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尊精读


 第一“”:这个念佛,并不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虽与净土宗同一原则,但修法不同。据《阿含经》所述,这是心心念念仰慕、追随、信奉、追求佛的成就,以佛来警策自己的一种法门


  慧远法师创立净土宗,采用净土三经,其目的是求长生不死。慧远在出家学佛前,学的是家;后来觉得,道家求长生不死的修炼方法不够究竟,所以转到佛法里追寻,结果找到了精诚一念,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他便采用这个法门,创立了净土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说是长生不死,但没有彻底“了”生死。要往生那里再继续修持,成就了以后,再到十方世界度众生。这是大乘路子,同时也包括了小乘的念佛法门。


  此外,密宗的念佛法门最多,譬如毗卢遮那佛修法、普贤如来修法、上乐金刚修法、喜金刚修法等等,都是念佛法门。


  这里我所讲的念佛,是广义的,包涵极广。狭义的,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那只是一个方法而已。


  第二“念法”,也可以成就。现在一般人不能把学佛、佛学佛教三者合一,真能合一,就是念法。譬如我们都知道“无常”、“苦”、“空”、“无我”、“十二因缘”,“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这些学理就是法。我们只晓得这些学理,而没有把这些学理,用到自己身心上,没有和修证配合起来,这就没有“念法”。


  孔子所讲“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就是念法。把佛学的理,应用到身心上来,这是“念法”的法门。


  第三“念僧”,圣贤僧。如马祖、百丈师如何出家?如何参禅?如何成道?或憨山大师的修持经过,我们佩服他们,模仿他们,就是念僧法门,先辈的圣贤们,走什么路子,有什么成就,我们依法修行,就是“念僧”。但现在的人们,非但不看前辈修行传记,不学习他们的修行;即使看了他们的传记,也用客观的眼光去研究它,甚至批判它,这不是修行人应有的态度。


  第四“念戒”。念戒也不容,大陆上以前每个阴历的初一、十五,必须诵戒,非常隆重。每个家人自己犯了戒,逐一作忏悔希望不要再犯。至于念戒,和诵戒不同,一条一条都要熟记于心,连开步走,或做任何事,都要念着戒。这样,你的行为,处处都是合于法度,心心念念如此,做得到吗?戒又有遮戒、性戒的差别。因时间、地区不同,可以权宜变更的戒条,叫做遮戒。但是像杀、盗、淫这三大戒,是永远不能违犯的,这些就是性戒。


  念戒,就是随时严重地告诉自己要守戒,看住自己的思想、念头,只能起至善的念头;至于坏念头、恶念头,绝对动都不能动,以免犯戒


  年轻人若真做到,七天规规矩矩念戒,一定会证沙门果。证了这个果位后,修持的路就好走了。但是,后世修念戒的人很少。


  四无量心也在戒的范围,经与戒是合一的。学密宗的人,守戒方面就更严谨了。每次修法,先修四无量心:众生一切的痛苦,自己来担;修法不为自己修,希望修成了以后能度众生;所有的功德回向众生,自己完全不要。发菩提心、四无量心等等,这些都属于念戒法门。最近到处都流行密法,东传一个,西传一个,但是基本道理都没有。搞得我“可是无关却有关”,只好不看了,实在看不下去。真正的密法,在心理的行为,道德的反省上,都是非常严肃的。一般人听到密宗,都想到男女双修,把密宗给糟蹋了,也糟蹋了佛法。任何一个宗派,都不是这么简单的。


  第五“念施”。施即布施,念舍,一切都要舍,如拾得引用弥勒菩萨偈子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这也是布施。念施谈何容易!大乘佛法第一个讲布施,布施最难修。中国文化中提到游侠的仗义疏财,财物拿出去没当成一回事;自己没有钱,却要给人,这也算得上是施。我们一般的施,往往是有条件的,不是求功德,就是求名利。如能一切都舍,舍到最后就空了,那就证到了空。这个法门还包括很多。


  第六“念天”。西方宗教有天堂之说,那是正确的修天道,不是不对,不要看不起西方这个法门,学佛的人,不应该对西方宗教有偏见。《金刚经》上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各个宗教的真理,都是对的,只是证道的程度有深浅,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况且佛教小乘,也有念天法门。


  怎么修“念天”呢?说起来难为情,我们一般人修持,死后能不能升天,还是个问题,更别谈往生西方了。苏曼殊说:“升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


  由“念天”来说,与我们有绝对切身的关系;四禅八定最高的果位,并没有脱离三界天。所以真想成佛,跳出三界外,可真太不容易了。


        第九讲


    孟子的浩然之气

    见思惑和结使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

    六欲天道

    断欲及炼气调息

    及密宗的修法



  若将佛法的要点归纳起来,我们就了解,大乘与小乘是分不开的。而修行是以见地、修证、行愿三方面并进,以求自己证果;决不是学学静坐功夫就算了,那只是玩玩而已。所以要先提出南传小乘经典,《增一阿含经》“十念”,作为修行基础。十念的方法是一个大原则,由这里再发展成八万四千种修持的方法。


  《增一阿含经》的十念法门中,第一是念佛。它包括了净土宗、密宗所有诸佛菩萨观想方法等等。第二念法,第三念僧,都有很多道理。我们只能简化扼要说明,希望大家自已去作深入研究学习,不要只当故事听,辜负了我的讲解,也辜负了你自己。


  十念的“念”字,与《楞严经》五阴解脱妄念的“念”,是有分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这十个方法中,除念身外,其余均属精方法之修炼。念身,包括修白骨观,以解脱这个肉身给我们的麻烦。其中的念安般,是呼吸精神互相配合。


  读书不能只用眼睛,应该别具慧眼,须顶门上另有一只智慧的眼睛,用智慧去看。《增一阿含经》特别强调念气,因此,由佛的公子罗睺罗,特别报告自己证罗汉果的经过。其他方法则没有特别报告,由此可见念气的重要。


  我们的精神、身体都很差,做功夫几乎很少有人上路。就连静坐,也少有人能将妄念清净下来。换句话说,如果能用炼气法门。像罗睺罗一样,较易得成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佛法传入中国前,有一位圣人,也早就提出炼气的道理,那就是孟子。他在《公孙丑篇上》的养气中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学佛者不要轻视他家,天下真理是共通的。学佛的更要清楚,大乘菩萨是以各种不同的化身,各种不同的教化示现,孟子所提的养气,是大有道理的。修安般法门者,应注意孟子的话:“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如果精神与气不能配合,想不生起妄念,绝对做不到。


孟子在《尽心篇下》中,提到养气做功夫的秩序,说到由一个凡夫,做到圣人,有一个程序:“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说到大乘与小乘,二者的差别在哪里?学大乘菩萨道,如果不以小乘作基础,免谈。像现代人的学佛有个大毛病,动辄谈大乘,其实连基本——人乘都没做好。五乘道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大乘不是那么容易的。先不谈小乘的声闻、缘觉有没有修好,一般连人乘的修养都有问题。人乘的基础应先打好,把四书五经研究了再说。大乘与小乘的差别,就在见地、修证、行愿的不同。


  十念,只是修炼的方法,至于如何修证到罗汉果,不是光凭炼气就可以的。为何不能修证到罗汉果?是心行不够,心里的烦恼妄想习气的根,转化不了,见地不到,修到小乘极果的罗汉果谈何容易!人死后不堕落,再得一个人身都不容易。佛经上形容,要得人身,如“盲龟遇浮孔”。


《如何修证佛法》未完待续


南尊精读


每日经典,持之以恒


相信持久的力量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南怀瑾视频儒释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释十念法们总结发布于2021-07-07 2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