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嵌瓷 | 艳若云霞 绽放屋脊


嵌瓷,是潮汕地区的三大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也是传统文化中稀有的特艺品种,俗称“聚饶”“贴饶”或“扣饶”。由于潮汕地区临海,多风雨且湿气重,故建筑上的彩绘、泥塑,会受风雨剥蚀,而嵌瓷却能经风历雨,却色艳如新,而被誉为“永远亮丽的艺术”。

如果说,雕梁画栋是内向的,往往只有进入建筑内才看得分明。嵌瓷则是外向的,它迎着朝阳和晚风,矗立在屋檐之下或屋脊之上。漫步潮汕街头,可见屋檐翘角上彩色纷飞,热闹非凡。一组组戏剧、人物神态各异,各式珍禽异兽,腾云驾雾、色彩绚丽、形象生动……


嵌瓷由来

潮州(潮汕地区古称)本为瓷乡,潮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自古便美名在外,成为给皇家进奉瓷器的地方。到了明朝嘉靖、万历时期,更出现了“五彩瓷”,瓷片具备了丰富的色彩。当时瓷器生产质量不是很高,而生产出来的次品,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民间不可以使用的,故只能打碎。但瓷片不会掉色,民间艺人慧眼独具,变废为宝,把废弃的彩瓷片创造性地装饰建筑,把它们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凤等图案,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到了清朝末期,嵌瓷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当时的瓷器作坊甚至有专门烧制低温瓷碗,涂上彩釉后供嵌瓷艺人剪取,最后镶嵌,成为平贴、浮雕或立体的花鸟鱼虫、人物等,装饰在屋脊、屋角、屋檐或照壁上。这一景象被记录在嘉庆《澄海县志》上:“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竟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


 文化魅力

潮汕人最早由中原南迁而来,故对于中原文化,尤其是戏剧文化十分热衷。于是他们将三国的刘关张、忠烈杨家将、封神演义的神仙统统搬到了屋脊上。故除了高超的技艺,嵌瓷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体现,在方寸之间,忠孝礼义仁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张飞战马超

封神演义


除了看戏,潮汕人还喜欢斗戏,即邀请两个戏班同台演出,让演员在竞技中展现最高水平。斗戏发展到手工艺上,就有了“斗工”,即嵌瓷工艺比赛。相传在光绪二十五年间,正在兴建的存心善堂,邀请潮汕嵌瓷两大流派的吴丹成和陈武州前来“斗工”,谁做得好、工程就由谁担任主角。于是两班工匠都把自己严严实实围在谷笪里,互相不能偷看。完工之日,再掀开让主人和观众评判,胜者名利俱获。

据说,当时只有19岁的何翔云挑起了大梁,在师傅陈武周指导下,匠心独运,在屋顶上创出大型群组嵌瓷《双凤朝牡丹》,获得了一致赞扬;而吴丹成呕心沥血三个月,塑出精彩的《双龙戏珠》叹为观止!自此,《双凤朝牡丹》与《双龙戏珠》成为潮汕嵌瓷双壁式的代表作。


现代弄潮

2011年,潮州嵌瓷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虽然随着传统砖木结构被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所替代,传统建筑日渐式微。但值得庆幸的是,有更多的

年轻人,开始挖掘嵌瓷的包容度及独特性,将它逐步推向真正的艺术空间。

走进深圳地铁荔湾站,你会发现一面巨大的海浪墙,正是由青年艺术家陈旭南创作的嵌瓷作品《海之狂想曲》。乍一看,犹如海浪翻滚,又如梵高笔触下的星空,蜿蜒扭转,带着梦幻的色彩。

坚硬的瓷片转化成柔弱无骨的五彩海洋在墙上流淌,矛盾而有魅力。这幅作品集有全国各窑口五彩的瓷片,寓意着四面八方的人汇聚到深圳,投入到大湾区的建设浪潮中。将嵌瓷作为公共艺术搬到公共空间,不仅是对赶路人压抑感的缓解,更是现代城市通过传统工艺创造感受美的空间。

嵌瓷从潮汕中来,一步步走到人潮中去,当中流转着的岭南血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成为搅弄时代风云的弄“潮”儿。


主笔:叶宛维

责编:星瑶

岭南文化特色岭南文化ppt港岭南大学岭南股份岭南师范学院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潮州嵌瓷 | 艳若云霞 绽放屋脊发布于2023-03-07 14:05: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