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源远流长,从周秦汉唐一直绵延不绝。宋代文人阶层的崛起和市民文化的繁荣为多姿多彩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古琴文化因深受文人阶层喜爱也进人繁盛阶段,在宋代出现了一些风格迥异的古琴流派。而琴师郭沔所创立的浙派古琴是其中最受时人欢迎的古琴流派之一,他通过高超的琴艺和大量新琴谱的创作,将古琴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一、浙派古琴祖师郭沔
七弦琴历史久远,自周代开始,历经秦汉唐各代,期间,名曲迭现,才人辈出。发展到南宋,与南宋的文化相融相合,又产生出许多琴派和琴师,其中浙派的祖师爷郭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郭沔,号楚望,浙江永嘉人。但其生卒年不详,大概活动时间在1190年至1264年之间。
郭沔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古琴音乐家,是他一手开创了我国著名古琴流派浙派。在后来的浙派传人当中,毛敏仲、杨缵、徐天民等人均将郭沔奉为祖师,其琴艺也得以流传于世间。
在南宋时期,古琴艺术已经分成了多个流派,而以郭沔为中心的浙派古琴门下,囊括了刘志方、徐天民等高超弟子,一时间浙派人丁兴旺、俨然大派。在当时,流行于南宋的琴派基本以地域为别,其中有汴京派、浙派、江西派等几大派别,而浙派因为受众更广,最受热捧。
郭沔在南宋属上层知识分子阶层,虽然终身并未在朝内做官从政,却也曾在朝官张岩门下做清客。张岩和郭沔兴趣相投,都非常热爱古琴音乐,两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郭沔暂留在张岩门下,每日弹琴作曲,倒也悠闲自得。
然而好景不长,时任监察御史的张岩,因为公开支持爱国将领韩促胄,主张北伐收复国土,而遭到朝廷排挤,不久被革职查办。郭沔也因此失去依靠。不久,郭沔只身前往衡山隐居,过起了渔樵林泉的生活。郭沔所处的南宋,正值元、金犯境,南宋苟安一隅,风雨飘摇。
然而,郭沔却有着极强的民族精,他主战而反对苟安,这种精神气质在其琴曲中也可见一斑,比如其著名的《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等名曲,个中都蕴含一种深深的惆怅和凄凉悲壮,颇有郁郁不得志之情。乐曲中有对祖国河山的缅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呼之欲出,在一定层面而言,郭沔的音乐也属于爱国。

在郭沔创作《潇湘风云》之时,夷兵频繁犯境,大片中原地区沦陷,而南宋皇帝偏安苟活,不愿意出兵反抗,“只把杭州做汴州"的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郭沔却深深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忧虑,虽然当时郭沔已经移居潇湘,但是却郁郁之气不得排遣,他常常独驾一叶扁舟在潇湘二江上漂流。郭沔在谈及自己创作《潇湘风云》时也提到,每当看到周围的山河时,都会有“国破山河在"的悲情。
他把自己的一腔情愫全都倾到古琴曲的创作中,那种抑郁、惆怅、激愤、无奈的百感交集,全都体现在曲子中,因作曲地在潇湘二江之上,故起名为《潇湘风云》。郭沔的音乐注重对前代艺术的传承,同时也颇有创新精神。他主要吸纳了当时在南宋颇为流行的几大古琴流派的优势,比如汴京派古琴的刚劲之风,还有江西派的纤柔之美。将这两种琴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独特艺术风格,广为时人所喜爱。

二、郭沔与浙派古琴文化的诞生
到两宋时,古琴艺术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有大量的古琴曲涌现,还有很多琴谱、和琴学专著涌现,民间造琴的技艺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宋代社会也形成很多各有特点的古琴流派。浙派应运而生正当其时。宋代与唐代不同,崇文抑武,因此文人阶层异常发达,文化成果也格外丰富。
而琴棋书画自古便是文人最爱,在宋代对琴乐的热爱达到一个高潮。琴,成为宋代文人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宋人好琴,琴风偏于阴柔,相比粗犷奔放的唐代琴乐,更显细腻多情。宋代文人阶层地位很高,因此琴也自然是上层人士的最爱。赵家皇帝都颇为喜爱弹琴,宋徽宗还曾设立万琴堂,以做收藏古琴之所。他自己也曾亲自作画《听琴图》一幅,由此可见,宋徽宗对琴乐的喜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令举国上下形成一股爱琴之风,琴文化因此变得异常发达。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酷爱弹琴,北宋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也是如此。欧阳修又号六一居士,这六“一"中就有一张古琴的意思。琴乐的兴盛与宋代唱词艺术的高度发达也有关系。古人称词叫做填词,有相应的曲牌名,其实就是文人填好词后,再配以乐曲,邀优伶弹唱。而古琴正是唱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乐器,有了古琴乐曲才能娓娓动听。据统计,全宋词中有近六百首词与琴有关,此数量相当惊人。
在宋代,古琴文化也是多元纷呈的。由于时局动荡、人心惶惶。宋朝曾一度出现与怀旧复古为主题的琴风。而宋一代,也是市民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因此贴近市民生活的琴曲也比比皆是,一大批文人流连于市井生活,闲来有感填词作曲成为时尚,于是产生了大量新琴曲。北宋灭亡后,赵构等皇室遗脉南渡长江,在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安下来。
杭州自古便是人杰地灵之地,很快便聚集了大批文人雅士,日益繁荣的杭州,逐渐取代汴州成为此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郭沔就在这里生活,而最早成体系的古琴流派浙派也在此发端和扎根元代著名琴家袁桷曾在其著作《清容居士集》中提到郭沔在杭州的生活。据其说,郭沔在杭州的生活,一开始不尽如意,家境贫寒的郭沔,一直清贫度日。
1201年,郭沔终于凭借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监察御史张岩的青睐,招为清客。爱好古琴的张岩一度帮助郭沔搜集古琴谱,郭沔的琴艺也因此得以提升,为其创立浙派古琴奠定了基础。1207年,南宋宰相韩胄为了能收复宋朝失地,而发动北伐。然而此战却因南宋内部政见不合,龃龉不断最终以失败告终。

此役失败后,金人更加变本加厉地要挟南宋朝廷。而处于严重劣势的南宋只好委曲求全,答应岁贡提升到30万两。郭沔不久就离开临安(今杭州)前往衡山避难。在衡山他开始大量收集古琴谱,并开始创作新曲谱。此时郭沔创作的琴曲包括《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等。郭沔自从因“张岩之祸"离开杭州后,便再也没有回来。然而,郭沔的琴曲却因为蜚声乐坛,而令杭州各阶层争相传唱。
在这之中,他的弟子、著名琴家刘志芳起到很大作用。郭沔还有数位徒弟也非常知名,比如毛敏仲、徐天民。郭沔的高徒不仅能精准地传唱郭沔曲谱,还进行了大量创作。刘志芳创作有《忘机曲》、《吴江吟》;徐天民创作有《紫霞洞琴谱》;毛敏仲创作《渔歌》、《樵歌》、《山居吟》、《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等琴曲,一时间郭沔及其弟子蜚声“乐坛",因师出一门、曲风相似,被称为浙派,浙派古琴因此诞生。
三、浙派古琴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郭沔所创立的浙派古琴,与同时代其他流派相比更有创新魅力。汴京派、江西派一般比较重视对古琴谱的弹唱,较少创新。郭沔的浙派却不同,大量新曲创作是该流派的一大亮点,这种颇具挑战性的新曲创作,让上至宋代皇室高层,下至市民阶层都非常喜欢,所谓众口难调,郭沔的浙派音乐能做到这一点着实不
宋人成玉曾在《琴论》中说,“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其中所说的两浙,即指浙派古琴艺术。即便是在弹奏古曲中,郭沔的浙派也不是一味地按照原谱弹奏,而是进行改编、翻新,让乐谱重新散发时代的魅力,徐天民改编的《紫霞洞琴谱》就是最好说明。
郭沔在新谱创作方面非常重视和实际相联系,他不拘泥于传统,在乐曲中随性的抒发所思所感,游刃有余。大量的新曲创作,丰富了古琴曲库,让本来曲高和寡的古琴艺术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

郭沔所创立的浙派古琴带有很强的经世致用思想,除了讲求技艺外,更重视琴曲中个人情感的表达。后世学者有认为这与奉行经世致用思想的永嘉学派的影响有关。笔者发现,浙南地区带有厚重的文化遗风,南宋时期浙南永嘉地区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宋代,康王南渡建立南宋,定都临安,大大促进了此地发展,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也在此时诞生。南宋曾有《咏永嘉》曲,其中有“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可见永嘉地区的繁荣之景。
郭沔出生在永嘉,朝夕受到永嘉学派、瓯越文化的影响,经世致用的思想也渐渐融人其思想中。因此,郭沔学习古琴,谱写琴谱,其目的与更重视弹奏技巧的江西派、汴京派有着鲜明的区别,郭沔喜欢在曲谱中表达自己的情愫,而非按部就班地弹奏古曲,他的很多琴谱带有浓浓的爱国激情,其目的是除了表达自己对“国破山河在"的悲愤外,更多是想一次唤醒南宋人民的爱国情怀,给因循守旧的时代注人新鲜血液。

总结
元代文人袁桷曾著《琴述》,历数古琴发展脉络,在谈到宋代琴史时,他说:阁谱由宋太宗时渐废,至皇间复人秘阁,方阁谱行时,别谱存于世良多。至大晟府证定,益以阁谱为贵,别谱复不得人,其学寝绝"。意思是说皇帝特别喜欢浙派琴谱,其他琴谱则遭受冷落,由此可见浙派古琴在当时的地位。
参考文献
《潇湘风云》《琴论》等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古琴人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琴家郭沔与南宋浙派古琴文化的形成发布于2021-04-17 14:27: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