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讲一下,现代起名所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一、首先,起名还是要遵循古理和习俗。

1、所谓五则六避,这本身就是我华夏民族的优良传承之一,坚持继承和发扬这一原则,自然是很好的事情。

强调五点:

(1)、所谓信、义、象、假、类。目前而言,最流行的,应该是“义”(有变化和发展,已经不能单纯的理解成古代那个意思了)。

现代来讲,最流行的应该是——义——所谓用祥瑞的字眼命名;用有寓意的字眼命名;用祝福祝愿类的字眼命名;用匡正自身的品德等方面的自我要求类字眼命名;用圣人和先贤的经典语录文句命名;用古诗词文篇中的优美的词汇命名等等。

其他当然也有,但是相对来说,是要少一些的。

这也是姓名文化不断发展,姓名本身所蕴含的价值不断增长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2)、若是采用信、象、假、类等方式命名时,需要特别注意选取对象的好恶。

这一点很容理解,比如我们采用“信”,这种方法来取名——用出生时候的情况命名。

若是该命名对象出生时,比如正赶上公鸡报晓,自然取一个“鸣”字作为姓名,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呢?

假如正赶上遇到点什么天灾人祸呢?

起个“张地震”,“王塌方”,“李蝗”什么什么的,自然是要不得的。

再比如假如出生之时,正好遇到流星雨呢?

传统文化认为,如日之昇,如月之恒,如南山之寿,才是大的寓意。而所谓流星,本就是刹那即逝的事物。起名叫做“赵流星”,“冯星雨”,“唐星落/陨”等等,自然就不算什么好含义了。起这样的名字,难希望孩子宛如昙花一现,流星过空,蚍蜉只知朝暮不知春秋吗?

同样的道理,在采用象——相似的字眼,假——借用万物的名字,类——和父/祖辈有关的字眼取名时,自然也是要多加注意的。

(3)、在采用比较流行的“义”字命名法的时候,切记要弄清汉字和词语的真实含义。

华夏语言,本身就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很多词语都有表象和隐藏、引申,指代等多层次的含义,所以需要我们在运用这些词语的时候,还是要先弄明白其根底的。 

不能简单的只看字面上是不是好听,好看,就盲目的拿来使用,这一点也是我们在命名时候,所特别需要注意的。

这个问题,船家前面讲的那个“第二派”之中,表现比较严重。

比如船家记得曾经刷视频看到某个姓名文案推广,大体意思就是什么见到了弟弟叫某临渊,后来知道姐姐叫某羡鱼,然后就顿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突然觉得美得不要不要的云云(此类文案一贯套路)。

其实吧,先说这个临渊,古人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起这么个名字代表什么期望呢?期望这个弟弟每天活的就跟站在万丈深渊边上一样?天天吓得尿裤子?一天安稳日子都过不得?

再说这个羡鱼,羡鱼而不可得,才要退而结网。起个这样的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望这个姐姐遇到什么好事,都只能站在边上可望而不可得?光在那里羡的流口水?

同样的例子,实在是很多,比如船家某个朋友,就找了网络大师,结果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叫“汐颜”,这也就是只求听起来高大上,却不懂词语文字基本意思的表现。

汐是什么,一个代表黄昏的夕,一个水字旁,潮汐潮汐,黄昏或者夜晚时刻的涌水,这个字跟颜,又有什么关系呢?

至于说这个词语的本来面目,那个“夕颜”,这难道就算个好词了?要表达什么呢?昨日黄花?暗夜的容貌?人老珠黄,黄昏时一张布满皱纹的老脸?

葫芦花好像叫夕颜,比较符合古代日本人那种变态的审美观,所以在日本的一些古籍之中,比如《源氏物语》里面,倒是有用这个词做名字的。但这明显就属于对华夏文明的一种纯属扭曲性质的理解,你堂堂一个华夏后裔,起这么个名字又算什么事儿呢?

再比如什么期望孩子能够有文采,所以叫“”周舞墨”,希望孩子有道德所以叫“张岸然”,这也就纯属胡来了,舞文弄墨本身就是个贬义词,道貌岸然放古代那就是个骂人的话了。

(4)、要摒弃所谓“胡乱双拼型”取名法。

这个所谓“胡乱双拼型”取名法,现在来讲,应该是特别流行的。

指的就是随便罗列出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语(通常以四字词语或成语居多,所以也可以把这一派称作“成语派”),然后在两个词语之中,各分别取出一个字,凑出一个二字的名字。

船家随便刷了下视频软件,搜索取名,就搜出来一大堆,简单看了看,差点没笑死。

本来想把视频里面那几位大哥大姐起出来的名字给大家罗列一下,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何苦断人财路。

所以船家就按照他们那个方法,简单给各位朋友瞎编几个例子:

比如——

秋水伊人、万里长城——取名叫“伊城”;

掌上明珠、运筹帷幄——所以叫“明幄”;

春风化雨、无与伦比——所以叫“雨伦”;

天之骄子、日进斗金——所以叫“骄金”;

等等等等。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个所谓的“成语派”,船家个人感觉应该是以前那个什么“梓涵/梓萱”派的进阶,哈哈哈。

你要说他没文化吧,人家好歹给你列了俩成语。你要说他有点文化了吧——他其实还是在那里堆字,而且堆出来的两个字,还是狗屁不通。

我们讲汉字,单个的字,摆在那里,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当两个汉字,因为某些原因,按照前后顺序,摆在一起的时候——那自然而然,就构成了一个所谓的“词语”。

而构成词语,最基本的需求,自然是其中不同单字之间,是要存在一定“联系”的。

没有任何联系的生硬堆砌,自然创造出来的词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当然我们这里还是要注意,也不是所有的,“双拼型”方法用作起名,都是错误的。

我们反对的仅仅是将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语,硬凑在一起罢了。(我们不反对你拼,只是反对你在哪里乱拼、胡拼,瞎拼而已)

以下两种情况,运用双拼法,通常是没什么问题的:

首先是——选取的两个词语,根据语言历史传承,本身就是放在一起连用的。

比如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丽昆;

比如如日之昇,如月之恒——昇恒;

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庆,家庆等等,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原则,越是耳熟能详的连词,越是适用“双拼法”

相反生僻一些的连词,还是应该尽量少用的。

比如前面三个例子,第三个自然就比第二个,要合适的多。


为什么越是使用频率高的“连词”,越适合双拼法呢?

名字这个事物,很多时候,除了对自身的期许和要求之外,一定角度而言,自然也是给其他人看的——所谓名如其人,人如其名,要让他人,通过姓名,最简单的了解自身的志愿、品行和道德、能力等。

所以,相比拗口的词语,越是简单和广泛使用的词语,是越便于他人理解和认同的。

再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行始,自然要比——聚萤映雪,悬头刺骨——张雪悬,这样的名字,更加合适。


其次——选取的两个词语,其含义要大体相同或者类似,或者有较强关联。

比如日出东方,天下大明——张东明;

比如见多识广,博闻强识——张博见;

等等。

这种在同义,近义,关联词语之中,选字成名的方法,还是一定程度上可用的。

最后——尽管我们说,这两种情况下,“双拼法”是可用的,但是大家也需要明白,可不可以用,和用不用的好,这之间可是差距很大的。

有些时候实在用不好“双拼法”,那其实还不如只在一个词语中选,更为准确和方便。

比如: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王知过,张莫忘,还是要比王改得,张必莫什么的,要听来顺口的。

所谓用的好就用,用的不好,咱也没必要强求不是?

(5)、命名过程,自然不能忽视习俗和方言读音的影响。

这一点特别简单,比如太岁这个概念,虽然听起来所谓“年中天子,岁中君王”,看似挺霸气——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在民间习俗之中,还是属于一种禁忌概念的。

所以给孩子起名叫什么张太岁,李岁君什么的,自然也是大可不必了。

方言也是如此,有些词语,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在特定的地域方言中,就成了骂人的话,这样的词语,自然也是我们再起名过程之中,所必须剔除的。





延伸资源下载(东西方哲学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小论取名(三)遵循古理和习俗发布于2021-09-20 12:53: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