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一词起源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表面上,中国画是以题材分为这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游春图(一)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绢本、青绿设色,高43厘米,宽80.5厘米,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游春图

画卷首段近处露出倚山俯水一条斜径,路随山传,自到妇人立于竹篱门前才显得宽展。山此向上,山限岸侧,树木掩映,通过小桥,又是平坡,布篷游艇,容于其中。下端一角,便是坡陀花树,围绕山庄。描绘出明媚春光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态。各种花树点满山野,桃红柳绿,相映成趣。

游春图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山水画承上启下的代表作品,不仅仅在于画面呈现的内容,更在于它异于前人的创作手法和审美取向,展现出了于方寸之地尽显千里之姿的艺术特点。

《游春图》构图壮阔沉静,设色古艳,富有典丽的装饰意味,体现出承上启下的风格,也标志着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期,他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

凤仕女图(二)

《龙凤仕女图》,又名《晚周帛画》、《夔凤美女图》和《人物龙凤图》。 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文物,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龙凤仕女帛画是现存两幅最早的帛画作品之一,是研究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珍贵资料。

龙凤仕女图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纵31.2cm、横23.2cm。

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龙凤仕女图》是随墓而葬的铭旌。画上人物是墓主肖像,画中随伴墓主的尚有祥图腾之物。所绘墓主是位挽髻贵妇,她长袍细腰,垂地而盘的长衣前后张开。妇人侧身而立,上身略微前倾,双手合掌颇具虔诚之态。在仕女头顶左上方,一只矫健振翅的凤鸟,双脚前屈后伸,大有意欲腾空之势,凤鸟形象几乎占据了画面重要的视觉位置。凤的前端,一龙扶摇直上,却不如凤的姿态显耀,大概这是关于凤龙与阴阳象征的意义。有一种看法把两物比为夔凤之争,夔败阵而逃,故而形象细小,缩到一旁显出弱势。全图表示着祈神引导、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主题。此画以线为造形手段,服装衬以卷曲云纹,袖口用斜线装饰,领口、腰部、后身及衣脚皆以墨色块面处理。毛笔用线生涩不畅,粗细不一。形态古拙而简劲,体现了中国早期绘画的特征。

由于原画刚出土时为污垢遮掩,致使最早的摹本有若干失真之处,如龙被添了两角,又少了一足。郭沫若曾根据早期摹本认定为“夔”,后湖南省博物馆对原画进行了精心处理,清除污垢,显现原貌,龙体两侧的足已清晰可见,原摹本龙头上的两角,确系误加。这样对其内容和主题便有了新的解释。

龙凤仕女帛画是现存三幅最早的帛画作品之一,是研究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珍贵资料。与“人物御龙帛画”和“帛书图像”比较,龙凤仕女帛画的笔触显得较为古拙和简劲。

本文转载自网络



中国画

国画前沿动态、国画艺术分享!

八字命理奇门遁甲六爻:guohuajiaoliu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中国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发布于2021-04-17 12:13: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