的“抱孙葬”又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族墓制度严格来讲只历春秋战国而沿袭至西汉武帝时期。

例如,从武帝之前的西汉诸陵来看,只有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尚保存昭穆制度,这三人的关系为祖、父、孙辈。长陵居中,安陵居右西、阳陵居左东,正是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的序列。

而武帝的茂陵远离祖陵,武帝以后的诸陵杂乱地建立在茂陵以东和安陵以西的区域之间,不再按照“左昭右穆”的传统礼制,这标志着重视宗族关系的族墓制的破坏和以皇帝为中心的墓制的建立,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在丧葬领域里的体现。

并且,这种变革和影响历经汉唐以后各代直至明清。如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的明十三陵虽以长陵为中心,但左右各陵仍是杂乱无章的,无明显昭穆可言。

由于明清两代的官修丧礼《大明会典》和《清通典》在民间推行,故较为俗化的《朱子家礼》得以推崇并颁行天下。

它在民间甚至在上层贵族之间普遍流行,反倒继承了中国丧礼的大传统,而官礼只剩下一个别官品的空架子。这就是说,仅明代而言,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丧制中己经早就没有了古代昭穆制度的影响了。

所以,产生于明代的小说《金瓶梅》中所述“抱孙葬”这种葬制不可能存在这种影响。

其次,应该指出的是,昭穆制度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即抱孙者必为祖父,而非祖母。

但从《金瓶梅》中的“抱孙葬”来看,其所抱官哥者为西门庆先头陈娘子西门大姐之母,其实属西门庆之正妻也。

故作为西门庆之妾李瓶儿之子官哥正应呼之为“大母”,我们注意到有些方言亦称祖母为大母,而非实际上的祖母。

并且,也不论夭折之男是否可入祖坟,如按昭穆制度,官哥也应葬在西门庆之父西门达的脚下而非陈娘子怀中。

也就是说,应在官哥之祖父西侧,而不是在陈娘子和西门庆一侧夫妻合葬一处,西门庆之穴暂虚。

从以上分析来看,小说中的“抱孙葬”这种葬制与古代的族墓制并没有多少关联,至少看不出它对“抱孙葬”有什么直接影响。

因此,这种葬制的独特性需要我们从具有地域色彩的民俗中去对比分析和探究。

再来看下一组葬俗材料:

“婴儿一生下来就夭折,通常不埋葬,只用谷草卷住尸体,仍到野外或乱葬岗上。稍大一点的幼儿夭折,一般也是用谷草裹住尸体,找个地方埋掉,不留坟头。儿童夭折可留坟头,但不能进入祖茔,一般埋葬在地边或乱葬岗上。童葬不举行任何仪式,葬后也不专门祭祀。”

与上述北方地区夭折之男迥异的是,小说中官哥的死后葬埋可谓独特。“只活了一年零四个月”的官哥死后,“一面使人去请阴阳生来批书”又令人“快抬了一付平头杉板,令匠人打造小棺掉儿”。

随后,“寻出几件小衣,道髻,鞋袜之类,安放于棺撑内”。次日,有人吊丧,有和尚诵经,晚夕有人伴宿。出殡时动清乐“有八名青衣白帽小童,大红销金棺,与雪盖、玉梅、雪柳相随”,且有“大红铭族”,葬地有其墓位并有日后的祭祀。

总之,联系上述诸多考古发现和古今丧葬材料,我们有理由相信,“抱孙葬”这种葬俗的产生和延续是有其鲜明的地域性的。

这种古老葬制文化因子就包孕于长江下游太湖平原和杭州湾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之中。小说中“抱孙葬”正是该文化中成年女性和幼儿合葬这种葬制在江浙这块特定地域中的自然延续。

从这一葬制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浓郁的地域色彩及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来稿/贵领



延伸资源下载(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透过《金瓶梅》,看曾在江浙一带流行的抱孙葬!发布于2024-01-07 12: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