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命理历史人文(ID:rzl-366), 读典,品典,用典; 知人,敬人,做人。

合作:1命理八字(微信、手机、QQ号)

庄子?人间:活明白的人,都懂得这5句话


州日知  乐儿

《庄子?人间世》是《庄子》中一篇阐述庄子处世哲学的文章。

“人间世”即人间社会。

本篇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哲学观点。

《人间世》中的孔子形象,并非孔子本来面目,而是庄子思想代言人。

1人要学会改变心境,随遇而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


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

曰:“将之卫。”

……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人间世》第一节里,庄子假托孔子、颜回师徒二人对话,提出 “道不欲杂”观点:“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道”作为道家哲学核心范畴,经历老子自然本体及宇宙论解读后,发展到庄子则转变为对生命本体追求。

这句话意思是说,修道不宜心杂,心杂就会多虑,多虑就会自扰,自扰就会招致忧患,忧患降临也就自身难保。

自“道不欲杂”至“忧而不救”,庄子用了一连串顶真句,先后出现了“杂”“多”“扰”“忧”四个顶真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这段对话是由颜回请求孔子,让他去治理卫国引起的。

颜回表达救治卫国心愿后,孔子对其出仕救民急切心情予以当头断喝。

孔子认为,颜回尚未自立,却欲救治卫国,正中其所言弊端。

由此告诫我们,人生之道须一以贯之,杂念多了,困扰也会增多,就会让人心烦意乱、难堪重负,最终导致一事无成。

庄子对“杂”持严厉批判态度。

事实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习内容为“六艺”,孔门又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

孔门弟子三千,贤愚相杂。

据《荀子·法行》记载,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子贡回答:“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yǐn kuò,矫正木材弯曲的器具)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看来,儒家对“杂”持肯定并提倡态度。

一个人首先要把自己安顿好了,才能去照顾别人,如果自身难保,又如何有能力去帮扶别人呢?

古人说修齐治平,先修身,再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自己家宅不宁,又如何去匡正天下呢?

凡是都要有个基础

君子务本,爱人从自爱开始。

2人贵自知,方得富贵


鲁国贤士颜阖受命做卫灵公太子师傅

太子天生嗜杀凶残,颜阖如不按规矩教导他,势必危害国家如按规矩教导他,则会危及自身。

颜阖心里为难,便向卫国贤大夫蘧伯玉讨教。

蘧伯玉告诉他说,应该外表上与他亲近点,内心里与他和顺点。亲近而不能陷进去,那样会害了他;和顺而不能表现出来,那样会培养出一个好大喜功、兴妖作怪的学生来。

蘧伯玉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意思是:你没见过螳螂吗?它奋勇地举起臂膀想阻挡车轮前进,不知道自己无力胜任,总觉得自己的能力大得不得了。

蘧伯玉告诫颜阖,教育太子时,不要老是显示自己能力强、学问高而去冒犯他,那样就与螳螂当车差不多了。

这里,庄子借蘧伯玉之口,探讨一种正确的处世方法。

庄子认为,正确处世方法有两条:一是“虚己”,二是“顺物”。

生活在社会群体里,离不开人。

人与人之间有上下级关系、有同事朋友关系、有夫妻父子关系,等等,但不论尊卑长幼,都应当有虚已(不带成见和主观愿望)和顺物(不固执己见而随物变化)的思想和胸怀,而不能像螳螂那样,没有自知之明,盛气凌人,那样就很难摆脱世事的困扰而立于不败了。

庄子在《天地》篇中,使用了同样的比喻:“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成语“螳臂当车”即源出于此,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不自量力。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分本事一分银,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自己心里要清楚。

当下境遇是自己能力使然?还是同行吹捧?还是平台高度?

古希腊人说:认识你自己。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看到自己长处短处,明白自己优势和劣势,这样才不会误判形式,遭遇人生滑铁卢。

狂妄自大不可取,妄自菲薄也不能有。

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才能清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3看人不顺眼,是自己境界不够


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庄子告诉我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世俗所累。

“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从世俗角度讲,“看不惯”不仅是境界小、情商低的表现,更会为自己树敌无数,招致怨恨。

曾国藩升为二品官员后,可以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但他一向节俭低调,就决定依然乘坐四人抬的蓝呢轿。

按照例制,蓝呢轿见到绿呢轿必须让路,否则,抬绿呢轿的人就可以揪住坐蓝呢轿的人一通暴打。

那次,曾国藩乘着蓝呢轿出门,轿子走到一条窄路上,后面来了个绿呢轿。

这种情况下,蓝呢轿可以不让路。

但曾国藩还是命人靠边走,即使如此,绿呢轿依然不能通过。

抬绿呢轿的人见状奔过来,不由分说,掀起蓝呢轿帘,一把揪出曾国藩,啪啪就是两耳光。

可笑的是,乘绿呢轿的只是个三品官员,曾国藩还比他大一级呢,此官员吓得不轻,赶紧跪下来赔礼道歉。

所有人都等着曾国藩打对方两耳光解气,没想到,曾国藩扶起对方,诚恳地说:“确实是我的轿子挡了大人的路,大人赶紧上轿,赶路要紧。”

莫名其妙挨了打,居然没事儿人一样,而且,还再三叮嘱轿夫,凡是见了绿呢轿,不管对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须让路。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不计较,就不会将自己拉入争斗的漩涡,不被尔虞我诈所累;

不计较,就不会树立太多的敌人,不会时时遭人陷害;

不计较,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为事事不计较,所以事事看得开,看的顺。

曾国藩一门心思做实事,创下了九年内连升十级的官场奇迹。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有这么一句话:

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立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地而处,可能看起来并不那么顺眼。

一个人看不惯的事情越多,说明这个人格局越小。

不同的立场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人生在世,难免有看不惯的人和事,放宽心,笑笑就得了。

仓央嘉措曾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庄子,连生死大事也看淡了。

庄子妻子死的时候,他不哭不叫,却“鼓盆而歌”,因为在庄子看来,生死都是假象,我们都在大道中。

庄子将死,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则认为“吾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

弟子怕庄子死后,尸身被鸟兽破坏,庄子却说:“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遑遑光阴数十载已是上苍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又何必要求更多呢?

做人欲望不要太多,要求不要太高,攀比心不要太重。

庄子在《至乐》中说:“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天下有至乐吗?如果有至乐,人们将要做些什么,依靠什么?躲避什么,留念什么?喜欢什么,憎恶什么?

他说,在这个社会,“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富、贵、寿、善不是快乐的必要条件。

反之,庄子认为,那些富贵的人不仅不快乐,而且还很苦恼,很忧愁。

庄子说:“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达到极至的快乐是在内心深处,是没有表现的。

真正的快乐是与自然相融合、与天地相感应的乐,真正的荣誉是没有赞扬、没有名辉的荣誉。

这种快乐,并非物质或地位等因素决定,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和境界。

4事不可为,顺其自然


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悲哀和欢乐都不容易使他受到影响;

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既然知道不可改变,那就顺其自然发展,这就是人生最高德行。

“安之”,任其自然,不因个人的爱恶而执着于选择和取舍。

其实,庄子的中心思想是“无为”,他崇尚自然规律(听天由命),认为上天会安排公正的结果,反对个人对事理的刻意改变,这样不仅违背了天意,而且,使得自己徒生烦忧,也就是自找苦吃。

在老庄一派道家学说中,遵循自然(规律)是其中心思想。

老子也说:上善若水

二者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在今天我们看来他们的思想虽有些消极,但乐儿认为,对于个人修身养性还是有极大意义的。

有时候,人生总会遭遇难以掌控、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时候,不要求全责备。

尽人事,听天命。

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应该坦然接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

要学会改变心境,随遇而安。

5内心清明,才能不迷失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也。


此处,庄子告诉我们如何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办法?


人的耳朵可以听,眼睛可以看,心可以去想,但是,这些都是有限的,只有用虚空的心境才能把握对大道的观照。

心斋是心的斋戒,不要被欲望牵引,不要被浮华迷惑,这样内心才能清明澄澈,不至于走弯路。

静下心来摒除杂念,使自己思想意识逐渐归于一处,专注一心。

同时,要调整呼吸,使自己呼吸由快及慢,由浅入深,那时候,你就不用耳去听,该用心去体会了。

进而加深修炼,杂念全无,这时已达到心息相依地步,那时候用心也听不到了,该用气去感应了。

耳朵功能只能听到有声之音,心功能也只能感受到外界有形之物。而气是空明的、虚无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它能容纳一切。

当修炼进入高深层次时,大脑思维也进入一种极静状态。

渐入混沌之境,神气合一,心中寂然。

此时,人与天合,真性毕露,似乎进入一种空明世界,这时“道”自然与你相合。

这就是虚,就是心斋。

心灵是一间屋子,只有把里面的杂物清理之后,才能放下更多东西。

五色目盲,五音耳聋。

太多的欲望只能让自己迷失。

诸葛亮也曾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保持简单淡泊,内心安宁快乐,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人世间总有许许多多的无常,世间人总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一般人认为,自己所拥有的,都是凭自己的资本、头脑、双手、血缘关系、社会关系,以及身分的人际关系获得的,所以,应该是自己的福报,没有理由要和别人分享。

他们认为,所拥有的是凭自己本领赚的,别人没有本领是活该。

会有这样想法的人,多半不知培福、种福,一旦福报享尽,便是无福的人,所以有“富贵不过三代"之说。

力量的人,应该藉此来照顾他人,照顾一个也好,照顾两个也好,除了被照顾的人会感谢你,你也会因此得到福报。

圣严法师说,从我们出生以后,不论付出的是智能或劳力,其实都极为有限,所拥有的知能、福报,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创造的,是属于同时代中的大家所促成的。

所以,有福的人,应该分享给大家,而不是自己独享,这才称为真有福报。

如果能体认到,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其实都是社会大众所共有的,自己是在为大众管理财富资源,在管理阶段应该要让大家得到福利,这就是种植福田

的角度阐述道德伦理,推动心灵环保,提升身心品质,获得安心喜悦。

推荐阅读

《老子》:功成之际拂衣而去,天道,人道,帝王道!能做到的皆“圣人

大道“不”行,天下和个人会怎样、怎么办?孔子如此回答实践!

周易》10句话!读懂天道人道 看透得失祸福

做事: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现代人病越来越多,逆天意必遭天谴!

“天规”28条!能看懂18条以上的人,会很幸福!!

一张图看明白什么叫“天外有天”!原来古人说的是科学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命理历史人文


延伸资源下载(东西方哲学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庄子人间道:如何进入“天人合一”境界?活明白的人,都懂得这5句话发布于2021-05-15 19:14: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