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行至陈国的时候,遇上了一点麻烦事。这个麻烦事说大吧,没有孔子在宋国摊上的事情大。在宋国呢,孔子看见司马桓魁让宋人为了他做殉葬俑。宋人的手办大概也是比较好,跟秦人可能不相上下。然而,孔子觉得这太像真人了,用这样的人俑简直过分,根本不能体现仁者爱人的精。于是,他人家正面怼司马桓魁,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听到孔子这番怼,司马桓魁估计开始也很懵圈。毕竟,用陶俑代替真人殉葬怎么就不仁者爱人呢?难不成要跟秦穆公那么坚持古礼用活人殉葬?转念一想吧,孔圣人思想觉悟应该不可能这么低啊。关键秦穆公用活人殉葬的做法在当时就落人口舌。《诗经·秦风·黄鸟》篇除了叹惋为了秦穆公殉葬的子车氏三子之外,未尝不是暗讽秦穆公用人殉的这个做法很过分呢。其实,孔子这样怼司马桓魁的言下之意,是指责他用这样逼真的陶俑殉葬太劳民伤财了。

司马桓魁可能觉得自己没错。毕竟,劳民伤财也比秦穆公用活人殉葬厚道吧。再者,孔子的后半句话怼太凶了。其无后乎,这几个字在司马桓魁看来是他绝嗣啊。这事情在古代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司马桓魁被孔子气得满宋国的追杀他。再然后,孔子就离开了宋国。

孔子在陈国遇上的麻烦没被人追杀这严重,但是也很严重。这个麻烦事吧,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楚吴两国因为交战的关系,他们把路给封了。所以,孔子和他们正困在陈国了。困得时间一久,自然就断粮了。然后,孔子的学生子路就愤愤不平地说:“君子亦有穷乎?”(君子怎么也有这么受穷的时候啊?)

子就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本就是有受穷的时候,不过没有小人受穷那么普遍。)

后来,很多人不少喜欢断章取义说“君子固穷”,其实后半句话也很重要。不然,怎么凸显君子固穷,只是少数或者说暂时的情况呢?当然也有喜欢引申解读说,孔子说这话的意思是君子受穷也不会保持理智,不会像小人那样胡作非为。然而,这话其实孔子后面说的话,即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君子固穷,其实是一时蒙难。君子非是一直蒙难,自然非是固穷之人。孔子在鲁国任职的时候,他的收入情况是相当客观的。虽然没有孟子在齐国十万钟粟的年入那么高,但是他老人家的收入也起码有六万粟。按着《史记·孔子世家》的说法,卫灵公打算聘用孔子,就问了他在鲁国的收入情况。孔子很坦诚地回答了,“奉粟六万。”粟六万后面加的单位名称是斗,还是石呢?按着《史记索隐》说法,即“索隐若六万石似太多,当是六万斗,亦与汉之秩不同。正义六万小斗,计当今二千石也。周之斗升斤两皆用小也。”简而言之,孔子在鲁国的收入每年六万小斗的粟,折合成汉代人收入是而二千石。二千石在什么概念呢?在汉代郡守年收入也就二千石。孔子在鲁国是标准的高新人士。

关键,孔子的收入粟六万之外,他办私学也是学费。子也曾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话的意思,通俗一点说就是,同学们要来听课,钱和粟就不用交了,我不收学费。你们就意思一下,带束修就可以了。什么是束修,这里的束是量词,古代十条为一束,修是肉干的意思。然而,十条肉干在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先秦时代来说,这个学费不能算少,尤其是对于一般的庶人来说。

综上,孔子在没有蒙难的时候,他收入绝对不能算穷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子曰:君子固穷。然,子并不穷。发布于2024-03-06 15:57: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