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尊精读



  我特别要提醒大家,宗是有流弊的,所以大家要同时参考天台宗的修持方法,以及密宗黄教宗喀巴大师著的《菩提次第广论》,还有永嘉禅师的《永嘉禅宗集》


  这位永嘉禅师,把天台宗与禅宗的精华加以综合,明白地指出,凡夫,一定要修到“三身成就”——法身报身化身圆满


  证得法身,有断德,能断除一切烦恼、一切习气


  报身也叫自受用身,自己受用。比如我们有一个身体在,是因法身的无明而转化所生,是报身。如果悟了道,修成功了,就转成自受用身。自己具有五种通,智慧圆满,有五种妙用。有智德,有大智慧福报


  化身是他化二身,为一切众生化身千百亿,教化度人。他化二身有大恩德,大慈大悲。


  永嘉禅师又说:


法身不痴即般若

般若无著即解脱

解脱寂灭即法身。


般若无著即解脱,

解脱寂灭即法身,

法身不痴即般若。


解脱寂灭即法身,

法身不痴即般若,

般若无著即解脱。


  当我们修证法身时,要注意,不要痴迷,许多人执着空的境界,人我皆空一直定下去,往往会贪恋其中。


憨山大师讲“荆棘丛中下足,月明帘下转身难”,在清净境界里,做不到转身入世。所以做到法身不痴,就是般若,是大智慧。


  永嘉禅师在《永嘉禅宗集》中,分十章来叙述见地、功夫与行愿,其中第八的简示偏圆,及第九的正修止观两篇,尤其须仔细研究。


  《指月录》卷六,圭峰禅师作《禅源序》略曰:


【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此云思惟修,亦云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


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


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明为禅。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


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述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说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


  懂得这个道理叫禅理,忘情是没有妄念,没有烦恼,心空了。情代表情绪妄想、妄念等等。契之是证入。


  唐末禅宗的情况,已流于多说禅理,少说禅行的趋势,所以今天随便讲禅宗,那更不是禅了。自唐宋以后,毛病已出来了,圭峰禅师看不下去,才作《禅源》这本书。


【今时有人,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


然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


若真论本性,即百真非妄,无背无合,无定无乱,谁言禅乎?】


  有些人只晓得明心见性的道理,却根本不懂这个道理是要实证的。


  在《指月录》这本书中,记载古代禅德,如何见道,如何修持用功夫,如何行愿,统统讲了。前人留给我们的法宝太多,只是我们自己没有用功,没有去看,更没有去研究,自己智慧没有开发,所以看不出宝藏嵌在泥巴墙壁上。每个有成就的人都很慈悲,把东西留下来给我们,希望能帮助我们学有成果。


  古人观心的路线,所谓三际托空,是很简单的。打坐时,什么功夫都不要用,只要能够在前念过去,后念未起时,保持中间这一段空,就行了。由这个起修,自然会了解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公案。若做不到,就假装中间这一念空了也可以。这一点假装就是种子,由这个种子自然会开花,会结果。这几句话很重要,很重要。


  《指月录》卷一: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佛说的话中,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正法眼藏”这句话,可以参考夹山说的:“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见地、修证、行愿,也都在里头。所以夹山的弟子洛浦说,先师意,简直没有人知道啊!


  前面提到,心境如果能做到三际托空,永远保持如此,夺人不夺境——人空境不空,就可以证果,也可以发神通,还可以了分段生死。当然变易生死仍未了,这一段须特别注意。小乘可了分段生死,不能了变易生死。再进一步的人,可以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而大生死——根本无明,并没有破。



《如何修证佛法》未完待续


南尊精读


每日经典,持之以恒


相信持久的力量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南怀瑾视频儒释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释&参禅要参考的两部书发布于2021-07-07 2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