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家族:历史人物








 儒雅风流,传创文明:周姓鸿儒彦士
 辞赋工美 


 周兴嗣(约470一521年),字思纂,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人,世代居住于姑孰(今安徽当涂)。高祖周凝曾经担任东晋的征西府参军、宜都太守。 

 丹青高手

 

周昉(?),字景玄(一说字仲朗),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中期画家,生卒年不详。活动于8世纪后半期到9世纪初。周昐出身于官宦之家,进入仕途以后,曾经担任过越州(州治在浙江绍兴)长史、宣州(州治在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等职,但一直未得到重用。 


 理学宗师 

 

周敦颐(1017一1073年),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字茂叔,原名敦实,因为避宋英之讳而改名。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印度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周敦颐先祖世系 


 燕裔孙周表(蓬陵候)→才卿(永城侯)→归仁(息国公)→贵珠→文颖→安时(①②)
①如鍉→弘惮、弘懽、弘悯、弘怜、弘恻、弘忆
②如锡→弘初、弘明、弘立、弘本、弘颂、弘道、弘正、弘章、弘休、弘德、弘谦、弘量、弘度、弘顺、弘慎、弘颁、弘亮、弘交
△弘谦→崇昌→寓→惟简→瑰→彦朴→虞宾→从远→智强→辅成→敦颐
[注:“宏”与“弘”相通,有些谱中记作(弘)] 


 婉约大家 


 周邦彦(1056一1121年),学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工赋消忧 


 周密(1232一1298年),宋元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字公瑾,号草窗、苹洲、泗水潜夫、弁阳啸翁、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等。原籍山东济南,其曾祖跟宋高宗赵构南渡,居住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之弁山。 


 中原正音 

 

周德清(1274一1324年),元代散曲作家和音韵学家,字挺,高安(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周邦彦之后。善音律,兼长北曲,与当时著名的文人虞集、欧阳玄等人都有交往。 


 中原正音 

 

周朝俊,明朝末期人,生卒年月不详,字夷玉,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政文双通 


 周亮工(1612一1672年),字元亮,又字减斋、陶庵。江西金溪人,祖籍河南祥符。周亮工的始祖周匡,宋代时居住在江宁,后来迁徒到江西金溪。到他的祖父周庭槐的时候,又迁至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父亲周文炜的,廷居南京。因为祖辈长期居住在金溪枥下,周亮工又自号枥园,当时的学者都称他为枥下先生。 







扶国助君,伫立潮头:周姓状元宰执  

 安邦元勋 

 周勃(?一前169年),沛县(今属江苏)人。其祖先原是卷城(在今河南省原阳)人,后来迁徒到沛县。周勃出身贫寒,以编织薄曲(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养蚕器具)为生,由于生活窘迫,常常在人家的丧礼上当吹鼓手,还在材官下当过强弩手。 


平叛功臣  

 周亚夫(?一前143了年),沛县人。是周勃的儿子

 周亚夫一生刚正不阿,品德高尚,虽然死得惨烈,却在历史上留下了贤名。周勃、周亚夫父子两安刘氏,更是被后世传为美谈。 


 举刀绝鞅  

 周章(?一107年),字次叔(或作次升)南阳随(今湖北随县)人。周章出身于豪门,起初担任南阳郡的功曹。 


 举贤擢能  


 周景(?一168年)字仲飨,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父亲周兴,曾经在东汉安帝永宁年间(120年)担任尚书郎。


 不惧权贵  


 周忠,字嘉谋,庐江舒人,周景的儿子。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东汉末年。
建安元年(196年),周忠担任卫尉,跟随汉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此后,周忠的事迹不详。 


 耻其君不如尧舜  


 周允元(?一695年),字汝良,唐朝朝豫州安城人。
证圣元年(695年),周允元死去。朝廷赠其贝州刺史,使他的后人继承。武则天也因为失去了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而悲痛,曾经作了一首七言诗表示哀悼,并且亲自书写,赠送给周允元的亲属。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无上的荣耀。 


 以直言相,亦以直言免  

 

 周墀(791一849年)字德升,汝南人。担任唐宰相。祖父周頲,父亲周霈。周墀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非常孝敬地侍奉母亲


 忠于职守 

 

 周必大(1126一1204年),字子充,又字弘道,自号平园老叟。其先世为郑州管城人,祖父周诜在宣和(1119一1125年)年间至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任职,遂定居于此。父亲周利建,曾经为太学博士


 绳系于颈,一同狐狗 

 

 周延儒(1593一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状元。

 周延儒少时聪明,有文名。21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 


 险些丢掉的状元 


周坦(1201-1263),字平父,一字平仲,号瑞江,

世居浙江永嘉郡安固县来暮乡永安地方(今浙江温州地区瑞安市江溪坊额底村)。父母早殁,自幼孤单,少年即替人牧牛,平阳舅父孔庆夫收坦为子,带归平阳,授以经业。后舅父得子名梦斗,便还坦归宗周氏。

周坦少年时极聪明,风姿俊秀。立志勤奋苦练,读书过目不忘,后逐渐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应试科举,廷对第一,名列戊戌科榜首(状元)。 周坦中状元后,授宣教郎,淳佑五年进御史台,升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死后追赠大夫,谥文肃。生平著有《平甫先生文集》,现已失传。坟葬对岙丘引山状元坟,石马石将军至今犹存。






 

金戈铁马,匡危济困:周姓将帅武勇 

 赤壁扬名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周瑜有两男一女,女儿是太子孙登的妃子。长子周循娶了公主,为骑都尉,早卒。次子周胤初任兴业都督,后改封都乡侯。 


 自新取义  


 周处(238一297年),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市南)人。出身于江东大族,其父周鲂,曾任孙吴鄱阳太守。周处自幼丧父,勇武有力,但他平时不拘细行,放纵自已,横行乡里,为人们所恶。后来他改过自新,闻名于周围。东吴末年,周处曾经担任执掌禁军无难营的统兵官。 

 周处不但忠勇英武,而且颇有文才,在忙于政务之外,还著有《默语》三十篇和《风土记》,还撰写了《吴书》。他有3个儿子,除周靖早卒外,周玘和周札都知名于世。 


英勇捍海  


周如锡,字彦德, 唐咸亨二年辛未(671) 六月初六午时生。圣历(698 -700 ) 登进士, 累官至粵东高州(今广东茂名)刺史。会番贼(外敌) 警边(入侵) ,奉诏为征南大元帅水陆马步都统,授左金吾卫上将军。率大军对入侵我广西钦、横、廉、白、贵、郁六州的外敌,进行驱逐, 保卫了我领土、海防的完整。被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左散骑常侍。后因议(谏)事不合玄宗圣意,贬为道州司马。时其兄如鍉为道州刺史,见九疑舜德传承,民风醇朴,山水秀丽,宜居友邻,同择宁远九疑大阳洞望岗居焉。其地人称﹕周家屋地。钖公娶蒋氏夫人,生育十八位以“宏(弘)”为辈字之子,与兄如鍉所育六位“宏(弘)”为辈字之子,同被唐朝名相周墀誉为“二十四才子”,皆为国用。
如锡公歿于至德二年丁酉( 755) 正月十八日午时, 寿87岁。葬望岗岭百莲冲金鸡插翅形。被《宁远县志》列为〈古名贤墓〉


 定乱成仁  


周玘(258年-313年),字宣佩,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西晋官员,西晋末年支持司马氏的江南士族首脑,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孙,平西将军周处之子。

周玘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秀才,曾授议郎。西晋末年,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江东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周玘纠合江南地主武装,配合朝廷军队,三次平定叛乱,史称“三定江南”。

琅琊王司马睿任命周玘为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乌程县侯,但对他也颇为疑忌。周玘不满北人执政,心怀怨望,与江东士族密谋发动政变,事泄忧愤而死。时年56岁。追赠辅国将军,谥号忠烈。

编辑


 中兴名将  


 周访(259一320年)字士达,庐江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人。其先世本为汝南安城人,东汉末年迁至江南,东吴灭亡后,迁居寻阳。祖父周纂,曾任东吴威远将军。父亲周敏,任左中郎将。
太兴三年(320年)周访卒,年61。晋元帝司马睿十分悲痛,下诏赠周访为征西将军,谥号曰“壮”,并在本郡为其树碑纪念。 


 逆风而进  


周文育(509年-559年),字景德,原名项猛奴,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周文育原是新安人,后被义兴周荟收为养子,教以武艺,后随周荟大战白水蛮,勇冠三军。周荟死后,又随南江督护卢安兴征战,封南海令。在攻打广州时,被陈霸先俘虏,从此归顺陈霸先。

侯景之乱时,周文育随陈霸先起兵,击败蔡路养、李迁仕,克平侯景。此后,周文育率兵平定杜龛、张彪,击退徐嗣徽,扫平萧勃,被封为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在征讨王琳时,周文育兵败被擒,后逃回,封寿昌县公。

永定三年(559年),周文育与周迪一起攻讨余公飏。后来,周迪兵败,前来助战的熊昙朗产生异心,将周文育杀害。周文育终年五十一岁,被追赠为侍中、司空,谥号忠愍。


 割据朗州  


周行逢(916年―962年),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出生于农家。五代时期曾任武平节度使。应募为楚主马希萼部静江军卒,与王进逵、潘叔嗣、张文表等人结为“十兄弟”,在十人中最有计谋。行逢积功成为的军校,后升任静江指挥副使。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周行逢病死。其子周保权继位。后来,慕容延钊率兵进入朗州,周保权举族降于北宋,朗州长期的割据局面终于结束。 

周氏家族的起源


一、周姓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 (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他姓改为周姓


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人台湾新竹县。


7、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二、迁徙分布:

1、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

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汝南安城周氏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生十子,徙于安成。周仁5世孙周燕,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5子号称"五",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安城周氏周景家族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形成旺族.其后裔世代在朝廷为官,散居各地.隋唐时期其中一支由山东迁徙湖北后再迁徙湖南,即周敦颐家族.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五个儿子,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二百三十九人,代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多。此现象堪称历史奇迹.汝南安城周氏各家族经过战乱之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


2-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三子,三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896),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人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人闽,居住马伏,为人闽之始祖。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又-唐初,润州丹阳周侁(生于651年),681-682年为官江州(九江)镇南武节大将军,迁徒江州瑞昌王仙乡辂北(瑞昌市南义镇小坳村),七世孙周勍,字大节(834-918)唐文宗大和八年甲寅年-后梁贞明四年戊寅年,唐僖宗中和二年七月授以殿中侍御史,唐文宗天佑元年加兵部尚书,周勍七世孙师字辈四十二人,遍布瑞昌,故有周姓占半瑞昌之说,部分迁徒湖北、湖南、福建、陕西、浙江,以湖北阳新广济为多。辂北大泉山勍公墓和匡灶凤凰山祖妣墓保存完好。


3-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广东。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汴京,开封)人,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又,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千里间关,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广东新会县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梅县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五华县,在广东东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王宣),始迁梅县。周碹是梅县始迁祖,又是由闽迁粤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广东梅县周姓称他为“始祖七位公”。


4-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明初,永乐袭位,濂溪后裔周是修公尽节而殁, 后其弟周特修有子三化名为伏姓至赣入蜀,隐居重庆府涪州,后复姓为周,明末清初,该支周有仁宁君之子周可伦自重庆涪洲响水沟从戎至四川苍溪落业。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县厚田迁来。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等省。


5-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清康熙乾隆年间,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东渡,入垦台北县石碇乡;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开垦奠基。清嘉庆年间,富阳(今属浙江)人周凯曾任台湾道台,后死于任上。


6-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岛与南洋一带;海外周姓侨胞,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包括现今的海南省)两省。海外周姓华人来自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地区的,占较大比例。

1)广东省揭阳县的伯劳浦乡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称周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揭阳县。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人们于是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伯劳浦乡往海外谋生的人较多。泰国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此外还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2)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后梯航南来,开拓新天地。其彰明较著的创始人有:周英美之开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经营巫罗加什,周公秀之垦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贸迁于新加坡及马六甲,周孙品、周孙华之往来各地沟通侨信等。


三、郡望、堂号:

1 郡望(汝南、沛郡、陈留、浔阳、临川、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河南、昭州)汝南郡:《在汉朝以后分出郡望为:临汝郡、陈留郡、河间郡、河东郡、》汝南安城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孙周邕。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说。

汝南安城周氏在汉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这支周姓人中历代人才辈出.有汉执金吾周球.汉决曹掾周 燕.东吴大都督周 瑜.晋征西将军寻阳侯周访.晋梁益诸军都督鹰扬将军爵建城公周楚.晋龙镶将军周虓.梁庐桂二州刺史保城侯周灵起。唐武卫大将军周法尚.唐左屯卫大将军谯郡公周绍范.唐左金吾大将军征南大元帅周如锡.唐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当朝宰相周墀.宋礼部侍郎周元孙等人.自周邕开基之始,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二百三十九人,世代文武进士及第入仕.赫显历代朝廷.临汝郡:唐天宝初年改汝州置,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乾元初又复名汝州。临汝周氏也是由汝南安成周氏分出的,是汉汝坟侯周仁的第三十二代裔孙屯田员外郎常州长史周基。

周基子周允元,仕至凤阁侍郎、平章事沛国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 汉代汾阴侯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河间郡:西汉高帝置.河间周氏世居河间文县(今属河北),自称出自汉汝坟侯周仁之后,是汝南安成周氏的分支。这支周姓人中最为著名的是北周时的周惠达。华阴郡:唐天宝元年改华州置,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华阴周氏的族源尚不明确。其家谱称为晋宋之际有位名为周谟的人,曾随大将朱龄石北伐,自丹阳(今江苏南京)入关,后来留居华阴(今陕西华县),遂为华阴周氏开基。隋唐时,这支周姓人中有乐州刺史周儒、嘉川公周护仁、亳州刺史周志珪、少府监周元珪、冀州刺史周履顺等人。河东郡:初置于秦代,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夏县西北),隋朝时移治河东县(今山西永济西南),一度改名为蒲州。汾阴县即是该郡辖县之一。河东周氏也是汝南安成周氏的分支,自称是汉汝坟侯周仁的后代,世居河东汾阴县(今山西万荣西南)。唐代时,这支周姓人中有主客员外郎周子敬、登州刺史周征冲、蜀州刺史周彭年、大理司直周万年、大理评事周载、国子博士周元达等人。清河郡:西汉置,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移治甘陵县(今山东临清东北),称清河国,此后亦郡、国互称。北齐移治武城县(今清河西北),隋唐时一度称贝州。这支周姓人的祖源待考,是唐朝时出现的新郡望。其中有凤阁舍人周茂祯等名人。江陵郡:唐天宝初年改荆州置,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河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荆州。这支周姓人的血统源流尚待进一步考察,在唐代有卫尉少卿周敏道等人知名于世。

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周氏本属于姬姓,是周赧王的后代,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这支周姓人自北朝以来就是关中大姓之一,曾相继出了北周太子太仆姬愿、唐职方员外姬思忠、万年令姬处逊、丹州刺史姬思恭、长安令姬道斌等著名人物。唐代以后,这支周姓人中的一些人又恢复了姬姓,但大多仍保留周姓不改。河南郡:即秦代的三川郡,汉代改名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下辖22个县,相当于今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河南周氏出自鲜卑拓跋部,开基始祖为周摇。这支周姓人中有右千牛将军周虔智及其子周思亮、周思敬等人。昭州郡:贞观八年(634年)由乐州改。乐州,武德四年以始安郡平乐县改,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因昭州曾名乐州,这支周姓人又被称为乐州周氏。昭州周氏以世居昭州知名,先祖所出尚待考证。

唐朝时,这支周姓人中的周孝谏等人世代担任乐州首领,其后又有周万才、周君谟等人,分别任永州、柳州刺史。

2、堂号:

A__)【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是征南大元帅水陆马步军都统,左金吾卫上将军,平定广西、横、廉、白、贵等六州周如锡后裔,一生清正廉洁,一生最爱莲花。曾作《爱莲说》,通篇百余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他把莲花比成君子,推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3_)自立堂号:世德、亦政、诵芬、清白、继述、绍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惇叙、忠厚、敬爱、集贤、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叙伦、笃祐等。

B一)【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自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才下令开门放入车驾。一面嘱咐:"营内不准跑马。"车驾和随从骑兵只好按辔徐行。进入营门,亚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兵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回头看了看,高兴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象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使敌人无缝可钻呀!"

家乘谱牒:湖南:

汝南周氏濂溪族谱共八十九卷。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安徽省肥东县王铁乡周冲村"爱莲堂"家谱八卷.


五、历史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后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  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着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征南大元帅水陆马步军都,左金吾卫上将军,平定广西、横、廉、白、贵等六州周如锡后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后人称其濂溪先生。他依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  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  瑜[175-210]: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等....................

六、姓氏典故

周瑜打黄盖  《三国演义》故事:黄盖诈降于曹操,进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这一场打既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自然是两相情愿。所以“周瑜打黄盖”成为歇后语,其下一句就是“两相情愿”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三盛堂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周氏家族历史人物发布于2021-05-06 21:33: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