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 花卉


黄宾虹曾指出:


人间阅沧海,不变民族性特殊。”


如何用现代的语言解读明白中国画的内部结构和笔墨意韵?中国画究竟能给架上绘画面临的困境提供什么启示?


传统中国画又该如何革新呢?


潘天寿 秃头僧图


“变中不变”的核心基因


20世纪以来,在中西绘画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取向的画家,不管是要更多的融合西法,还是要将传统出新,在吸收融合西方画法之长上,几乎没有任何争议。


但是,重视中国画民族文化价值和独特语言方式的有识之士却主张“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即中国画可以吸收西画元素为己有,但必须体现民族本色。


潘天寿就是“拉开距离说”的代表。


如何理解中国画“变中不变”的民族本色,不仅是发展中国画的核心问题,而且关系到未来中国画的理论和实践,也是现代中国美术



潘天寿 灵岩涧一角


水墨如何发展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在中国画趋向多元的当下,仍是如此。


作为传递绘画内涵的媒介手段、表达方式,笔墨凝聚着中国文化独有的气质与性格,但这种绘画语言很难被西方人感知和理解。


有人提出,水墨画的现代化必须回到“纯材料”,即把“现代水墨”看成无国界、无民族文化特性、无纵向传承与横向联系的纯材料性艺术,“这种主张大抵出自放弃传统以换取与西方同步、取得西方认可的动机,是‘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观念的产物。”


传统笔墨的韵味:


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认为,问题并不在于媒材,而在于笔墨形式和意蕴,所以应该抓住“力感”和“韵味”这两个笔墨相对恒定的因素。


传统画论总结出笔墨“力感”和“韵味”的产生方法与品评标准,如“一波三折”“力透纸背”“刚柔得中”“浑厚华滋”“平、留、圆、重、变”等等,因此在鉴赏书画的过程中,也可以从把握“力感”与“韵味”的角度加以批评和研究。


齐白石 贝叶蝉


意象造型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个被齐白石一语破的中国画意象造型原则,妙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智慧,其具象的因素,在于把握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其抽象因素,是造型图式的符号化与程式化的趋向。


除了意象造型,中国画的构成还涉及空间问题。


而进一步地认识中国画的空间问题仍需联系笔墨,因为笔墨是实现写意的关键,一般要实现三种功能:


一是以“意象造型”的观念描绘对象。


二是用“情随笔转”的书法意识“写心”。


三是表达相对独立的笔墨美。


倪瓒 竹枝图卷


三种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骨法用笔’和‘水晕墨章’,而笔墨二者的关键在笔,不能离开‘笔踪’。


有规范才能有效地承传。程式有着很高的稳定性,但也会随着创作客体与主体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被固化、被反复无新意的重复,就会失去活力。但把笔墨程式等同于“旧趣味”而轻易抛弃,则会导致笔墨和水墨画本性的迷失。


潘天寿 烟雨蛙声图轴


革新:分离与回归


年轻人现在更多的追求图式、图像构成以及画面的视觉图像效果,而忽视笔墨技巧、笔墨语言韵味的现况,对于当下中国画家对笔墨的把握与认知,这样是不全面的。


对于革新,有人概括为两种倾向:分离倾向与回归倾向。


分离,意味着淡化、离开以至放弃笔墨语言;回归,意味着回到甚至坚守笔墨语言。


革新探索在观念、材料、题材、风格诸多方面促进了分离倾向,但博物馆、美术馆的激增,收藏拍卖的活跃,则提供了重新认识笔墨的条件。美术史论研究的繁荣,也不断改变着人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


编辑 | 渔公子

图文 | 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四柱八字命理直达:

讲堂|想入美术史?这些国画的艺术要求必定不可少!

讲堂|张大千笔下的美人,雅俗共赏,重在气质风韵

讲堂|观摩历代大师的意趣之境,提升精神文化素养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渔歌晚唱艺术沙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讲堂|传统国画的出路:笔墨意韵该如何革新?发布于2021-04-17 11:4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