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沈一丹艺术简历

    沈一丹,福建漳州人, 清华硕士研究生,师承沈鹏、杜大恺,现为中国人革命军事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全国青联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书法作品欣赏































国画作品欣赏
































名家评语:

朝饮木兰之坠露 

 

文/沈 

   

    沈一丹君把她的书画展命名为“碧海丹心”,我感到很有意味:有色彩,有形象,把自己的名字与海军连在一起了。还有她给自己的画室题名“沐兰轩”,单看“沐兰”便感受着兰花的幽姿。待细看,分明暗含着“花木兰”,“木”字左旁的三滴水,既是“沈”,也有“海”。亏她这番琢磨,中国语言文字真妙!我认为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也很可以为她的“沐兰轩”作注解

 

      她早就梦想当一名海军。是不是因为家乡福建诏安靠海,从小有了“穿上白蓝相间的海魂衫”的浪漫情结?她的愿望果然实现了!偶然被一位负责征兵的领导认中。但那原因,却是因为一丹的书法写得好。原来她从六岁开始拿毛笔,便显示了良好的书法素质,13岁起获省内各级各类书法一等奖,18岁获全军书法比赛一等奖,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2005年全国书法电视大奖赛我为她颁发金奖的情景。

 

      当然我并不主张单从“奖”看一个人的成绩,还要看实际的高度,看发展的“潜质”。沈一丹崭露头角的早已不仅是书法,她经过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在中国画方面也展示了创作才能。如果不是较深的楷书功底,要稳健、灵活地勾勒像《八十七仙卷》、《群仙祝寿图》这样的巨作,可不那么简单,她在学院学习期间完成这份作业,为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书法的“用笔为上”与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在她身上很好地体现出一致性。

 

      风格是人。一丹楷行书婀娜中寓刚健,端庄中有灵动。风格的形成与天生素质有关。但是经历了部队的操练、跌打,也不能不对她的秉性产生影响,进而在书法中有所反映。在这一点上,把她的早期画作《迷彩人生第一课》与她的书法并在一起欣赏,从中找寻二者异同,也不失一种乐趣。

 

      楷书,被公认为学书法的基本功。在一定程度上有点像绘画中的素描、写生。素描、写生是绘画基本功夫,也可以是独立创作。楷书与此相类。在沈一丹,楷书已有了一段不短的创作期,有的作品表现为行楷,或进而写行书。可喜的是她虽“熟”而不“俗”,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多读书,增长阅历,必有大成。

 

      练书法是不是也可以不把楷书当基本功?前人有主张“从书入”,理由是篆书年头最久远。此说未必令人信服。倒是从笔法的意义,真、草、篆、隶都是“一笔”,都相通。篆书的中锋浑厚耐看,造型古朴,所以“从篆书入”未尝不是一个路子。

 

      学书还有一些引发争议的问题。比如大楷与小楷,从哪个入手?两种主张都有。恐怕也同上述“楷”、“篆”之争一样,要看个人的爱好而定,不必拘泥一格。宋代米芾说“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米老还举“太一之殿”为例,“岂可将‘一’字肥满一窠以对‘殿’字乎?”以我的理解,“展令大”与“促令小”指字的风范而言,并非简单地指字形大小。再是,传为张旭教颜真卿《笔法十二意》所谓“大字”、“小字”可能实指“大楷”、“小楷”。写大楷要有小楷的韵味,写小楷要有大楷的气势。还是苏东坡说得好:“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找出各自的难处,然后知难而上,使创作进入更加自觉的状态,自然成就一番新气象。沈一丹楷书,无论大小,都比较耐看,不为夺人眼球而造声势。

 

      以上随感,与读者交流。在一丹,当海军和从事书画,两个愿望很早实现了。于是我想到她今后会有更宽广也更难的路程。据我了解,她作画、写字都比较慢,不轻出手。这里有个人的习惯驱使,联想当前浮躁风气之炽,希望她走出自己的路。   

          

2012年6月16日


名家评语:


书画皆善诚难得

文/杜大恺

 

     一丹自幼习字,真、草、隶、篆皆能为之,尤擅小楷,清丽俊秀,亦如其人。

    其绘画则以人物为主,且多描绘女军人,如女战士、女军医、部队中的女科学家,究其缘故,因其自己是军人,且是女性,她与她们接触较多,她熟悉她们,不仅如此,作为军旅中的女艺术家,她描绘她们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她在清华读书期间,我得悉她每以军旅生活题材作画,必深入基层,亲历其训练,与战士一起跋山涉水,在泥地里摸爬滚打,然后才动手创作,念及其腰疾缠身,训练中的付出一定是很深重的,但惟因此其所描绘的情景才多一份真实。

今日之中国画家画与字兼得其善者少矣,女辈中更是少之又少,如一丹这样能画能书者诚哉难得。




名家评语:

一丹的岁月履痕

 

文/刘曦林

 

      大约十年前,笔者应邀赴诏安参加沈耀初国画艺术研究会成立庆典及当地首届书画艺术节。航班一路,一位部队女军官抱着婴儿,却又要照顾我们一行。至诏安,画院秘书长严逸芳负责接待吾侪,始知女军人乃逸芳的好友、同乡,海军书画家沈一丹。

 

      一丹出生在自古文风盛极的福建诏安,诏安虽偏隅闽南与广东交界,但书画文脉久远,古有“诏安派”之说,近又涌出沈柔坚、沈耀初等美术大家。一丹说:“小时候过年印象最深的是比较谁家的对联做得好,写得好。”在这样浓厚的书画氛围影响下,她内心深处的那颗艺术的种子便拥有了丰厚的沃土。

 

       一丹6岁开始习书,至12岁得本乡篆刻家郭一郎引荐拜入当地书画名家沈文门下,13岁时便以雅逸楷书名扬故里,拿到了福建省中学生书画大赛一等奖。随后,连续获得三次省中学生书画大赛一等奖,此后更是拿遍了省内各级各类比赛一等奖。15岁时,作品入选首届全国妇女篆刻作品展,16岁加入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作品在省内广为流传、张挂。一幅挂在县武装部办公室的书法作品,被前来征兵的漳州军分区领导看到,爱才的领导竟坚持让她入伍,由此一丹圆了海军梦,部队多了名书画家。从此,一丹的书画与军旅生活融在了一起。

 

       爱美的一丹说:“我梦想当一名海军,那样就可以穿上白蓝相间的海魂衫了。”有抱负的一丹说:“总幻想要飞出去,走出这个县城。……因为没有别的途径,所以就只能靠自己在书法方面勤奋一点。”她爱书法,书法让一丹起飞。

 

       18岁,一丹获全军书法比赛一等奖。在领导的关爱呵护下,又相继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为当今部队为数不多的美术硕士,在书坛、画坛上屈指可数的集中国青联常委、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美协会员为一身的女军人书画家。

 

      壬辰盛夏,在纪念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开幕之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隅,《碧海丹心——沈一丹书画作品展》却提前奏响了献礼的华章。那是一丹的成绩汇报,是一丹的碧海丹心,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旅文化的一个缩影。

 

      一丹兼长书画,这在女兵中堪谓凤毛麟角。其书以楷书起家,楷书的结字之美深深地吸引了她,她于楷书也下功夫最多,尤其小楷尽得稳雅疏朗之致。但她也曾感到楷书“困住”了她的表现力,为此又从沈鹏习行书,借行书流畅之神韵脱开楷书的“束缚”,此后由魏晋“二王”一路,直追米芾、苏轼、王铎诸家流风,渐开自家秀逸温厚气象,行书《王安石·元日诗》最见其灵动流畅的笔意,行笔畅快且志得意满的神情。见字如人,沈一丹的书法作品,具性情温和,内秀雅韵之性格,又于清灵秀逸中透出军人的稳健与爽劲,毫无时人造作、浮燥之气。

 

      一丹于画以人物画见长,且大多聚焦于当代女军人形象,较其山水、花鸟,更见功力与回报部队的知遇之恩和对其性格的磨砺、骨气的淬炼。

 

       1997年新训之后所作的《迷彩人生第一课》,因隐见其尚不适应军营节奏的稚嫩甚至慵懒而真实;1998年长江抗洪所作《童心》,其细腻的笔触与细小的送瓜情节使军民鱼水真情紧紧相依;《同窗》(2000年)乃军艺生活的生动写照,兼修古今中外美术的历史记录;《花样年华》(2007年)以纯雅的调子表现了女兵纯洁的心灵;《品若幽兰——冯理达》(2008年)既表现了这位部队名医的梅骨兰心,也体现了一丹精谨塑造人物的功底;三联画《姐妹花》(2009年)以当代青年女性在乡村、都市、军队中的生活常态,表现了从风霜侵蚀仍显青春面庞的惠安女,到化妆品粉饰潮流中青春飞扬的白领女,再到为了保家卫国奉献青春的女军人的差异,而恰恰是这时代的写照,亦见一丹日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复杂的心绪;近期到海军陆战队女兵队采风归来所作《穿越》(2011年)则充分体现了当代女军人的飒飒英姿,也与其性格的坚毅成长紧紧相连。其他花鸟、山水作品既是她博学必备的课业,也照见当代军人丰富的精神生活。将这些作品连续起来欣赏,既可看到她作为书画兼修的女军人的修养,书与画兼长的相互滋补,看到她的才情和用自己才情对部队生活的艺术再现,亦会如其巧妙构思的那数双不同的军鞋那样,看到一丹成长的“岁月履痕”。

 

      一丹说:“军人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却令我受益终生。”“部队培养了我,与之相比,我的回报微不足,还要更努力才行。艺术之路还很长,我愿为之执著地跋涉。”

 

      一丹心态甚好,期一丹冶其综合修养,由博及约,再度进步与升华。




电话:17701211057

图文:张鹏

排版:吴凯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网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沈一丹书法、国画作品欣赏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系列网络展发布于2021-04-17 12:2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