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尊精读


楞严经》卷八提到十种仙。


  一般攻击《楞严经》为伪经的理由是——印度没有仙,只有中国才有。实际上印度修仙道的婆罗门教,比教还早。比如“唵嘛呢叭咪吽”这个子,在南非、南美等地,几乎全世界都有人念,但并不是中国传过去的。这个时代搞学术文化的人,常闭门造车,闭户称王,令人感叹。


  佛在《楞严经》卷八说这十种仙道


【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这十种仙,只在心的方面修炼自己,没有大彻大悟证得菩提,他们掌握到了生命存在的关键,活一千岁一万岁都办得到。


但这只是轮回妄想的流转,没有明心见性,还是会堕落的。如果能明心见性,那就对了。执着了方法为究竟,那就不对。不明心见性,什么都不对;若证得了菩提,什么都对。


  再讲天道:“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有些人不会眷恋这世界,不像仙道的人想活上几千岁、几万岁,可是妻子的恩爱舍不掉,有这种思想的人很多。


但有些人可以做到:“于邪淫中,心不流逸”,儒家的方法也如此,不管干什么,心没有散乱。“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像这样有相当修养的人,命终后,可以超越这个娑婆世界,往生到天道的四天王天(见书末附“三界天人表”)。然而还是在欲界中,称六欲天。


  六欲天的天人,寿命比我们长太多了,而且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痛苦烦恼。他们福报很大,所以都是做善事、修善行、做功夫的人往生。因为没有离开男女的欲念,所以叫六欲天。虽未离欲念,但已将欲念升华到很高的境界,所以能升到六欲天。


  《师地论》卷五《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云:

【一切欲界天众,无有处女胎藏,然四大王众天,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如五岁儿歘然化出。】


    《起世经》卷七《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如此记载着:


【诸比丘,彼于天中或在天子,或在天女,或于坐处或两膝内,或两股间忽然而生,初出生时,即如人间十二岁儿,若是天男,则在天子坐膝边生,若是天女,则在天女两股内生。】


    至于色界天的天人则由父亲生,头顶裂开而生出来。天人头上都有花冠,死前花冠先枯萎,这时天人、天女都哭了,这个人快死了,要堕落到下界去了。到了下界变成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人还觉得自己很伟大呢!


  人类靠两性关系生下一代,欲界天人行欲时,如《起世经》卷七《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云:


【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时,根到畅适,亦出风气,夜摩诸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诸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


    色界天人彼此以眉目传情就可以;无色界天人,彼此连看都不必,只要彼此意念一动,就生下一代了。


  若把描写三界天人这一部分佛经资料集中起来,当作小说写,变成一部新的宇宙生命观,一定很吃,也很可观,可惜我们没有兴趣这么做。


  修持到达初,才能往生欲界天,何以如此?因为在初、二禅之间的人,欲念还没有完全断,只不过最后那欲念属于思惑了,只是风流而不下流,看看,觉得很美而已,没有邪念。这是情,情属于思惑,一样是贪瞋痴。


  说到痴,古代高明的文学家,如清朝龚定盫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怜花,多美好的句子。又如宋朝黄山谷的诗:“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这两句诗,若拿佛法来看是思惑,是感情思想上的烦恼,是生死的根本,轮回的根本。当然这已经升华得多了,欲念是最粗的,所以欲念不断,不能证果。


  如何断欲?佛只先教我们过午不食。过午不食有几大功德


第一,不昏沉;

第二,断睡眠;

第三,断情欲

第四,身体清明


  断欲除了这个方法以外,佛没有教别的,但是断欲是最难的,很少人真正能把欲断了的。年轻人打坐,刚刚把功夫做得好,情欲就来了。没有情欲时,打起坐来,半在昏沉半睡眠。这怎么办?要靠炼气,所以,十念中第八项“念安那般那”,非常重要。


  佛教有两大宗派,特别提出炼气以求定。一为天台宗的调息、数息、听息(参考书籍:《摩诃止观》、《大止观》、《小止观》、《六妙门》);


另一为密宗黄教,创始人是宗喀巴大师,他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强调,做功夫要注重调息。尤其红、白、花教更注重炼气;所谓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等,炼好了以后,才能证得菩提。


  为什么“息”这么重要?


生命的四大——水火风,其中:骨头、肌肉属地大,不大好下手修炼;水大属血液,属于液体类,从这一步下手修炼也很难,不过,功夫做好以后,水大自然完全净化了,此时血液流出来是白色的乳汁;至于火大,功夫到了相当的火候,三昧真火发出时,百病皆除,可长生不死。


  总之,四大中最重要的是风大,就是呼吸往来的气。一口气接不上来就会死亡,所以气最重要。念头与呼吸有很大的关系;


思想越散乱,呼吸就越乱;思想细了,呼吸也跟着细了。到鼻子不呼不吸时,才叫做“息”。所以打坐做功夫,调不好息,谈不到得定;


也谈不到止观的止;充其量,只不过有一点影子而已。打坐后身体变好,并不是你方法修得好,是静坐中,无形中在调息,气息变细了,身体便转好一点,如果我们把意志专一起来修持,那效果就更大了。


  由初步起修,到证果成罗汉,再到成佛,不论大小乘,都不离这个安般法门。佛在《增一阿含经》中,由罗睺罗的报告,已露消息给我们,只是我们没注意到而已。


  成道不成道暂时不谈,活着能少病少恼,走时干脆利落,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已是第一等人了。


借着炼气修气,最容易达到这个目标。炼气只是初步,因为真息并不是气,这个初步的方法,等于靠火柴来点燃一个东西,使它燃烧。所以密宗称之为“燃法”,是靠我们后天的呼吸,来点燃与生俱来,本有的原“炁”使其发挥功能。


  有些人打坐时,身子会自然地摇动起来,那是因为身体里头有问题,气在动,走到有毛病的地方,自然就摇动起来,趁现在还健康的时候开始炼,不要等到病入膏肓再开始,就来不及了。


《如何修证佛法》未完待续


南尊精读


每日经典,持之以恒


相信持久的力量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南怀瑾视频儒释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释&炼气的重要性发布于2021-07-07 21: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