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也叫《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也就是中药学著作。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为中药理论精髓。此书作者到目前为止不详,现代研究者只是猜测此书出自众人之手而托名于神农。因为在我国古代植物为药物的主体,本草成为古人的代名词。我们都知“神农尝百草”,就是借用“神农尝百草以及“黄帝内经”等来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实则是根据《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始能人说。”这就是此书名字的由来,具体出自于何年代只是学者推测而已,也没有相关记载,几乎成谜。

     全书一共三卷,记载365种药物疗效(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64种)。书中根据药物的功效以及药性不同首创了药物的三品分类法,分为上品,中品,下品。《本经·序录》言:“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必为上品药,有120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此为中品药,有120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九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此为下品药,有125种。可按照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原则来处理。此三品是不是觉得有点像天地三才分类法,365种药物刚好又与365天相合,这绝对不是巧合吧!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书中不仅分类非常详细,而且药物的产地、性质,采药的时间,主治的病理,药量,入药的方式等等都记得非常详细;还有各种药物相互配合以及药剂的制作。例如“四气”、“五味”以及“七情和合”的理论等。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在2000年前就有了很多特效药,(麻黄治哮喘,连翘治头痛,大黄泻火、黄连止痢等)。这些不仅是古代医学治病救人的宝中宝,也接受了科学考验。要不是因为西方打压我国中药,我国中药文化不会这么凋零,更是医学界的不朽神作,更是我们这代人发扬光大的目标


二,《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综合论述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也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医学理论、古代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多学科知识。对人体的解刨、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做出非常全面的论述,奠定了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我国医学发展的源泉。后人称为“医学之宗”。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柩》81篇,各9卷。书中记载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天人相应、十二经络、诊断法,治疗法针灸法、养生法,预防法、等各方面的关系,甚至已经预言到我们现代医学界。非常有哲学的科学性和大自然相结合。也是我国中医的基本理论根基。

     《黄帝内经》中提出人体血液在脉管内不停的流动,并且是“如环无端”的循环状态,血液循环以及身体内各个部位的解刨、灌肠物理治疗法这一理论被世界科技界公认,在世界医学史上属于首次记载。《黄帝内经》此书得成就可想而知,我们的老祖宗给我留下多么伟大的遗产,我们能不把他发扬光大吗?


 三,神医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年~前310年)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也有记载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本名秦越人,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有关扁鹊名字的由来是与《禽经》中“灵鹊兆喜”,因为古人认为治病救人的人,不管走到哪里,哪里就能带来安康,就如同喜鹊一样飞到哪里,哪里就有喜事。又因为他医术高明,真心实意为民众治病,所以老百姓尊敬他称他为“扁鹊”。

    扁鹊反对唯心主义的巫术迷信,具有“六不治”的思想: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扁鹊发明了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把脉)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医术高超,名扬四海。

      在赵国为“带下医”(今妇科),秦国为“小儿医”(今儿科),“耳目痹医”(今五官科)等,行程四千余里,周游列国,济世救人;他们“随俗为变”,成为医、药、技非常全面的“全科医生”。

     秦武王与武士们举行举鼎比赛,不觉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醯(音西)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按了按他的脉搏,用力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剂汤药,其病状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醯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李醯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半路上劫杀了扁鹊。

     据《 汉书·艺文志》记载《难经》、《内经》、《外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等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等内容,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称之为“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四,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年~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少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得其真学。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被世人称为“医圣”。明朝《李濂医史》中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当时瘟疫肆虐,张仲景家族一半以上的人因伤寒而死,因此张仲景立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救死扶伤。他刻苦学医,钻研《黄帝内经》中的中医理论以及《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医书。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加以研究,广积资料。根据自己行医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全书对外妇科疾病、急性传染病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初此之外还系统地分析了伤寒杂证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奠定了中医学方、药、法、理的理论基础。书中精选了300多种方剂,为中医提供了发展依据,现代药方都由它发展而来。

    《伤寒杂病论》成书至今有2000年的历史认证,是公认的中国医学书方面的鼻祖,在医学界被誉为最权威的临床经典医书。张仲景首创的六经分证,中医八纲和辩证治疗的理论是中医的基础纲领。后人又根据《伤寒杂病论》著作出《金匮要略》、《伤寒论》两部经典医学著作。


 五,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约145年-208年),字元化,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肉破腹背,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比西方早1000多年。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

    华佗以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忌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以此进行医疗体育锻炼,他的弟子吴普坚持做“五禽之戏”,九十岁仍然耳聪目明,齿牙完坚。

     华佗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他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六,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公元581年~682年)现有争议,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区)人,唐代著名的道士,医药学家。人们称为“神仙”尊称“药王”。他精通诸子百家说“善于老庄,兼好儒典”

    孙思邈自幼体弱多病,家人耗尽所有钱财给他治病,故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救死扶伤。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以及刻苦研究《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著作,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编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共30卷,分医学总论、妇人、脚气、内脏、解毒等共232门,收方5300首。最难得的是书中首创“复方”。

      孙思邈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道家医德思想,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

1.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5.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7.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8.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9.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0.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1.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2.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4.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5.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6.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7.首用胎盘粉治病。
18.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
19.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
20.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1.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2.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24.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据《耀州志》记载孙思邈:“《老子注》,《庄子注》,《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千金髓方》二十卷,《千金月令》三卷,《千金养生论》一卷,《养性延命集》二卷,《养生杂录》一卷,《养生铭退居志》一卷,《禁经》二卷,《神枕方》一卷,《五脏旁通道养图》一卷,《医家要钞》五卷。《唐书》(指《新唐书》)与《道藏》及《通志略》中载孙思邈书尚有二十余种等”。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国人必知道的医学知识发布于2024-03-22 1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