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概述

中国古代花鸟画历史悠久,最早的画迹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以及青铜器上的凤鸟纹、凤纹等,这些皆可以看做中国古人如何将自然生物与审美活动联系起来的初期探索。但这些纹样还能算作纯欣赏性的艺术门类,它只是服务于器皿的装饰。迄今为止,最早在画作上出现的花鸟纹样的独立绘画,即是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从龙凤的造型样式与人物服饰上面出现的花纹来看,这个时期花鸟题材作为一种对人物画的辅助功能得到了鲜明地体现,然而这依旧不能算作真正的花鸟画。据画史记载,一直到魏晋南北朝、隋朝,关于花鸟画的文献都没有相关独立的文字。即使到了唐代,在初唐时期花鸟画的发展依然无法摆脱作为人物画的饰景与装潢出现。直至中、晚唐时期,才又有了关于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种的文字记载,代表性画家有薛稷、边鸾、刁光胤、滕昌祐等,他们涉及到的绘画题材丰富,对蜂、蝶、蝉、雀、山卉、园蔬、花、竹、松、石、鹰、鹤等多有描绘。

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唐代的花鸟画作品没能流传下来,我们只能从孙位的《高逸图》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以窥其大概。但可喜的是,出土于新疆阿斯塔纳唐墓的壁画里有以花鸟为题材的六条屏,该画笔法简约、勾勒娴熟,设色清丽自然,无疑是我们了解中唐花鸟画的技法、风格的宝贵资料。


花鸟画作为独立、成熟的画种出现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时间被确定在五代时期,被画史称作“徐黄异体”的徐熙与黄筌,各以其野逸与富贵的画风,占据了我国花鸟画完成时期最显耀的位置。徐熙善画竹石、草虫、药苗、花鸟等,涉猎广泛无一不精,他以墨色画出花卉的芯蕊、枝叶、藤蔓,再以色彩画其花头,形成了独特表现效果,骨气风,被画史评为“古今之绝笔”《宣和画谱》,第192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他的艺术风格没有影响到南唐和北宋画院的画风,一直在院体绘画之外有着广泛的传播,开创了有别于宫廷审美的新路,被称作水墨淡彩艺术;他的孙子徐崇嗣继承了他的画风,并在此基础上以水墨淡彩、没骨(一种绘画技法,以不用线条勾勒,纯以颜色的丰富变化塑造描绘对象的方法。)渍染的方法创造出了没骨花鸟技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南宋的赵昌、林椿、李迪等人皆属其中代表人物。黄筌是南唐画院待诏,后又入北宋画院,他极为重视写生,经常能精准地表现自然生物的生长形态,他所绘《写生珍禽图》即是我国古代写生类作品的经典之作;他继承唐代宫廷绘画的传统,以勾勒填色、层层晕染的办法塑造描绘对象,赋彩浓丽、技法精妙,时人称之为双勾法;他的儿子黄居寀继承了家学,笔法工致、赋彩饱满,善画花卉翎毛,皆能表现其天然真趣;黄氏的画风在五代时期即已颇成风气,入宋后更是被宫廷画院所重视,画史记载有:“较艺者视黄氏体制为优劣去取”(《宣和画谱》,第187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的文字,足以证明影响之大。

“徐黄”画风在北宋前期形成了两座高峰,在当时但凡学习花鸟画者不入黄体即入徐流,形成各占春秋之势。至北宋中期才有崔白、等将其画风融合在一体,在重视写生、重视自然的同时,“删除院体精严的风习”(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第18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独得天趣地创造出一种“体制清淡,体风疏通”的画风。北宋末年,院体绘画的集大成者赵佶(徽宗),以其政治身份的特殊性大开绘画风气,重视国家画院的建设和艺术人才的培养,经常参与并组织艺术活动,将宋代院体绘画推向高峰;尽管后代画史常对其艺术行为联系其朝政国事上的昏庸与无能而多有微词,但是确也难掩其艺术成就的辉煌。


宋朝初年我国绘画的文学性越来越得以彰显,加之理学学在士夫文人间的广泛流行,原本专属于画工和画院画师的专业性得到了一种解体,有很多士夫文人逐渐以水墨简笔为介,以注重写意、游戏寄情的心态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来,他们继承了唐代王维的绘画思想,多以适合即兴挥毫的松、石、梅、竹为绘画题材,创造出一种墨戏画,也被后世称作“文人画”。其中代表人物以文同、苏轼米芾、米友仁等最为著名,更有苏轼以其精深的才学与文化修养,总结并建立起了士夫文人绘画的一套理论,对后世文人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南宋的梁楷、法常、赵孟坚、郑思肖等人就是他们艺术的追随者。

在此我们还有一点必须清楚,即士夫文人绘画作为起始于宋代的绘画支流,其艺术成就与思想影响了元代以后中国绘画的走向。


花鸟画虽然是我国古代画种独立最晚的画种,但是自五代 “徐黄异体”之后,以其风骚各领之势渐与人物画并齐于当时画坛,尤其是士夫文人绘画更成为元代以后中国绘画的主流。元代尽管时间很短,但花鸟画却得到迅速发展,南宋灭亡后元朝的统治者废除画院制度,虽然还有画家恪守着前朝画院的风格进行创作,但艺术成就已经大不如前,反倒是原为墨戏的“四君子(指:梅、兰、竹、菊。)题材和水墨花鸟画在元代得到了完善与发展。前文我们说过赵孟頫成为元初画坛的领袖,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家,而且他们发展了宋代兴起的文人墨戏,寄托自己的一片孤忠与气节,审美对象已经不再停留在描摹对象的单纯层面,而是进一步以拟人格化的形象出现在绘画领域,钱选、管道升、高克恭、吴镇、王渊、柯九思、王冕等人都是当时画坛的名手。

明代初年宫廷画风得到了复兴,林良、边景昭、吕纪等人继承宋代院画的艺术风格,主要以满足宫廷审美需求而创作,尽管也都各有特质,但直明嘉靖之际就逐渐显出衰落的气象。明代花鸟画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士夫文人绘画综合了文人墨戏与水墨淡彩画风,突破了原本文人墨戏的题材,从“四君子”的局限扩大到花卉、鱼虫、翎毛,他们皆以水墨淡彩的简约写意技法进行表现,使二者逐渐得到融合,成为水墨写意花鸟画风,代表人物有沈周、陈淳、徐渭、陈洪绶等。尤其是徐渭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画法,不但在当时画风惊人,而且对清代中晚期和民国此类画风的画家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清代是中国花鸟画大发展的时代,清初就有“四画僧”其中的朱耷、石涛两位擅长花鸟画创作,他们的画风清逸新奇,成为后世花鸟画继承的宗风。尤其是朱耷,他他继承了徐渭的艺术风格,不仅在绘画中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也在艺术创作中将自己的苦闷与了悟寄托在笔墨之间。扬州八家完全继承了自明以后士夫文人绘画水墨写意花鸟的画风,其中李复堂、李方  汪士慎、金农、罗聘、边寿民、高其佩等人,都是以此基础上各出心裁,创作出了活泼自然具有时代感的作品;郑燮与金农的艺术创作则更偏向于元明之际的文人墨戏,以画梅、竹、兰、菊标格这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清廷内部流行着康熙初年恽寿平的画风,恽寿平继承北宋徐崇嗣水墨淡彩没骨的画法,创造出纯以颜色塑造物象的没骨画法,成为清代花鸟画独标一格的流派,被称作“常熟画派”,他的画风被称作“写生正宗”,影响了宫廷画家蒋廷锡。清代中期后,但凡想成为宫廷画师,即需要从恽蒋的绘画风格中寻求入流的办法。还值得谈到的是传教士郎世宁,他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画家,他从蒋廷锡的画风中寻找到与西方绘画相通之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也创作了很多作品;虽然被帝王所认可,但是否这些作品是属于中国艺术精神的画作,还是属于应用了中国绘画材料画的西方水彩画,笔者的观点也未置可否。


花鸟画按照绘画题材的分法,可以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走兽等类;如果按照表现技法可以分作:双勾填色的工笔画法、淡彩渍染的没骨画法、逸笔写意的大写意与小写意画法,以及工笔与写意融合的工兼写画法。

中国传统花鸟画作品鉴赏

(1)、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

▲ 五代 · 黄筌《写生珍禽图》

黄筌(约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五代西蜀画家,曾任翰林待诏,主管西蜀翰林图画院,后入北宋画院。黄筌多画宫中珍禽异卉,画风工整富丽,直接影响了整个宋代画院的花鸟画创作,有“黄筌富贵”之称,与同时代的徐熙绘画风格各异,世称“徐黄异体”。


《写生珍禽图》,用工笔画法细致刻画了龟、麻雀、鹡鸰、蜜蜂、天牛、蝉等二十余只动物,画之左下角题有“付子居宝习”五字,可见是黄筌交付其子习画临学的范本之作。通幅画作无过多位置上的经营,为简单平铺排列,每一个物象的描写具用笔严谨精练、线条细劲准确、勾染敷彩,极重形似与质感的统一,画面物象栩栩如生,可见画家超强的写实功力,体现了黄筌绘画“用笔新细,轻色晕染”的特点,是古代院画工笔花鸟写生的经典之作。

(2)、五代—徐熙《雪竹图》

▲ 五代 · 徐熙《雪竹图》

徐熙(生卒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江畔田野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创“落墨法”,其画笔墨粗细兼施,画风野逸,与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敷色的画法不同,世称“徐熙野逸”。


《雪竹图》描绘的是寒冬雪霁后的枯木竹石,以全景式构图表现出荒疏野逸的自然场景,画中前景皴染数块秀石,以留白来表现坡石积雪,不重勾勒而用水墨晕染出树石结构;画面石后主体是中间的三杆劲竹,清秀挺拔,枝叶纷披;旁侧几杆细竹或斜或弯,穿插其间,显得主次分明,情趣盎然;画面左侧现一段枯树,枝干弯折,陡增苍茫萧瑟之境。竹石的刻画上,勾皴点染结合运用,粗笔细笔相间,墨之浓淡留白,兼施并用,造型谨严。图中大石左侧的竹竿上有文倒书“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谢稚柳先生鉴定,认为是五代徐熙唯一的传世真迹。

(3)、北宋—崔白《双喜图轴》

▲ 北宋 · 崔白《双喜图轴》

崔白(约1004——1088年),字子西,濠梁(今安徽风阳)人,北宋时期画家。他的画颇受当时君王宋神宗赏识,将其升为待诏。崔白擅写树石、翎毛,长于图写野外荒郊秋冬季节时花鸟的情态,尤工秋荷芦雁,精于勾勒填色,笔墨清淡,笔力劲爽,刻画精准,生动传神,画风一派清淡疏朗、逸情野趣之格。崔白的花鸟画突破了北宋以来画院中流行的“黄筌富贵”的画风,呈现了宫廷绘画的另一种风貌。


此画描绘秋风萧萧,枯木衰草,两只山喜鹊,一只停于树干之上,一只于空中展翅飞来,向左下方的野免鸣叫,野兔伫足回首张望,三者高下呼应,又有受风而有倾俯之姿的枝叶、竹草衬托,使得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把荒寒气氛中的生意表达得淋漓尽致。技法属于兼工带写,工谨与粗放并用,喜鹊、竹、草、树叶采用双钩填色法;野兔用细腻的线条描绘,隐去轮廓边线,更增加写实感;树干、土坡则以略为粗放的笔意描绘,笔锋的折转变化明显。这些技法都有别于长期统治北宋画院的黄笙富贵画风,让人耳目一新。

(4)、北宋—赵佶《芙蓉锦鸡图》

▲北宋 · 赵佶《芙蓉锦鸡图》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北宋书画家。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极一时之盛;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用科举办法选拔画家,对北宋绘画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擅书法,自创“瘦金体”。绘画得吴元瑜传授,继承崔白风格,重视写生。擅山水和人物,工花鸟。获有“妙体众形、兼备各法”之誉。画后押字常用“天水”及“宣和”、“政和”小玺或用瓢印虫鱼篆文,还常押书“天下一人”。


《芙蓉锦鸡图》色彩艳丽、典雅高贵、构思巧妙、纤巧工致。芙蓉花设色淡雅,以烘托羽毛鲜艳的锦鸡。左下角斜出几枝秋菊,布局得当,既弥补了左下角之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与芙蓉花错落有致,相为呼应。画家用双钩法工整细致地描绘芙蓉、菊花,锦鸡回首仰望翩翩飞舞的彩蝶,造型生动,诗意画旨,尽在其中。赵佶在画面右上角题诗云:“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韩诗外传》载:“鸡有五问: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安逸胜凫鹭。”

(5)、南宋—赵昌《岁朝图》

▲南宋 · 赵昌《岁朝图》

赵昌(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昌之,剑南(今属四川省)人。工画花卉,兼善草虫。他深入观察花卉草虫的情态,刻画细致精确,画风清丽,以能为花卉写生传神著称,自号“写生赵昌”。


《岁朝图轴》,画中梅花、山水仙和长春花,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再用石青填底,色彩明丽,显得富丽堂皇。其构图特殊,由湖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朵,布满整个画面,丝毫不留空地,整齐严肃,极具装饰效果。在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记载,南唐宫廷中有被称为"铺殿花"的绘画作品,为宫院挂设之用,必需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而此幅作品的构图命意正与之相吻合,可作为此一风格延续的代表。

(6)、南宋—李嵩《花篮图册》

▲ 南宋 · 李嵩《花篮图册》

李嵩是继张择端之后又一位成就斐然的画家,他是南宋画院画家,生活于公元12世纪到13世纪之间。


此幅《花篮图》是传世署有李嵩名款的三幅《花篮图》之一,李嵩在绘画上善于将繁密复杂的画面统一成一个整体。此幅画面一只竹藤编织而成的精致提篮里,插满了各种水灵鲜嫩、娇艳多姿的时令花朵,有红艳欲燃的石榴花、洁白无瑕的栀子花、金黄耀目的萱草花,以及瑞、锦葵等,或含苞待放,或盛开舒展,五彩缤纷,逗人喜爱。它们穿插有致,空间关系准确,在深绿色的叶子衬托下,更显明媚动人。各色花卉,花与花紧密相挨,显得密不透风,但在画家笔下却丝毫不乱,也充分体现了李嵩绘画的特色。此画赋彩饱和、构图饱满,鲜花的娇态、姿容、层次刻画细致华丽多姿,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反映了宋代人崇尚插花的风气。

(7)、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册页》

▲ 南宋 · 林椿《果熟来禽册页》

林椿,南宋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孝宗淳熙时期画院待诏,深得皇帝赏识。其画师法徐崇嗣、赵昌,以花鸟画闻名于世。林椿长于写生,所作花鸟鱼虫极富生趣,故时人称其“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


《果熟来禽图》是宋人小品画中不多的有款作品,描绘了一只棕雀停立海棠枝头仰头而望的景象,扬翘的尾羽、有力的指爪,精确的表现了鸟儿欲飞前的动态,果实水嫩的质感与枯叶斑驳的残缺体现了画家深入生活观察的能力,画风柔美灵动,生机盎然。为了达到一种鲜活的感觉作者加入了许多对细节的表现,如树叶的虫蚀、果子的斑点等。设色清雅、层次分明,透过细腻的笔触,层层晕染,使得画面给人以通透莹润之感。

(8)、北宋—李迪《鸡雏待饲图册》

▲ 北宋 · 李迪《鸡雏待饲图册》

李迪(生卒不详),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北宋宣和年间,他任职画院,授成忠郎;南宋绍兴年间,他复任画院副使。擅画花鸟、竹石,画犬亦佳,长于写生。


《鸡雏待饲图册》是现在所能看到李迪的作品中年代最晚的一幅,当是其晚年之作。图中绘一卧、一立两只雏鸡,毛色茸茸,甚是可爱,两只雏鸡均向画外鸣叫,张望企盼,表现出腹中饥饿,正待母鸡来喂食的情景。雏鸡的造型非常准确,嘴、脚、绒毛、羽翼的质感逼真,雏鸡声声细唤待饲的神态栩栩如生。画家用黑、白、黄等细线密实地描绘出雏鸡毛绒的质感,生动地绘出鸡雏幼小可人的生动神态,体现了深厚的绘画功力。此画不作任何配景,作者精心刻画了鸡雏回眸间动人心弦的刹那,可谓笔墨无多意更浓。


(9)、南宋—法常《松树八哥》

▲ 南宋 · 法常《松树八哥》

法常(生年不详),俗姓李,号牧溪,南宋画家,杭州西湖长庆寺僧,初业儒,中岁出家,四川人。擅画龙虎猿鹤、花木禽鸟、人物山水。笔墨萧散虚和,亦作泼墨山水,或用蔗渣草结,随笔点墨,不费妆缀,意趣盎然。


《松树八哥》,以极简的笔墨画八哥老松,渴墨皴擦松之老干以显苍劲之态,用墨之浓淡准确的刻画出八哥低首啄羽的姿态,形象而又生动,两笔重墨勾出缠绕的藤条与苍白的松干形成黑白对比的矛盾与统一,寥寥意笔,大幅空白,虚实与黑白的矛盾辩证有机地呈现在画面上,宛如一幅太极,体现了法常在绘画艺术上对传统哲学思想的探索与实践。

(10)、文同《墨竹图》

▲ 文同《墨竹图》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 


《墨竹图》,此图写倒垂竹一梢,从画幅的左上角顺势而下而又翻转而上,枝繁叶茂、疏密有致,生趣蓬勃。此图竹竿用笔自然圆浑,墨色偏淡,节与节虽断而意连;画小枝行笔疾速,柔和而婉顺,枝与枝间横斜曲直顾盼有情。以浓淡墨区分竹叶的正反,且竹叶之大小、转侧都表现得很生动,对竹竿和叶梢出现的飞白笔触也不加修饰,一任自然,全图给人以清新潇洒富有生意的感受。

(11)、元代—钱选《草虫图》

▲ 元代 · 钱选《草虫图》

钱选(约1239——1299年),字舜举,号玉潭、害川翁,家有习懒,因号习懒翁,浙江吴兴人,吴兴八俊之一,宋末元初画家。擅画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喜作折枝花卉,笔致柔劲,着色清丽。


《草虫图》是钱选长卷中描绘草虫的代表佳作,古代著录就曾收入他的多幅草虫作品。此卷刻画了蜻蜓、纺织娘、蚂蚱、青蛙、天牛、蜜蜂等昆虫水介和荷叶、芦苇、水草等花草,各具姿态又生动传神。以没骨浅色点染的手法写草叶、细笔刻画飞虫,准确捕捉了草虫动态的瞬间神情,有满卷飞动、生机勃勃之意。

(1)、元代—王冕《梅花图》

▲ 元代 · 王冕《梅花图》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一字元肃,号老村、煮石山农、会稽外史,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竹斋先生,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他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对明清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梅花图》,此图右出横枝,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各具姿态,犹如玉珠点落银枝。干枝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勾瓣点蕊简洁洒脱。洁白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此图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3)、明代—徐渭《墨葡萄》

▲ 明代 · 徐渭《墨葡萄》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天池山人,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曾作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幕僚,后胡入狱,惧祸而发狂。中年后始学画,涉笔潇洒,天趣抒发。尤擅长花鸟,作画时情感泻于笔锋,水墨淋漓,浓淡相间,变化万千,尝富豪迈率真之气,是明代中期文人逸笔水墨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对后世大写意花卉发展影响巨大。


《墨葡萄图》以水墨画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晶莹透彻,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表现手法独出心裁,水墨酣畅。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但无处不神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画上自题七绝一首,前两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说明此画作于其晚年。后两句“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则流露出作者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14)、清代—朱耷《水墨荷花》

▲ 清代 · 朱耷《水墨荷花》

朱耷(1626——约1705年),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重要的书画家。明宁献王朱权后裔,明亡后为僧,又当道士。擅画花鸟、山水,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用笔凝练沉毅,形象夸张奇特,山水师法董其昌。与弘仁、髡残、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对后世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影响极大,擅书法,能诗文。一生清苦,命运多舛,性情孤傲倔强,于画作署名时,常把“八大山人”竖着连写,似“哭之、笑之”。其作品往往以象征寓意的手法抒写他的孤高、冷峻、倔强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之情。所作花鸟造型夸张,形象突出,主题鲜明,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孤傲不群、愤世嫉俗之气。所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


八大山人尤爱画荷花,此幅《水墨荷花》,以凝练的笔墨、奇绝的构图呈现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荷叶大笔点厾、坡石荷茎则墨笔写成,画面大片留白,不着一墨,奈人回味,笔笔独立成章,变转虚实,气势流贯。整幅画墨气纵横,用笔似游龙盘旋,淋漓酣畅,奇简冷逸。

(15)、清代—恽寿平《花卉册页》

▲ 清代 · 恽寿平《花卉册页》

恽寿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又号白云外史。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初著名书画家。擅山水,尤擅花鸟,与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吴历合称 “清六家”。早时工画山水,颇有古气,后观好友王翚之山水,信服有加,则谓之曰:“是道让兄独步,格妄耻为天下第二手。”于是主攻花鸟,参学古今,以徐崇嗣没骨画法为宗,不用墨勾填色而是以色彩或直接点就,或渲染叠加的办法,大开没骨之风。其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颇大,自成一派。


这件恽寿平《花卉册》共八开,分别绘白牡丹、红杏花、蝴蝶花、紫薇、雁来红、双色菊花、竹石与天竺腊梅。皆运用没骨点染而成,用色清丽、表现入微、精妙传神、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文人气质浓厚,其平淡天真之气息流露纸间,充分体现了恽寿平以幽淡秀雅之笔作工整典丽之画的艺术特色,读其题画诗句,亦能照见其心性之古气、学养志向之高标。

(16)、清代—郑板桥《墨竹》

▲ 清代 · 郑板桥《墨竹》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在山东范县、潍县任知县,为官清廉,因不愿与贪官为伍,屡受排挤,后辞官以教书、卖画为生,是“扬州八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擅写花卉木石,尤擅画兰竹。书法极具个性,楷、隶参半,自成一体,世称“六分半书”。所画竹子注重“瘦与节”,将自然之竹人性化,以表达自己关注民生的情操,其题画诗有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幅《墨竹图》是郑板桥以历史典故为题,以竹寓人的书画代表作品。其典故出自《庄子》之《天地》篇,讲述的是古时尧帝出巡至华封,华封人向尧帝三祝,即“多福、多寿、多男子”,尧帝三次辞谢的故事,是一个极富有哲学意蕴的古老主题。作者借“竹”与“祝”谐音,作图以记,图中三竹与奇石相衬,劲挺错落,枝叶疏密有致,墨色浓淡相宜,层次分明。


往期文章:

国画传统美术作品 - 总绪

刍论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心

中国画传统美术作品 - 人物画

中国画传统美术作品 - 山水画

作者简介

华中凯,陕西临潼人,讲师。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理论研究员。毕业于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我们

 微信 |南山艺文

 抖音号|MingzhiAcademy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南山艺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国画传统美术作品-花鸟画发布于2021-04-17 12:20: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