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
 

 

 

千百年来

因不同的地域环境

不同的生活习惯

华夏大地上绽放了各具特色的民居

以其独有的建筑文化

书写着各自的故事

其中,客家围龙屋(又被称为客家围拢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吊脚楼)、云南“一颗印”,被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特色民居建筑。

 

围龙屋释义

历史上,客家人是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地带迁移到南方闽粤地区的人。他们多聚山而居,故围龙屋一般选择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往往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建好一座围龙屋。

“围”,代表着在漂泊已久、安土重迁后,客家人对生存安定和家族发展的渴望,围才能安。故客家人的建筑,不论土楼、围屋,形制方圆,都有一个共同点,要围起来形成首尾相接的环。不论是全封闭,还是半圆为屋,半圆为水,都要形成一个合围。 

“龙”是在中华民族中备受尊崇的图腾,其文化含义和儒经典风水经典一脉相承。源自中原的客家人,更是把崇龙文化极致地体现到民居民俗中。客家人认为,龙就是一种灵动美好的“山水之气”,好的住宅,就是要藏风聚气,而且住起来要感觉舒服。故围龙屋的选址、建筑、使用都融入了关于龙的风水思想。“围”“龙”二字合在一起,构成了客家人特指的一层含义,是指首尾呼应、构成合围形状的龙。

客家围龙屋一般坐北朝南,房屋的主体群建筑与围墙之间的露天部分呈半圆形,称为"花台"主体群。围屋布局有住房、畜舍、农具间、厕所的设置,主次分明,清污隔离。围屋前低后高,有利于通风、采光和排水。围屋大门前有供晾晒、活动的禾坪,以及照壁、池塘等。

 

 

 

围龙屋的文化特点

绿深门户,山水相依的围龙屋,往往屹立百年、不惧沧桑,和时间做成了朋友。其内在布局和功能无不体现了客家文化特征:

 

1. 重视选址

围龙屋选址极重风水,讲求“天人合一。“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的过程,客家人称为看“屋场”。 

屋场选好之后,夯土前先敬“三先师”:木匠鲁班堪舆杨筠松、泥水廖公。安好位之后,才能动土。围龙屋按照人体的比例设计围龙屋三堂二横的比例和平面关系,整体像一位平伸双手呈合抱状的人住在其间,如坐太师椅一样安稳。

 

2.崇儒重教

客家人重视儒家文化,围龙屋在设计上是,就体现了长幼秩序。围龙屋结构上以祖堂为居住核心,向外延申,同一祖宗的后代,以增建新围或扩建老围的方式满足居住需求。敬祖穆宗、慎终追远,是客家文化中的向心凝聚力。

围龙屋内,还必备私塾,可见客家人重视教育,激励子弟通过读书光宗耀祖。

 

 

3.军事防御 

从客家建筑分布所在县名,可推知该地在历史上的纷乱程度,如南康、永定、宁都、和平……这些名字都代表着建镇命名者对和平安乐的期许。

故客家人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将中原府第式住宅和坞堡壁垒等承袭加以改造,以提高防守自卫能力。如墙体往往用泥土混合糯米、石块等夯筑而成,做得非常厚实,刀枪不入,且不火攻;大门的门框门槛都是条石,门上斜挖护门孔,并安装防火水柜和水槽,有的门上还有滚石机关;围龙屋外面的围龙,也是拱卫正屋的防御屏障。

 

 

4.保障宗族

无论哪种围龙屋,礼制厅堂都是建筑核心,构成的向心布局点。其豪雄程度,是建筑家族之经济实力和宗族凝聚力的体现。很多围龙屋,由几代人以数十年建成。当中代表如崇庆第、、九栋居等,屹立数百年至今,后代瓜瓞绵绵、人才辈出。

围龙屋这种建筑的初衷,是“聚族于此”,故围龙屋中通常为一屋一姓,甚至一屋一村,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堡垒。不论大小,围龙屋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与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他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而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己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围龙屋的设计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身,其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悠久,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延伸阅读(中华传统经典汇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客家围龙屋发布于2023-03-07 1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