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传统路上不妨再大胆一些

王进玉(评论家)

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书法

 

不可否认,一提到传统,很多时候就被认为是守旧。也难怪,在传统道路上,我们的确总爱拾古人牙慧,在古人所设定的条条框框里,在传统的藩篱间徘徊、打转,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新感悟、新见地和新突破,更少有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大的创举。

 

所以为什么我们在传统绘画上总创作不好,很难画出真正不辱使命、不负时代的精品力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会乐此不疲地沉迷于低效的,甚至无效的重复劳动——思路的重复、题材的重复、技法的重复……而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创造精,缺乏在艺术方向、思想与理念上更深层次的思考,以至于很多人只知道在传统题材上怎么画,却不知道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究竟该画什么,该表现什么,又将如何表现,因此也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创作上所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

 

 

笔者在不同场合和文章中,不只一次强调,做人要本分,要守规矩,但艺术创作却大可不必,要敢于打破陈规,才有可能进步,有可能突围成功,固步自封、亦步亦趋,永远不会有大出息、大作为。何况传统中国画在表述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已经开始显示出力不从心的感觉,当下很多大的主题性,以及特殊题材的创作,用传统中国画的技法技巧很难予以精彩表现,这一点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诸多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上便可看得出来。实事求是讲,油画成就要远远大于中国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本问题就在于我们还是在用农耕文明时期的绘画思维和语言方式来表达现代文明、现代社会与生活的相关主题、场景和情感等,显然会感觉力不能及,总创作不出最终想要的那个状态和效果。当然,这也是笔者始终认为中国画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去做、去开挖、去拓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一定要彻底改变对中国画固有的、刻板的认知,用发展的、时代的眼光去看待,并且需要明白,它不仅可以表现传统意象、境界,还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衍生和创造出更多新的观念、形式和技法,以此来更好、更丰富地表达与展现时代面貌、现实生活与都市情感等。

 

 

另外,还须认真思考的是,学习和继承传统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很显然是发展,也就是党中央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一再要求的“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毋庸置疑,这是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主要价值与意义所在。而对于传统绘画创作,海派大家吴昌硕也曾有言,“今人但奢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他讲的“深造求其通”,其实指的就是艺术家的创造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尤其在当下,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应用和普及,传统书画存在的必要性、合法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更加要求传统派书画家们要具备创新与创造的能力,否则只会被时代无情淘汰,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具不具备,有没有这个能力,是艺术家自己的事情,平庸的艺术家肯定不具备,卓越的艺术家自然有这个能力。而纵观整个美术史会发现,举凡名垂青史的大画家,基本都是各个时期的弄潮儿,其画作也大都代表着他们所处时代的前沿审美,甚至是超越时代、跨越时空的。

 

当然,对于创新、创造而言,传统绘画的沃土必须要坚守,这是不容质疑和动摇的,因为它是本土绘画艺术的“根”和“魂”,是繁荣与发展本土绘画的丰厚滋养、重要源泉,也是体现文艺自信的坚实基础和明显优势。但也要清醒的是,在传统绘画体系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尤其是一些陈旧的、迂腐的、消极的,以及不适应、不利于时代发展的部分,要学会加以剔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除旧布新,并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时代意义,激活其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与生命力,从而进一步补充、拓展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绘画的脉络和体系,增强其特有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此外我们常说“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这句话没错,但直言不讳地讲,古人所制定的一些规矩,以及传统中的一些法则,其中有很多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或许符合当时的语境和审美,但未必适应当下的发展和需要。所以对于艺术创作本身来讲,不妨可以再大胆一些,俗话说“不破不立”,那么破古人之规矩,也是未尝不可的。笔者认为,只要真正符合时代审美,符合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行得通,也完全有这个必要。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文艺发展的时代要求。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灵感

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查看更多图片细节)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传统中国画已经开始力不从心!发布于2021-04-17 11: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