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东坡志林

春秋战国,诸侯卿相都散使家财养门客。上到谋士,下至说客、力能扛鼎以及鸡鸣狗盗之辈,都以礼相待,锦衣玉食供养在自己的馆舍,门客数量数不胜数。

 

越王勾践养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也养了三千人。而田文养的侠客和奸人六万余人在薛地,齐稷门下跟他对谈的人也有千人,田文被秦王扣押时逃亡还被鸡鸣狗盗救了一命。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都有门客无数。到了秦汉时期,张耳、陈馀以门客众多著称,田横也养了五百死士。这些养门客的只不过是能见到被记载下来的,没被记入史册的,估计也有官吏的一倍或农夫的一半之多。这些都是祸国殃民之流,这让那些百姓们情何以堪呢?

 

苏轼的观点是:养门客这件事在那个时代是避免不了的。国家里有奸人,就如鸟兽之中有凶猛的,昆虫中有毒螫。要按照他们各自的习性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让他们各自安定活动,这才是正确的方法。若想把它们一次除掉,就不对了。六国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而秦国灭亡如此迅速,就是这个原因。出众的人优于他人的四个特点:智、勇、辨、力。古代君主把荣华富贵分给这四等人,这四等人不失职国家就能安定。这四种人虽然各有差异,但在制度上因俗设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统一。三代以上都是学者的,从战国到秦都是门客,汉朝以后都让他们出任郡县的官吏。魏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度,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取那些优秀的人。六国时期君王对子民的剥削压榨不亚于秦始皇、秦二世,但百姓中没有一个去造反的是因为那些有能力造反的都去当门客了,他们吃得好穿的好,当然不会去造反了。而那些想要造反的普通百姓,没有什么能力,出了种地啥也不会,就是想造反也只是夜里想想而已,根本搅动不起多大的波澜。

 

所以六国时期在长期一段时间内都能安定。吕不韦养了很多门客大权独揽,秦始皇登基后就想驱逐国内的门客,李斯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折:《谏逐客书》,洋洋洒洒,文笔深厚,什么泰山不让土壤、海河不泽细流、王者不却众庶很有说服力,秦始皇果然听进去了。但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就觉得这些门客没用了,任法不任人,他认为百姓只要惧怕法律就能统治他们,官吏没必要非得用有才的人,只要能按照法律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可以了,所以就把那些优秀的人才都遣散回家种地去了(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难那些跟随四公子、吕不韦等的门客们真能安心回去种地吗?能任凭自己一身才华满腹文章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生来就不是种地的,就得换一种方式过原来的生活,可不得想着造反吗!放虎归山,还不让它吃东西,那他只能吃人!后人都认为秦始皇有智慧,苏轼觉得秦始皇真的是愚蠢。虽然秦朝是在秦二世灭亡的,但其实终归是秦始皇埋下的祸根。

 

楚汉争霸之后,生民都战死了,豪杰也没剩下多少,而陈豨有千乘的家产,萧何、曹参执政的时候,也没有下令禁止他。等到了文帝、景帝、武帝时,法令也很严格,而吴王濞、淮南王、梁王、魏其侯、武安侯等人,都豢养了很多门客,皇上不过问,大概是因为从秦朝总结出了教训,爵不能给天下所有有才的人,他们无处施展才华,就给它们机会做个门客,衣食无忧,也能维持社会安定,这不是很好吗!

 

选自:《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苏轼论秦国统一到灭亡为何只用了15年发布于2024-04-04 10: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