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尊精读


  在《大涅槃经》卷二《寿命品第一》之二中,说了个偈子:


        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

        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


  那是说一只瞎了眼的乌龟,在大海里漂,正好碰到一根浮木,木头上有个洞。这只瞎眼的乌龟,就正好把头穿进这个洞里。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巧合!我们生而为人,就有如“盲龟遇浮孔”般的稀有难得。至于想生,那就更难了!


  天人是由四八定修来的,四禅八定修成了,往生天道,但还未跳出三界,还是在三界中转。我们动辄谈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谈何容


  打坐修定是共法,并非佛家才有,每个宗教外道魔道,都讲打坐。功夫做到了,可升华到欲界天,或阿修罗道去。升天界也并不容易,升天道要有见地才行。


  下面参阅“见思惑与三界九地、断惑证真之关联”。(如附表见最后一页)


  见惑:是指思想观念上的烦恼,也就是见地上的烦恼。见惑在俱舍论中,归纳成八十八个结使。如绳子打结,解不开。学佛的人嘴里讲空,心结却始终打不开,“结”字译得非常好。为什么结打不开?因为气的关系,气质变化不了,所以结打不开。


  身见:对身体的执着,包括身体上的各种痛苦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忙了一辈子,为这个身,最后它还是要腐烂,变一滩脓水。可是,谁不爱此身呢?许多痛苦都是因为身见解脱不了。


  边见:一切哲学思想都属于边见。


  邪见有许多思想学派,和美国嬉皮,最近性观念开放等,都是邪见。邪见,就是偏见。


  禁戒取见:因戒而生取舍上的偏差。


  见取见:各人所执着的主观成见不同。


  疑:不信任他人。慢与疑两者联在一起,总以为自己对,别人不对的心理,就是慢疑,每个人都有。


  其他的贪、瞋、痴、慢从略,大家自己研究。


  上面所说的,就是属于佛法的心理学


  普通的心理学,是讲现象的分析和研究,越发展越细。佛教的心理学,如八十八结使,唯识宗的《百法明门论》等,是道德的心理学。它有一个前提摆在那里:就是说只有证道者的心理才对,其余的都不对。这是至善的、纯善的心理学。唯识是了不起,现在这里谈的心理,还是大原则,如要一条一条分析起来,就不胜枚举了。


  有心宏扬唯识的人应该留意,不要关起门来称皇帝,以为只有佛家的东西才了不起,普通的心理学也有它的道理。我们修行,就是要检查自己的心理,这就是见地。心行做不好,乃至对人处事的行为改变不了,就算是功夫做好了,也没有用,充其量也不过是大海里头的一个盲龟而已。


  这个见地也涉及了行愿,修小乘的行愿,要证得罗汉果位,不但功夫要做好,心理上必须要去掉这些见思惑。


  九地:三界中又分作九个程序,这个世上的人,是欲界“五趣杂居地”,也就是天、人、畜生、饿地狱这五类,都住在这里,是凡圣同居的地方;再加上色界与无色界各四地,共有九地。


  思惑:指思想方面的发展。如有人写佛学方面的文章,可谓“文章华丽、考据精详”,但是毛病落在思惑,也就是思想没有搞清楚。又如我们打坐,有时偶尔撞到定境,能思考的那个就想:嗯!这大概就是道吧!他却不知这一点念就是思惑。所以,见与思是两个不同的成分。


  未证得菩提以前,都在三界中转。这里自己去研究,做心得报告。这一章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思想、见地一有偏差,就已经落在凡夫境界中了,自己还不知道。


  在断惑证真的四果中,断了见惑粗的观念烦恼,才是预流果,又称须陀洹果,也就是初果。


  一来向:断思惑初地之一品乃至五品称斯陀含向,也是一来果的候选人,又称斯陀含果。斯陀含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五还人间”,升天,再下人间,如此来往五次,就不再来人间了;但另一种说法是,死后升天,再下一次人间,就不再来了。


  所以在教理上说,认为立地成佛是做不到的。证罗汉果也不容易,须看我们自己的修持功夫。


  关于见思惑,三界九地与断惑证真的关系,在《俱舍论》中都有提及,可以作参考。所谓“论”不是佛说的,是一些菩萨修证成果的经验,记下来告诉我们。


  佛在世时,人的社会不像现在这样复杂,所以佛在《阿含经》中,教了这几个法门,许多弟子们,当场就证得了罗汉果。但是,后世人何以成道难呢?


  我们想修道证果,见地不能不弄清楚。光修道不通理是没有用的,功夫做得再好,不通理还是没有用。现在许多所谓教主,功夫做得很好,可以发生各种境界,但要走的时候,还是脑充血、糖尿病。这些人都是讲究做功夫,而理却未通达。


  反之,光通理,不做功夫的人,则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尽管此身之可恶、虚幻,但是为了这几十斤肉,却很难安排。所以光做功夫,见地不到不行,行愿不到不行;光有见地,修证不到也不行。


  禅定功夫做得好,才能升天,但一般人升天的第一步都做不到,为什么?因为男女关系断不了。所以小乘果位,先从基础来讲。不只男女关系不可以,连遗精、手淫,乃至所有的自慰方法,或者意淫,都不可以。所以小乘第一条戒律戒淫


  不漏精不是指漏精液,修持的人应该在没有发动精液以前化掉它。道家广成子说:“情动乎中,必摇其精”。心中有一念,感情一动,精气已经在散了。精的道理是这个精,不是精虫的精。何况还有遗精(道家称漏丹)、手淫、自慰等。基本上先要守住这个戒,但据我所知,一般人做不到,打坐坐了几天,又垮了。


  其次是饮食。有许多人功夫做得好,但肠胃吃出毛病,又搞坏了。


  这些道理都知道对治以后,佛经上告诉我们,佛的弟子们三天、五天或七天以内,就证了阿罗汉果,是绝对有的事。所以立地顿悟是做得到的,要点是务必注意守戒。


《如何修证佛法》未完待续


南尊精读


每日经典,持之以恒


相信持久的力量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南怀瑾视频儒释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释&见惑?发布于2021-07-07 21: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