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童年,名门望族眼前过,那些身世厚重的历史人物,也不过只是隔壁的长辈,他亲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他们如何一步步走向壮烈,走向残酷,走向遗忘。


他是注定要书写时代的人,他说,“我写作,是因为我想用文字来表现人类心中一种无言的痛楚。”


他是白先勇。


▲ 音乐与美文的跨界混搭,你有调,我有谱。



拥有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常态


? | 寻匠之美


01


上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将领白崇禧为逃避日军,带着全家从桂林老家搬来了重庆。
 
尽管远离故乡,但一家人在重庆的宅子里,依旧热闹的很,这家有十个孩子,九个都绕着他们的母亲马佩璋,念叨着在外指挥作战的父亲何日归来。
 
只有一个孩子,终日窝在花园山坡上的小房子里。
 
孩子已经7岁了,但他无法参与客厅里的家庭小会,也无法和兄弟姐妹们在院落里追跑。
 
因为得了肺痨,他不得不被隔离在这个偏僻的角落静养。
 
他就是在家排行老九的白先勇。


02

 
世界被分为了两头,一头是热腾腾的生活,一头是不会言语的四面白墙。
 
在独居的百无聊赖里,白先勇只能不断地回想之前在老家的快乐时光,花桥桥头有好几家桂林米粉;
 
和全家在象鼻山坐船,在漓江里游泳,从象鼻口穿来穿去;还有一个叫唐小义的船家卖的田鸡粥,味最鲜美——这些是他对繁华的初识。
 
后来这一切都在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里被瓦解了,世间之事,越欢愉越脆弱,能让美经久不衰的只有想象,这个道理,白先勇很小就体会出来了。
 
白先勇变得越来越孤僻了,幸好家中那个叫“老央”的老伙夫酷爱说书,白先勇就常常搬个板凳去厨房里听老央讲故事
 
从瓦岗寨的英雄世界到秦叔宝的威武,那些故事里总有人气,对文学和戏剧的敏感在白先勇的内心里慢慢滋长。
 
也正因如此,白先勇对于人世间的苦痛有了越加清晰的感知,虽然父母竭尽所能地四处为他求医,但他始终失去了一个孩子该有的天真烂漫的童年。
 
他在那个角落里窝了四年,终于治好了病,却跟着全家又踏上了开往港的轮船,后又定居台湾,一别大陆39年。
 
再想起一碗米粉,一次漓江泛舟,一碗田鸡粥,都仿是梦境一般,他的故乡情结越结越深。 


03

 
白先勇成长于官宦之家,父亲是国共共同尊敬的“抗日英豪”,母亲是名绅富贾之女,是能带领全家穿越枪林弹雨的勇敢女性。
 
他的童年除了桂林山水,更多的是终日逃难,到了台湾因父亲不再掌权而家道中落,但对于白先勇来说,这下才算真正安定了。
 
他的童年,名门望族眼前过,那些身世厚重的历史人物,也不过只是隔壁的长辈,他亲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他们如何一步步走向壮烈,走向残酷,走向遗忘。
 
他是注定要书写时代的人,他说,“我写作,是因为我想用文字来表现人类心中一种无言的痛楚。”
 
在台湾,成长为文艺青年的白先勇办杂志,发表小说。20世纪60年代,因《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一举成名。
 
《寂寞的十七岁》里所刻画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寂寞和悲哀,笼罩在阴郁的雾霾中,有着少年细腻又懵懂的忧愁,这份忧愁总有一天会变得很轻盈,被更大的命题褪色。


04


这个沉重的命题便是死亡——1962年12月4日,白先勇的母亲马佩璋因高血压逝世,终年59岁。
 
从那天起,他与母亲的距离不再是一个花园矮小的山坡,人的死亡比时代的幻灭更冰冷,逃的过天无宁日,却逃不过生死局限。
 
母亲入土那一天,他说,“我觉得埋葬的不仅是母亲的遗体,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几十天后,白先勇决定起身前往美国,离开的那一天,台北阴雨连绵,多日垂泪面容憔悴的父亲白崇禧,来到松山机场送别儿子
 
那日素来刚毅坚强的父亲又一次老泪纵横,征战沙场大半生,父亲很少有时间能陪伴白先勇,他内心充满了不舍,战争年代他是英勇无畏的将军,走出历史,他是一个脆弱柔软的父亲。
 
那日松山机场感慨悲痛的父子二人,没有想过,这一别,再无重逢之日。

 
四年后,没有等到白先勇归来,父亲就去世了,这对白先勇无疑是又一次重击。
 
操持一整个大家庭的母亲已经离去,而那个率领百万雄师的父亲也倒下了,他听说父亲晚年凄凉,常常怅然若失,似在寻寻觅觅,像迷航的扁舟,没有了岸头可靠。
 
从此后,白先勇的孤僻角落,也没有了思量的方向,世界剥夺了他心头最后一点萦绕的牵挂,他感到命运的决绝。
 
“我走到湖边,天上飘着雪,上下苍茫。我立在堤岸上,心里突然起了一阵奇异的感动,那种感觉,似悲似喜,是一种天地悠悠之念,二十五岁的那个自己,变成一团模糊,逐渐消隐,我感到脱胎换骨,骤然间,心里增添了许多岁月。”


面对人世的诸多悲欢离合、生死无常后,白先勇感叹道:“拥有的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所有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开始。”“我一向相信人定胜天,常常逆数而行,然而人力毕竟不敌天命……我们全力以赴,却仍一败涂地。” 在无数次提笔与落笔之间,思索文学的意义、写作的目的,白先勇如是说:“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上,最深刻最心底的投射,替那个民族说出心中话。”“我写作,因为我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变成文字,用文学写人性人情。” 在这部散文集中,作者或怀人忆旧,或自述过往,或抒情感怀,或谈文论艺,虽然写的是个人记忆,根子里其实写的是历史。留在白先勇童年记忆底片里的是上海“最后的一抹繁华”,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漫长过程闪回的是二十世纪中国人历史的流变沧桑。

今日阅读推荐 
《凉州词》






 热门推荐阅读 
⊕ 若你有缘遇见我,请别让我错过你
⊕ 那些年,我们曾与多少人互道晚安?
⊕ 加缪: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
⊕ 木心:至少,每天要看书
⊕ 梵高:没人懂我的孤独
⊕ 柴静:一个国家应该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
⊕ 野夫:在路上
⊕ 柴静:野夫带我看江湖
⊕ 黑格尔: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 哈佛大学推荐的20个快乐的习惯
⊕ 你的生活,会塑造你的容貌与气质
⊕ 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
⊕ 陈丹青: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 西北偏北,愿你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
人文丨艺术丨阅读丨深度丨文艺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白先勇:拥有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常态发布于2022-02-09 16: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