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列表

舞弊,科考,科举 舞弊,科考,科举2 舞弊,科考,科举3

古代科举舞弊是仅次于谋反的重罪,每一次科场大案,都是人头滚滚。

对作弊者的惩处历代都很严厉,清代尤为严酷。惩处的办法,一是枷号。凡临场枪手、冒籍、顶替、夹带、抄袭、传递、不坐本号者立即由监考官吏带上枷锁在考棚外示众。二是斥革。生员即秀才,是须经童子试考取的功名,一旦违犯考场纪律,生员称号立即被革除。

三是刑责。舞弊情节严重者,要动用刑罚。对冒名顶替、重金雇请、舞弊情节恶劣者,往往被发配充军。乾隆五十七年,对3名雇请枪手的童生、枪手及其他涉案者,先行枷号3个月,然后"发烟瘴之地面充军。至配所杖一百,折责四十板",脸上还要刺上"烟瘴改发"字样。这样的惩罚已与要犯相差无几。

 

清朝时期有三桩科考舞弊大案,第一桩是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第二桩是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第三桩是咸丰八年戊午科场案。

 

顺治丁酉科场案

  

丁酉科场案,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即丁酉年,顺天府(北闱)乡试放榜后,给事中任克溥向皇帝参奏考试中有行贿、受贿舞弊情事。经查处:受贿官李振邺等及行贿举人田耜等立即斩首,家产籍没,父母兄弟妻子俱流徙。十一月,给事中阴应节参奏江南(南闱)主考方猷等弊窦多端,请提究严讯。十五年传旨:正主考方猷、副主考钱开宗立即正法,妻子家产籍没入官;考官叶楚槐等处绞,妻子家产籍没入官;中式举人方章钺等,责打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并流徙。

丁酉顺天乡试案

此案发生在顺天(今京津地区)乡试的科场案。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贪财纳贿,竟公然在考场内互相翻阅试卷,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决定取舍。发榜后,众人不服,议论纷纷,考生集体到文庙去哭庙。给事中任克溥奏参,称中式举人陆其贤用银三千两,送考官李振邺、张我朴,所以得中。顺治帝闻奏大怒,立即令都察院会审。结果审出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受贿属实。于是,顺治帝下旨,将纳贿考官立斩,抄没家产,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尚阳堡

丁酉江南乡试案

顺天乡试舞弊被揭发后不久,又有人奏参江南主考官方猷弊窦多端,以联宗的缘故,取中少詹事方拱乾之子方章钺为举人。御史上官铉又奏参江南同考官龚勋出考场后被考生羞辱,事情可疑。顺治帝见奏,将主考官方猷、钱开宗和十八名同考官全部革职,令刑部派遣差役将主考、同考以及中试举人方章钺等迅速押解来京,严行审讯。因为方猷、钱开宗被任命为江南主考时,顺治帝曾当面向他们提出过警告,要他们敬慎秉公,倘所行不正,决不轻恕。而刑部却以为,顺天科场案中,同案犯王树德等获得了从宽处理,方猷等或可因缘解脱,便迁延观望。在顺治帝的严旨催促下,方猷、钱开宗被正法,妻子、家产籍没入官。同考官十八人,除已死之卢铸鼎外,全部处绞刑。举人方章钺等八人,各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宁古塔。审理此案的刑部尚书侍郎等也因"谳狱疏忽",分别受到了处分。据孟心史考证:"丁酉狱蔓延几及全国,以顺天、江南两省为巨,次则河南,又次则山东、山西,共五闱"。亦有学者认为,科场案是清初打击汉族士绅的手段之一。

受丁酉科场一案的牵连,吴兆骞、方拱乾等文人被流放到东北宁古塔,处境凄苦。吴汉槎给顾贞观的信中写:"塞外苦寒,四时冰雪。呜镝呼风,哀前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顾贞观求助于纳兰性德,吴兆骞才得以赦免

 

 

康熙辛卯科场案

辛卯科场案指的是康熙五十年发生在江南乡试的科场案。这年江南乡试,九月发榜,中举者除苏州十三人外,其余多为扬州盐商子弟。其中句容县王曰俞所荐之吴泌、山阳县知县所荐之程光奎皆文理不通,于是舆论大哗。苏州生员千余人集会玄妙观,推廪生丁尔戬为首,将像抬入府学,愤怒的考生还在贡院的大门上贴出一副对联:"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一身是胆",以此讽刺左必蕃和赵晋。

 

中国科举史上涉案金额最大、审理过程最复杂的莫过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科场案。江苏省人才最集中、考试成绩最佳的苏州地区,在这次江南乡试中只有十三人被录取(其中五人是买来的),而多个扬州盐商子弟榜上有名。苏州学子愤怒抗议,并写下对联讽刺主副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一个昏庸无能,一个胆大包天:"左丘明两目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苏州织造李煦和江宁织造曹寅密奏此事,康熙大怒下令追查。此案牵涉到众多高级官员纠纷,经过长达数月的艰难调查,副主考官赵晋及考官往曰俞、方名与考生串通舞弊,被处以斩立决;对串通考官的吴泌、程光奎以及三个三个参与舞弊的中间人被判处绞监候,主考官左必蕃被革职。因为礼金的层层流动,所以难以确定每个参与舞弊的官员所收受的具体脏额数目,但我们可以看看舞弊考生的花销:吴泌在考前预付李奇三千两引子买通关节,因为自己水平太差实在难以糊弄,又花了5000两银子请权相代考,录取后再通过李奇付给轩三3000两银子,另外对于帮忙录取自己的赵晋,吴泌也托人送了300两黄金曰3000两银子,总共折合人民币约588万元,数目之大令人咋舌。

 

审查过程牵扯众多身居要职的高官。

期间,两江总督噶礼将丁尔戬等拘禁,准备按诬告问罪,此事越闹越大。

主考左必蕃、江苏巡抚张伯行分别奏报。

康熙帝派户部尚书张鹏翮会同噶礼、张伯行以及安徽巡抚梁世勋在扬州详审。

审讯中,噶礼、张伯行发生分歧。

张伯行弹劾噶礼贿卖举人,包庇罪犯;噶礼也弹劾张伯行挟嫌诬陷。

康熙帝将二人解任,令张鹏翮会同漕运总督赫寿审理。

张鹏翮袒护噶礼。

康熙帝另派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前往再审,并请吏部议复,但均不利张伯行。

康熙帝认为,张伯行为官清廉,操守为天下第一,这样处理"是非颠倒",令九卿、詹事、科道据实再议。

后以两人都是封疆大吏,"互相参讦,殊玷大臣之职",将噶礼革职,张伯行做革职留任处理。

同时,经过一年多的审讯,审出副主考赵晋与同考官王曰俞、方名私受贿赂,取中吴泌、程光奎的情况。赵晋、王曰俞、方名被处斩立决;吴泌、程光奎等均处绞监候;主考左必蕃失察,被革职。

 

咸丰戊午科场案

   

戊午科场案为清朝咸丰八年发生的一场科举舞弊案,因当年是戊午年而得名。考生罗鸿祀贿赂主考官柏葰的家人,企图借此考中举人,最后事情被揭发,柏葰按律处斩。这次科场舞弊案与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和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并列清朝三大科场舞弊案。

咸丰八年(1858年),柏葰担任顺天府(北京)的乡试主考官,副主考官则是户部尚书朱凤标和御史程庭桂。

考生罗鸿祀才学浅薄,重金贿赂柏葰的家人靳祥,请他暗作手脚。他又结识同考官浦安,向柏葰和浦安行贿,请求同意调换考卷。时柏葰阅卷时,已将罗鸿祀订为副榜,然而靳祥藉整理考卷的机会,从正榜中取出一卷和罗鸿祀的考卷对调,于是罗变成了正榜。

清制,考取正榜的考卷要接受复审,当时称为"磨勘"。罗鸿祀的考卷文理极不通顺,且错别字多达三百余字(八股文总字数为三百至七百字),磨勘官见此,知道事情不单纯,但碍于柏葰的权势,不敢驳回,只向御史孟传金透露此事,孟御史尽忠职守,听到后立即上奏。咸丰帝闻及此事,怒不可遏,立刻派宦官取罗卷,亲自复审,咸丰帝亦觉确实不合理。为慎重起见,咸丰再给罗鸿祀一个机会,敕命他到南书房重考一场,并遣肃顺监考,罗又交出了一份粗劣的考卷,于是本案被钦定为"通关节",命交刑部会同肃顺、载垣、端华、陈孚恩等在朝廷掌握实权的大臣审案。

平龄案及其他弊案

另外,该次科考有一名中举者平龄,为京剧演员,按清律,伶人(戏剧从业人员)是不能应考的,遑论中举,所以舆论哗然,御史孟传金上奏皇帝,说平龄的考卷遭人涂改、调换过,一调查果然发现朱卷和墨卷内容不符,还有许多错字遭到修改,可能也是柏葰家人靳祥动的手脚。平龄被提审,不久死于狱中。程庭桂的儿子也遭查出收受考生给的金银,论罪下狱。

判决

咸丰九年,载垣等奏请先结柏葰与罗鸿祀案。收贿的靳祥知道东窗事发后,畏罪自杀,而柏葰按律当斩,咸丰帝念及过去对柏葰十分倚重,有意从轻发落,然而肃顺按律力争不可,认为科举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应该严格执法、明正典刑,朝廷大臣亦无人愿搭救,柏葰遂和浦安、罗鸿祀等人一同被判死刑,于次年被斩于菜市口,为史上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有清一朝,一品大员极少被处斩,柏葰是少数特例。行刑那天,肃顺监斩,先假情假意和柏葰寒暄一番,然后宣读圣旨论斩,神采飞扬,柏葰四人终被处斩。

七月,肃顺等奏结程庭桂父子案,载垣将父子俩奏斩,陈孚恩则请求从轻发落,最后咸丰帝定夺斩程庭桂子,将程庭桂本人发配军台。程庭桂从狱中被提送时,陈孚恩亲自前往迎候,见了程,马上下跪痛哭,程庭桂阻止他,说"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你算还好,能饶我这条小命",陈孚恩听罢惭愧而走。程庭桂之子程炳采临刑时大哭:"吾为陈孚恩所绐,代弟到案以至于此。陈孚恩谄媚权奸,吾在冥间当观其结局也"。整件案子中下场较好的只有副主考官朱凤标,只是罢职,不久还以侍讲学士值书房。

后续

三年后,肃顺在辛酉政变中被杀,某御史疏请为柏葰昭雪,慈禧太后批示:"柏葰不能论无罪,该御史措辞失当",拒绝了提议,从此到科举被废为止,都未再发生大规模舞弊事件。

 

    尽管清朝科场有不公平的事情,但总体说来许多贫寒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有一个参政的机会,所以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文章整理于网络搜索

“作弊入刑”:盘点古代的科场舞弊案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全面实施,2016年高考将是新刑法实施后的首个高考,被称作“史上最严高考”。其实,古代对于在科举考试中作弊的,不仅仅是入刑,甚至被砍头的都有。今天,小编就为你盘点一下我国古代的科场舞弊案。

NO.1、唐代科场舞弊案

唐穆宗李恒即位第一年(公元821年)的进士考试,主考官叫钱徽,时任礼部侍郎,在选录进士时,以权谋私,搞圈子,闹宗派。所选大多为当朝权贵之私人,其中包括前宰相裴度之子裴譔、刑部侍郎郑覃之弟郑郎、监察御史李宗闵之婿苏巢等人。这些人门第虽高,却无真才实学。因此在朝臣与应考的仕子中引起了强烈不满,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发难者是西川节度使段文昌。说来凑巧,他在考试前,大力推荐一个叫杨浑之的举人,但钱徽没拿着当回事,段勃然大怒。趁此机会,给唐穆宗连上奏章,要求否决此次考试结果,重新进行科考。

皇帝下诏否决了此次科考结果,命令中书舍人王起与知制诰白居为主考官,主持复试。二人接受了教训,坚持为国选贤举能,不偏袒任何一方。重考的结果,除裴譔因照顾前宰相裴度而及第外,其他十三名当朝权贵的子弟亲戚皆因成绩不佳而落选,纠正了第一次徇私舞弊所造成的恶果。此后,钱徽被贬为江州刺史,李宗闵被贬为剑州刺史。此次科考案才算平息了。

NO.2、南宋秦桧科场舞弊

南宋初年,宰相秦桧独揽朝政,奸诈毒辣,在科场上也是一手遮天,他的子孙亲朋,在其权势的庇护下及第登榜,朝野上下一片怨声。

秦桧在绍兴十二年进士考试中,利用职权命令主考官将自己不学无术的儿子秦喜定为第二名;绍兴二十三年朝廷举行“锁厅试”时,因主考官陈之茂没有按他的要求把孙子秦埙定为第一,而遭到秦桧的迫害;甚至在殿试时,因为宋高宗亲自审阅,钦定著名的词人、书法家张孝祥为状元,把秦埙降为第三名,这让秦桧很是恼怒,后制造借口把张孝祥打入监狱。

秦桧视科场为家私,许多亲朋好友都沾光及第。绍兴二十五年,秦桧亡故,他在科场上的罪孽也得到了清算。宋高宗不仅恢复了—度被秦桧践踏破坏了的权贵子弟复试制度,而且还剥夺了秦埙的进士出身资格,曾“居高甲”入仕做官的秦桧姻党曹冠等7人被打入另册,其余徇私中试者一律革除。

NO.3、明丁丑科会试案

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明太祖朱元璋命于落第试卷中再择卷复阅,增录北方人入仕。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对考试官严加治罪,砍了考官白信蹈等人的脑袋,另一考官刘三吾,时年85岁,亦被遣戍边。

NO.4、明甲辰科场案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会试主考官张潮刚进贡院即病故,副主考官江汝壁主持试事。江串通考官沈坤、彭凤、欧阳、高节等人,徇私舞弊,录取了首席大学士(少傅衔)翟銮的两个儿子翟汝孝、翟汝俭。经殿试,翟汝孝位列一甲第三名。事后,有人举报翟氏兄弟去年一起通过乡试,今年又一起通过会试,大有蹊跷。嘉靖帝当即派部院调查处理,不许袒护。

经审,乡试时正副主考秦鸣夏、浦应麒为讨好翟銮而录其二子;会试时副主考江汝壁等又有意把翟氏兄弟,及其受业师崔奇勋,翟汝俭的同学兼亲家焦清等四人的座位安排在一起。考官欧阳曾为翟氏兄弟的老师,佯作避嫌,不阅他们的试卷,暗地里却帮忙辨认字迹。同考官中,彭凤录取翟氏兄弟及崔奇勋,沈坤录取陆炜,高节录取江一中。此外,高节通过校尉张岳受贿五百两银,录取彭谦。

嘉靖帝大怒,将翟銮及其二子、崔奇勋、焦清、彭凤、欧阳削职为民。江汝壁及秦鸣夏、浦应麒无受贿情节,各杖六十,革职闲住。沈坤及陆炜、江一中未见贿赂罪行,情节较轻,留用供职。高节、张岳二人有受贿罪行,发配充军,彭谦则削职为民。负责会试纠察的监察御史王珩、沈越失职,各降一级,调任地方官。

NO.5、唐伯虎科场舞弊冤案

1499年唐伯虎凭借此前考秀才、考举人连得第一的优异成绩进京赶考会试。3500多名考生齐聚京城,江南大才子唐伯虎被认为是第一名的热门人选。

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会试之后,有人举报唐伯虎和徐经向副主考官程敏政买考题,说唐伯虎在考试前送给他们看的八股文的标题与会试的考题非常接近。孝宗皇帝遂命正主考官李东阳认真复查所有试卷,调查结果说明程敏政没有偏袒照顾唐伯虎。

为了把问题调查清楚,孝宗皇帝下令把举报者华昶和有买考题嫌疑的唐伯虎、徐经都抓起来,唐伯虎沦为阶下囚。遭受严刑拷打之后,唐伯虎交代自己确实拜访过程敏政,并且送了礼,程敏政也帮他猜过考题。会试时,程敏政把这些猜的题目作为了正式的考题。这样,唐伯虎和程敏政涉嫌泄露考题,唐伯虎被革掉举人。这起科场案成为他人生的噩梦,直到临死前,他还说:“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NO.6、顺治“丁酉北闱科场案”

顺治十四年乡试科场中,正考官曹本荣,副考官宋之绳,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或欲结权贵,或贪财纳贿,竟公然在考场内互相翻阅试卷,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决定取舍。发榜后,众人不服,考生集体到文庙去哭庙。

顺治令都察院会审后,龙颜震怒,立即给吏部、都察院等衙门下了一道措辞强硬的御旨:贪赃枉法实乃科场中的最大犯罪,场闱分明是考取国家人才的重要场所,岂能容忍乱臣贼子为所欲为?于是下旨,将相关受贿官员立斩,抄没家产,家属流放。

NO.7、清康熙盐商弟子科举舞弊案

康熙五十年乡试,为了让盐商子弟能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盐商们纷纷向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等人行贿,考生们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大闹贡院。愤怒的考生还在贡院的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以此讽刺左必蕃和赵晋。此事越闹越大,惊动了康熙皇帝,为平息事端,康熙派尚书张鹏翮会同江南督抚严查此案,最后赵晋被处斩,左必蕃被革职,其他大小官员也都受到了处罚。

NO.8、俞鸿图科场舞弊案

清朝雍正年间,俞鸿图担任湖北乡试主考官。按规定主考官是不准带家属的,但死了老婆的俞鸿图刚娶的年轻媳妇林氏水性杨花,施展媚术留在俞鸿图身边。俞鸿图有天醉在林氏面前泄题,中了林氏的圈套。泄露的考题被林氏和情夫高价售出,事情败露,雍正皇帝闻之勃然大怒,下令将俞鸿图就地腰斩,以正视听。被杀的主考官俞鸿图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

事后雍正听说俞鸿图腰斩时的惨状,目不忍睹,动了恻隐之心,决定“由今始,废除腰斩刑”。俞鸿图拿生命废除了从春秋时代开始一直实行到雍正年间的腰斩酷刑。

NO.9、戊午科场案

咸丰八年九月,在顺天乡试中,因戏子平龄“朱墨不符”中了第7名而引发的“高考”舞弊案,共有91人受到处罚,其中5人处斩,3人充军。牵涉之广,绝无仅有;官职之大,也是历史之最。于菜市口开刀问斩的主考官柏葰是清朝一品大员、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位居宰相,官至人臣极鼎。但按照清朝的法律,咸丰也只能挥泪斩柏葰。

“朱墨不符”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时的两套卷子,一套是考生本人在场内用墨笔缮写的答卷。为了防止考官认识考生的笔迹徇私作弊,再由誊录人用朱笔将应试人的原卷誊抄一遍交给考官批阅。为平龄作弊的当事人就是在这个环节上做了手脚,以致把主考官柏葰牵连进去,丢了性命。

NO.10、鲁迅的爷爷周福清乡试贿考案

清光绪十九年(1893),周福清因母丧返回故里守孝。恰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朝廷开设恩科取士,以示普天同庆。周伯宜(鲁迅之父),屡试不第,也愁坏了其父周福清。适逢浙江乡试的正主考官殷如璋与他是同榜进士,周受亲朋故旧章、马、陈、孙、顾五姓的撺掇,也为其子周伯宜考虑,随将五姓筹集的一万两银票封入信内,派仆人陶阿顺携信赶往苏州求见殷如璋,以期买通关节而让其子和五姓子弟高科得中。因陶处事不当,行贿败露被严查。周福清避祸上海,不久回绍兴自首。

因“科场舞弊案”发生在苏州,苏州知府王仁堪审理中惺惺相惜,以周福清罪属“未遂”,且能投案自首,打算以“犯人素患怔忡”(精神不正常)含糊了事。而光绪帝正准备“戊戌变法”,锐气正盛,碰上这样的案子,正好从严从重,以整顿朝纲,于是御批:“周福清着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以肃法纪,而儆效尤。周福清在狱候斩达8年之久,终未斩决。光绪二十四年“百日维新”以帝党的失败告终。慈禧太后忙于镇压维新派,早把判“斩监候”的周福清忘却。周福清乃在刑部尚书薛允升的救援下,获释出狱,后死于故里,终年68岁。其家因请托营救也陷入倾家荡产的境地。

你看,古代对科举作弊的处罚已经不仅仅是入刑、丢官,甚至连性命都难保。


延伸资源下载(东西方哲学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入刑、丢官、丧命...!盘点科考时代10大舞弊案发布于2021-05-15 18: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