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针——针刺手法之一。即针刺入穴位并在出现针感后,将针放置穴内不动,并使病人保持一定体位,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拔针的方法。留针时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


络刺——九刺法的一种。指用三棱针刺破皮下小血管放血(《灵枢·官针篇》)。


毛刺——九刺法的一种。指用短的毫针浅刺皮肤(《灵枢·官针篇》)。


缪刺——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虽有身体外形疼痛的症状,但脉象(九候)正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络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捻针(转针)——针刺手法之一,就是将针进行左右反复捻转的方法。捻针在进针、出针和手法操作方面都可以使用。


捻转补泻——针刺手法的一种。具体的操作有向单一方向捻转的,也有向左右捻转的。现在一般多以捻针的强度为准,即在进针和出针时强度捻转的为泻法,轻微捻转的为补法。


偶刺——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心痹(心胸痛)。方法是在疼痛的前胸和后背相对应的部位用手按住,前后各斜刺一针。但要注意防止直刺和深刺,以免伤及内脏(《灵枢·官针篇》)。


铍针(铍刀、[金非]针、剑针)——铍(音披)、[金非]音义同。古代九针的一种。针的下端如宝剑形,两面有刃。多用于外科,以刺破痈疽,排出脓血。


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其制作一般是用五至七枚缝衣针绑在一起,使针尖平齐,并把它固定在细竹棍的一端。针刺时手持竹棍(针柄),用针尖在一定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扣打,以达到治疗目的。


皮内针(皮下埋针)——针刺法的一种。其方法是用长约一寸左右消毒短毫针或揿针;倾斜刺(横刺)入皮下(针柄外露)后,再以胶布固定,在局部不痛及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的条件下将针在皮下置留一至七天。此法多用于治疗慢性或疼痛性疾病


齐刺(三刺)——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部位较小和较深的寒气。刺法是在患处中央刺一针,两旁刺入二针(《灵枢·官针篇》)。


岂刺——即“关刺”的别名(据《灵枢·官针篇》),或“合谷刺”的别名(据《甲乙经》卷五)参见该条。


揿针——是一种形似图钉状的针,针柄扁平状,针体约一至二分长。用时可以将针体揿入皮下。一般多用于皮内针或耳针,供皮下埋藏用。


三刺——古代针法的一种。其方法是把针刺入皮下的深度分为三层。即先刺至浅层,再较深刺入,最后刺入更深的部位(见《灵枢·官针篇》:「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极深刺之,以下谷气」)。即“齐刺”的别名。参见该条。


烧山火——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用于治疗寒证,属于补法中一种。其操作方法是:让病人呼气,随即迅速将针刺入皮下浅层,并重按穴位周围皮肤,强度捻转多次,稍行进针,作同样捻转,一直刺入到一定的深度,再同样捻转。在病人感觉局部或全身有温热感后,将针缓缓地捻转退出。此外,也有用其它手法和不配合呼气的,但总的要求是以病人出现热感为原则。


十二刺(十二节刺)——是十二种古代针法。即: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阴刺,傍针刺,赞刺(《灵枢·官针篇》)。


输刺——九刺法的一种。指刺四肢部的井、荥、俞、经、合等穴位和背部的脏俞穴(《灵枢·官针篇》)。十二刺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气盛而有热的病症。其方法是将针直入直出地进行深刺,取穴宜少(《灵枢·官针篇》)。五刺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骨痹,刺法是将针直入直出,深入至骨。这是应用于治疗肾病的一种古代针法(见《灵枢·官针篇》)。


水针疗法——这是用装有注射药液或生理溶液「盐水、糖水」的注射器代替毫针刺入肌肉的治疗方法。注射的部位可以是穴位(即“穴位注射疗法”)也可以是体表病痛的局部,具体方法参见“穴位注射疗法”条。


提插补泻——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旧称“天、人、地三才补泻”,或“三才补泻”。本法一般是对任何一个穴位的预定刺入深度分为三等分。补法是分三次按照浅、中、深的顺序进针,而出针时则一次退出;泻法是直接针入预定的深度,然后按照深、中、浅的顺序出针。


体针——泛指一般用来针刺身体各部位经脉,穴位的针刺疗法,是与耳针等相对而言的。


头针疗法——利用在头部相当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皮肤投射区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采用10个刺激区进行针刺,如运动刺激区、感觉剌激区……等。多用于治疗经系统的某些疾病。


透天凉——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用于治疗热证,属于泻法的一种。其操作方法是:让病人吸气,随着吸气将针慢慢地刺入到预定的深度,然后按压穴位周围皮肤,用手多次轻捻针柄,如局部或全身觉有凉意,就迅速向上稍行提针,再作同样捻转,再迅速稍行提针和捻转后急速将针拔出。此外,也有用其它手法和不配合吸气的,但总的要求是以病人出现凉感为原则。


透针——针法的一种。方法是:在针刺入某一穴位后,斜刺或直刺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或经脉部位。因为是用一针同时穿透二个以上的经脉或穴位,所以又称“透经”或“透穴”。这种透针深刺的方法,多用于需要较强刺激的情况。


退针——针刺手法之一。指针入体内一定的部位后,逐渐由深至浅向外退出针体(以不拔出皮肤外面为度)的方法。


弯针——法操作时的异常情况。即针入体内后;针体产生弯曲的现象。多由于外界刺激使病人肌肉突然收缩或移动体位,或手法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引起。处理方法应先轻轻地挪动、恢复原来体位,根据针的弯曲角度和方向,顺势将针徐徐拔出,切勿用力猛拔或捻转,以防折针。





 - 还可以看 -



更多精彩推荐,请命理

把时间交给阅读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漫步杏林2012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名词词典】针法03发布于2021-05-08 22:33: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