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炬成阳-学、科学哲学古典文化




什么是“惯性”


惯性,首先大家想到的应该是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初中义务教育物理课本有讲:“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惯性定律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而“惯性”并不等于惯性定律。“惯性”术语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开普勒,后经利略、笛卡尔等人不断完善,“惯性”描述的是一种物体的固有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始终伴随物体的一种存在。


天体“惯性”



华夏古人很早就发现天体在不断的运动,《易经*象传》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天的特性是健,健即运动不息,天有健的特性,亦是天的“惯性”,但健并不只代表天,所以易经的学问纳天地而并不限于天地。《尚书·尧典》言:“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古人将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群,分为二十八星宿周天360度而分二十四节气,节气为气的时间波动变化规律,健是天体运动的惯性,所以时间与运动密切相关,即惯性与时间亦密切相关。

西方理学则通过万有引力、能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等不断完善和描述星体运动。其中比较完善的有共核惯量守恒:天体运动的任意一个共核系内的公转、自转、自由落体、自由抛体、引力捕捉、引力弹弓效应都可以确定为共核惯性运动,这些运动的统一特征就是在任意时刻任意轨迹点上都始终保持共核惯量守恒,且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实现互化,外力消失后依然保持共核惯量守恒。



生物“惯性”



在地球上有两个物种有高度组织和分工明确的结构体,蜂群和蚁群。以蚂蚁为例,蚂蚁根据不同的角色和功能进行分工,蚁群由蚁后、工蚁和兵蚁组成。蚁后负责产卵和繁殖后代,工蚁是群体中最多的一种,负责采集食物、照顾幼虫和修建巢穴,兵蚁则主要负责保护整个蚁巢免受外界威胁。每个蚂蚁都具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共同为整个蚁巢的生存而努力。蚁群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结构群体,同时如果危难加临时又会形成以蚁后为中心的结构性群体,这是其相较于当今人类群体结构高级的地方。

根据科学研究,蚂蚁通过化学信号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使得它们能够高效地协作和适应环境变化,也基于此给他们带来了惯性“死亡螺旋”。蚁群行动路线几乎是没有规律的,通常是最强壮的兵蚁,选择的路线。当领头的兵蚁身体出现问题(失去方向感)或者失误时,它一旦向后迂回,就会踏在自己或者其他兵蚁释放的信息素的路径上,这样它就会由“领头”的蚁变成“跟随”的兵蚁。此时,一个怪圈就形成了,由于蚁群不停地在这个圈中行走,信息素始终存在,所以它们不会停下脚步,而它们还以为自己是一直在前行。随着体力的消耗以及得不到食物的补充,不断地会有兵蚁死去,直到最后所有的兵蚁在这个怪圈中活活得累死,这就是蚂蚁的“死亡惯性怪圈”。生物中的惯性怪圈诸多,科学家们做过很多实验,比如“跳蚤实验”等。


思维“惯性”及其行为



思维惯性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习惯性地采用已有的思维方式、经验和观念进行思考,而不能尝试新的思路或方法,这种惯性思维可能会导致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的选择受到限制,甚至会阻碍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阿伯特·卡米洛是一位著名的心算大师,从来没有失算过。有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出了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下一站又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还有......”“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您算出火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失算了。

俗语讲:“江山移改,本性难移”。人类思维因价值观、环境、生活习惯等会形成定式。这个定式又生成行为,比如抽烟、喝、网瘾等皆是“惯性”行为,很多人的拖延、悔恨、享受、畏难等也是“惯性”行为。同时,这个定式又与行为、情绪互相作用,而导致对事件的抉择与判断,最终形成结果。这个结果又决定了这个人的发展规律,实质这个决定并非人类自性的结果,而是“惯性”的结果。

如何突破思维惯性,春秋时期,史伯对恒公即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同裨同,物乃弃矣。”意思为: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什么叫和谐呢?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不断叠加,用尽之后就毁了。用现在科学界科学文词解释即为扩大维度。比如老子云“君子不器”即是说明要不断提高维度,又比如双宇“融灭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五行“惯性”



《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生活中水的特点是水往低处流,所以五行中水的惯性是向下的、滋润的;生活中火的特点火炎是向上烧的,五行中火的惯性是向上的、炎热的;生活中树木的特点是弯弯曲曲又生发、生长的,五行中木的惯性是曲直的、生发的;生活中金属的特点是杀伐的、变化的,五行中金的惯性是肃杀的、变革的;生活中土的特点是种植的、生养的,五行中土的惯性是承载的、生化收获的。

周敦颐云:“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之生,各一其性。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万物各类其性。当天地初分的时候,各种事物因为各自所感受到的气已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惯性,先贤将它分为五类,分别为金水木火土五种属性,以万物类比而论,如老虎勇猛嗜血、兔子柔弱安静、植物蓄势待发、兵革寒冷而肃杀等,也正是这种惯性决定着它们未来的发展变化。


命运“惯性”



命运一词包含命与运,运分为运与气,即五运六气,五运即金水木火土,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命又分为性与命,性为固有属性,可以理解为先天“惯性”,命为应对措施或所处外在环境。所以命运一词,一者是表达性的惯性在天地五运六气中的呈现,二者是表达命这个应对或外在环境在天地五运六气中的变化而生成的惯性。

知晓了命运的真实内涵才有利于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对规律的把握。

人命受六根的迷惑,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又生六识与六尘,六识六尘生情绪,这是六根的惯性。比如人开心了有幸福感,不开心了有痛苦感,有愤怒、有憎恨、有喜爱、有忌怨等。人类大多时间在情绪惯性中游走,所以形成了命运。

又因人对命运的误解,不明白命运实际是让人去应对这个外在环境或这个外在情绪而发现生命的意义,以至,命运成为了一个宿命论。


结束



老子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则不受六根之扰,不受六根之扰而能正确的应对或知晓“道”的规律,即为复命,复命即不落后天惯性。“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业亦为后天惯性,这个惯性不因生命状态不在就消失。《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征得。”六祖慧能:“即心即,惟愿更无疑虑。一切诸法,在自性中。”性乃本性,本自具足,是为先天惯性。






往期回顾


01 |知易世界命理大赛须知
02 |什么是运气?
03 |现代科学可以从玄学中借鉴些什么?
04 |为“算命”正名——第一届知易世界命理大赛
05 四柱算命的科学原理?


END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事物“惯性”论发布于2024-04-27 0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