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 《听琴图》


寻找古琴当代的文化空间

朱晞


以小众影响大众


作为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的掌门人,朱晞对古琴传承有着自己清晰、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从2006年古琴学术委员会成立担任会长至今,学会开展了大量公益活动,为学会普及古琴艺术发展及寻找当代文化空间做出了多种有益的尝试。“我们力求能够推动古琴艺术的社会普及发展,用我们的正力量发挥更大影响力,促使更多人的广泛参与,同时又要认识到古琴的特殊性和高雅性,努力去寻找和构建好当代的古琴文化空间”朱晞如是说。


学会几年来所开展工作越来越多,会员人数也是不断的发展壮大。朱晞说,在学会开展的普及工作中,“普及课程”的设立很有意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2007年到现在,学会通过下设的天津琴院和张子盛古琴中心,一直坚持开办普及课程班,40周课时,800元钱,价格非常亲民,授课教师均为义工,上满20节课以后就可以成为会员,满足了很多人入会的条件,这几年共有近200名学员加入,为基层古琴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朱晞会长表示“这个活动还会一直再坚持下去,这是我们传承的基础和一个重要的品牌。”


古琴的演奏者和其他乐器演奏者有一定的区别,琴者自古注重文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古琴学术委员会于2006年设立“幽兰阳春”比赛,在当代突出了古琴文化的成分,为琴者综合素质的展示提供了平台。“幽兰阳春”首届于天津成功举办,近几年在北京、杭州等地陆续开展,两年一届,目前已举办了四届。比赛内容包括乐器演奏、国学问答题、写字画画等。朱晞认为这项比赛的宗旨在于培养年轻人,给他们展示的空间,让更多人脱颖而出,在这个发现人才的过程中,也的确出现了一批批人才,部分人已成为了学会骨干。朱晞语重心长的说“古琴光靠几个人是不行的,需要传承。”


除此之外,古琴学会还配合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在下设的天津琴院开展“师资培训认证”,至今举办14届,认证近300名教师。考核认证非常严格,要通过古琴基础知识,乐理、试讲、演奏和网络投票才能通过,全程录像在网上公示,非常严格。中级琴师必须熟练掌握弹奏六首琴曲,高级琴师要求举办一场独奏音乐会,必弹曲目有《广陵散》《潇湘水云》《秋红》《梅花三弄》《流水》,还有新作品、打谱曲,自己移植或创作作品,难度很大。”朱晞表示“虽然做的还算细致,但还是存在问题,因为有些东西不是短期培训可以做到的,相同情况下,有的人很聪明能够掌握,有的人就没学会,以至造成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这是个好事情。”


2009年起,学会于每年元旦前后都举办一场或多场“中国古琴新年音乐会”,几年来在北京、厦门、天津、上海、烟台、武汉、杭州、扬州等城市成功举办,已形成了一个品牌性的音乐会。音乐会以年轻人、名家专场、或者综合性的演出方式,给了大家很多推广的机会,在曲目设计方面力求通俗、新颖,如琴歌合唱,琴歌伴舞等,从形式到曲目都非常有特色,很多爱好者慕名而来,吸引了大批观众。除了比赛、演奏、打谱等工作之外,学会还非常重视古琴制作,每次学会活动,都会推出斫琴名家作品展,并成立了古琴制作委员会,朱晞认为,古琴演奏和制作是同等重要的,不能有上下之分,最近古琴学会配合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出版了一本《中国古琴民间典藏》,展示了很多宝贵的乐器,非常受欢迎。


古琴学会在朱晞的带领下,以比赛、演出、打谱、古琴制作、品牌建设等几条线并行,“当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构建一个空间,让一个真正有现代审美感的古琴进入人的生活当中,古琴不是大众的,它是小众的,怎么样让它通过小众来影响大众,这是很重要的。”朱晞如是说。


宋徽宗《文会图》


让古琴走进生活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空间,当代的古琴应该有怎样一种文化空间?一种什么精?怎么介入到当代社会,走进人们的生活?朱晞对这些问题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


今年,朱晞在一个大收藏家的家中做了一场以古琴为主的人文生活空间诠释,包括唐宋元明清的琴、古玩、文玩、藏品、名家书画、盆景等的融合,寻求多种文化元素之间的互相印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心,凤凰、新浪、几大航空公司等媒体都作了全程或专题报


朱晞认为,“这是在寻找古琴本体工作中需要做的,因为每个时代的样式都是不一样的,一个时代在向前走的时候,它的审美在变,但是骨子里的基因不能变,基本的技术不能变。”


“核心还是要找一个当代的文化空间,这才能使古琴真正介入到我们中间,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我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提倡古琴包括相关艺术强调人的重要性,追求的是人贵而不是物贵,首先确立这个概念,这样琴就进入我们的生活了,就像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有诗意的,从古到今,古琴都呈现出一种非常亲近的,和谐的状态,而不是虚幻的。无论怎样,古代有个样式,有个空间,现代是怎样,我们是要去寻找的。”朱晞如是说。


明  文徵明《蕉石鸣琴图》


打谱与传承并进


古琴专业委员会下一步的主要工作,第一是打谱,第二是围绕国家政策为传承人提供传承平台。古琴3000多首琴曲,除掉同名同曲的有600多首,非常庞大,但当今真正能演奏的大约150首,还有四分之三不能演奏。


据朱晞介绍,琴界从1962年到2001年办了四次全国打谱会,方式是指定一个曲子大家来打,这样打出来的结果效果很好,但对认识一个完整的谱系传承,是不够的。后来学会提出了新的打谱方式,并开始付诸实践,学会的理念是:按照时代顺序逐本进行,打完明代的,再打清代的,这样可以触摸到古琴这条历史长河的脉搏,也可以为今后写古琴断代史及发展史奠定基础。这个工程量非常大,朱晞说:“可能我们这代人都完不成,但是必须要做。要有发言权必须得打谱,打谱是古曲的二度创作,把它翻译出来非常重要,唯有这样,才能谈得上传承研究。”


学会在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松弦馆琴谱》的打谱工作,邀请全国各地的琴家,几个人同打一首曲子,这样可以做到互相印证。在工作的方式上,朱晞的观点是只管做事,而不是空话与纸上谈兵,做完了以后才有一个评判的标准,才能不断发现错误,及时修正。《松弦馆琴谱》打谱完毕后,学会又把所有的打谱曲子录音录制出来,这样对一本琴谱从文本到录音都有诠释,有了一个完整意义的文本和录音,为下步工作的改正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会现在着手对《松弦馆琴谱》的打谱工作做全面评估与修改,在此基础上,计划逐步打第二部《西麓堂琴统》,他强调“还是要慎重、严谨,这是文化,打谱工作是一件寂寞的事,不能搞跃进,一定要尽力做好,作为学术委员会要严格把关控制,以质量为第一。”


明年还要做传承人“保护”工作,朱晞的计划是通过各地中心,通过各地地方电视台的资源,拍摄传承人录像,对传承人的加以“保护”,同时邀请各个流派的传承人做专题讲座、培训,选择合适的地方,安排十天或者一周左右的时间,对各流派有的放矢进行讲解、展示,让更多的传承人介入到学会工作里面,更好地传承。


宋 佚名《闲居图》 坐有琴书


古琴到底是什么?


在朱晞眼中,古琴非遗十年来的成果是巨大的。无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或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古琴演奏,都使古琴越来越深入人心,大家愈发认识古琴,这对古琴的传承保护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出版了不少书籍,如《中国古琴珍萃》、《琴曲集成》等重头的理论性研究专著,还有大量优秀唱片、优秀创作曲目等,他说“应该讲古琴的成果是很辉煌的。”


当然,每个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他认为,十年来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因为古琴本来是个性的,也不会带来什么利益,但是它一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很多的人从中找到了商机,伴随而来的就是乐器价格的飞速上涨、学费涨价、鱼混杂的音乐会、“名家”“大师”等越叫越大,这些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也只有出现问题了大家才会慢慢去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最核心的,他认为是缺乏探讨“古琴到底什么?”要把古琴艺术非常完美的体现表达,是不是要以古人的方式去演绎?还是现在社会需要另外一种方式?


古琴在古代是士大夫阶层的产物,在古代的作用是修身养性、中正平和、保持心境。那么,在当代如何能在静和清的状态下去做,这种状态在朱晞心中是从古至今都要去寻求的。当然,这首先要明白古琴是什么?“它最起码是文人音乐,相应的需要是有文化底蕴的人才可以的,它的定位是在这里,有极少人认为古琴高不可攀,也有人认为古琴是可以普及的,其实,这是两个阶段。古琴原来确实是文人士大夫的样式,但是它是来源于生活的。”


朱晞觉得更多的是要探讨这个事情,需要著名的琴家介入,加强整体的责任意识。古琴表达了一个非常高的文化境界,几个音弹出来不仅仅是音乐,更需要内心营造的空间感,诗意及画面感,如果没有文化底蕴,那只能听到音乐动听,产生不了画面感,产生不了遐想。


朱晞常把古琴艺术与古典文化联系在一起:“古琴需要画面感,诗意,在那个特定的音乐空间里,一幅幅画面通过诗意地流转,构筑了一个极美的精神世界,古琴中的情感表达,跟书法一样,是单旋律的,和西方音乐讲究和声、配器不同,它通过张力的变化,让人的感觉达到极致,至于它的起承转合,从低潮到高潮,跟围棋的谋篇布局是一样的,这里隐含的东西太多了,不是弹几个音而已。有人说,古琴好听就是好,未免太简单化了,其实古琴好听是好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全部。画也是这样,这里面是分等次的,它有很多的标准与追求,光讲好看只是一个标准。古琴与其他古典文化是一样的,它们都寄予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哲学思想,理想与审美,博大浩瀚。有人说,古琴很容,其实古琴不容易,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当然也不要高高在上。客观的去看,随着时间推移,它还是要回归它的本体,古琴是文化含量极高的艺术,也是它几千年来绵延徐逝,连绵不断的原因,在学习和研究时,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它的里面,蕴含着人的本质与生命!”




朱晞,别名家可,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士。先后师承翁瘦苍、吴景略、龚一等琴家学习古琴艺术;随曹大铁、黄异庵、尉天池等先生学习书画、诗词艺术。1987年曾获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并两度应邀赴日本举办个人山水画展。曾任全国第四届古琴打谱暨国际琴学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届中国古琴大赛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古琴江南保护基地主任、常熟博物馆馆长、中国艺术创作院山水画院一级美术师、苏州古琴学会会长、虞山派古琴艺术馆馆长、虞山琴社社长。2010年至今,任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会长。

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郭道慈古琴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古琴是文化含量极高的艺术发布于2021-04-17 13:5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