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又喊话:赶紧全国连锁推广开来,不能像许昌胖东来只在河南不出省...

  看着咱国人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已从心底支棱起来了,00后,特别是10后的小孩子跟上个世纪出生的我们在不一样的人文环境中成长,大国未来脊梁气质立显啊。



  话说回来,中药饮/药膳被国人如此追捧,最关键的还是养生效果确实好!

  《灵枢·本》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老祖宗根据阴阳五行四季变化,细分到二十四节气养生,顺应自然规律,让人与自然和谐相通,调养五脏六腑,达到能量平衡统一,疾病自愈,强身健体的目的。

  根据不同时令,选择不同养生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知推荐张雪松的一本书《二十四节气养生与食疗》。
  同时体知也整理了一些二十四节气养生小方法供参考。

  最近白露节气已过,是时候秋补了,小伙伴们也别嫌麻烦了,整起来呀!
这个小时候的背的二十四节气歌,大家没忘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黄帝内经有记载: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四季五行顺生,大自然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我们多吃时令的蔬菜水果鱼肉类,尽量不逆反这来,那就对了!

立春
寅春之木始生,此时尚天寒地冻,立春养生着重要顺应阳气初升、万物始生的特点,木对于肝胆,辛甘发散为阳,
主要多吃养护阳气的护肝食品,以“升补”为主,像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葱/姜/蒜、洋葱、韭菜、豆芽菜、大枣、南瓜、菠菜、茼蒿、茴、芹菜、花生等。
多吃些绿色蔬菜,饺子多吃虾仁韭菜、茴香牛肉馅的,甜咸口都能整的,用腊肉垫底蒸点大枣南瓜糯米等。


雨水
东风解冻,化而为雨,此时也为寒气消散运化之时,需脾脏出力,脾属土,味为甘,而春月木胜土,要加强土能量,所以雨水养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可选择香椿、豌豆苗、荠菜、春笋、山药、土豆、玉米、芋头、甘蔗、桂圆等。这时候不要怕热量,多喝点甜汤,吃点天然甜味食品没错的啦!


惊蛰
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惊蛰养生原则是保阴潜阳,补益正气,多吃清淡食物,阳气弱的可以趁此时节适当选用壮阳补品。
饮食顺应清淡口味,避免肝火过旺,喜欢长痘痘的更要注意,可以每天多多敲打腿部两侧的肝经和胆经,疏肝养气,打下康健好底子。


春分
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养生也应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比如吃水产等寒性食物时,多搭配葱、姜、料、醋类温性调料,以达到阴阳互补平衡的目的。



清明
清明正是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除了利水祛湿外,还要适当滋阴补益,养血疏筋。
清明时节和秋天一样需要滋阴补益,多炖滋补品,如银耳莲子汤,能益阴柔肝菊花枸杞,有疏风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


谷雨
谷雨已是暮春时节,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明目,木生火,为即将到来的夏天打基础
风寒湿痹之人忌食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立夏
立夏节气之后,气温上升,饮食应以顺“心”为主。宜吃性凉多汁的新鲜果蔬和清凉饮料,这时候像西瓜、甜瓜、樱桃、火果等应季水果该吃吃,该喝喝。
火旺则泄耗木气,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胃气”。


小满
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在这个节气的养生中,应“未病先防”。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黑木耳、莲藕、草鱼、鸭肉等,忌高盐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


【芒种】
芒种节气之后,时令瓜果蔬菜更丰盛了,在饮食上,老祖宗还是建议清淡为主。
孙思邈提醒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糯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后头,年轻时厚盐重味,总会有偿债的时候。


夏至
夏至气温继续上升,是冬病夏治好时节,此时人体阳气最旺盛,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治疗虚寒疾病,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夏季是多汗的季节,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养气,多食咸味以补心。
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小暑】
小暑时节,是消化疾病多发季节,夜宵烧烤要适量,调养脾胃正当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暑降温。
这时候不要贪凉,啥饮料都加冰,冰淇淋每天不离手呀,冰饮最伤脾胃,脾胃又主运化,时间一长发现夏天吃的也不多呀,咋反倒增加了几斤松松垮垮的肉呢。


大暑
大暑天气更烈于小暑,伤津耗气,宜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盛夏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湿气充斥,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这时候绿豆汤、苦瓜排骨汤、酸梅汤、荷叶茶呀,根据个人体质适量整起来。


【立秋】
秋主肺,立秋后,虽依旧炎热,但夜晚气温开始下降,《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立秋后要开始滋阴润燥了,可适当多吃山药、莲藕、银耳、百合、梨子、花生、豆腐、豆浆、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山楂、柠檬、百香果等酸味水果都可以多吃。


【处暑】
处暑后,暑将退,伏而潜处。秋燥开始发挥威力,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吃水分充足的水果蔬菜,汤汤水水多喝些,就能生津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
肺气过旺会影响睡眠质量,这时候酸枣仁茯苓百合茶就可以多喝喝啦。
不怕麻烦的每天没事就敲打一下手臂内侧的肺经,宣肺理气功效非常好,预防呼吸道疾病,增强体质杠杠的!


【白露】
白露节气,夜间气温开始低了,早晚要添件外套。
秋燥加剧,多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泡茶煮汤,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秋分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肠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之前就肠胃不好的更要注意胃腹部保暖,以防引发肠胃炎或加重旧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非常注重调和阴阳。这时候枸杞、山药、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应当多搭配食物来吃。


寒露
寒露节气的饮食调养还是接续秋天的主题:滋阴润燥。可以开始为冬天储蓄能量进补了。比如增加油荤肉类蛋类的量,但辛辣生发的辣椒、葱姜蒜类还是少吃。


【霜降】
霜降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按中医理论,四季交替为脾脏功能旺盛时期,这时候饮食更要多样化,粗细要搭配,宜多食红薯、玉米、芋头、土豆、豆制品等。


立冬

立冬要开始正式进补啦,以“养藏”为主。
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放开胃口可以开吃啦,牛羊肉、人参鹿茸、鸡鸭炖八珍整起来。这时候不要担心热量高的问题,当然均衡饮食最重要,新鲜蔬菜不可少。


小雪
小雪节气后可以适当减少户外运动,避免阳气的消耗。这时候要开始多聚养阳气补气血啦!
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
像黑豆、黑米、黑芝麻、黑荞麦、紫玉米、香菇、紫甘蓝、乌鸡、甲鱼、墨鱼、动物肝脏等黑色食物养肾补血非常不错。


【大雪】
中医养生的角度,大雪是四季中“进补”的最好时节。
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的方法,继续多吃温阳食物御寒。


冬至
俗话话:“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立冬至立春,是冬天“进补”的最后一段时期。
中医理论中,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经过秋冬的大补,冬至后的进补应注意“有的放矢”,切莫“多多益善”。


小寒
小寒时节饮食以温补为宜,多吃像糯米、小米、山药、白萝卜、莲子、薏仁、芡实、芋头等可以温养肾阳、健脾滞的食物。


【大寒】
古人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大寒过后就要立春了,水生木,适宜温中散寒、补虚益血,春节时期聚会增多,大鱼大肉要适量。


  古人有云:“食酸咸甜苦,皆不得过分食。” 是告诫人们,养生中对五脏的食物进补要适中,不可过度。
  四季能量各有盛衰,根据季节细分24节气,用饮食和好习惯让身体的阴阳五行能量平衡流通起来,身体才会更健康
  希望传统国学文化、中医文化繁荣昌盛,给我们健康生活带来更多助益!
  -------------

  体知刚开始学习易学传统文化,对于八字命理紫薇斗数风水堪舆面相手相六爻梅花奇门遁甲、中医文化等都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和同样对山医命相卜刚兴趣的易友们一起学易,相互探讨,共同成长。

||    一起来学易呀,每天进步一点点,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命修运,成为更好的自己。||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养生也支棱起来啦发布于2024-04-07 13:45: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