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法华》和《庄子》的寓言

    五千比丘离席

    分段及生死

    弹指八万四千

    《序品》——东方现瑞

    《比喻品》——火宅三车

    《信解品》

    《药草喻品》

    《化城喻品》



  我在闭关中,有朋友来信,我用阳明的两首诗代为作答:


    见说新居止隔山,肩舆晓出暮堪还。

    知公久已藩篱散,何事深村尚闭关。

    乘兴相寻涉万山,扁舟亦复及门还。

    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


   “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这两句好极了,莫非你推辞,不想见我,有这么一个责任的味在里头。


  我们这堂课,重点在讲如何修证法,不是讲佛学,也不是讲普通的佛法,是讲学佛修证的路线。我们的纲要已提出来了,就是——见、修、行,三位一体。


我们可以拿这三个纲要读一切佛经功夫作不上路,是见地不对;见地不对,理不对,行愿没有到,功德没有圆满


换句话说,见地为什么不到呢?


是修证没有到,行愿没有圆满。


行愿为什么没有到?


功德也没有圆满呢?


因为见地、修证有问题。三位一体,不可分的。


  以后,我们会花一点时间,纠正打坐盘腿的姿势。刚才我看见几位坐在那里,姿势都有问题,外姿尚有不对,何况内在。


  《法华经》与《楞严经》为宗的两大经典,但我们今天讲课并不限于禅宗,也用不着走禅宗的路线。


我们学佛应选对修证有利的路子走,管他禅不禅,不要有门户之见,不要认为禅是至高无上的,也不要以为有哪一个宗派是至高无上的。所谓宗派的分别,都是方法的分别,基本上仍是一样。


  《法华经》与《庄子》一样,是讲故事的。现在人认为,《庄子》专说一些无边际的话,是一些幻想,这是错误的。所谓寓,就是寄,有寄托的,等于打丫头骂小姐,是有对象的,不是乱讲。


最近百多年来,翻译西方儿童故事、小说,很多都是先由日本翻译,再传过来。比如哲学这名词,也是日本翻译过来的。


如此一来,这些幻想小说,就借用了《庄子》的“寓言”,所以年轻同学先读了《伊索寓言》,然后再看《庄子》,也是寓言,就认为与西方的幻想小说一样,这也是因果颠倒了。


  《法华经》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几乎找不出其他东西来。可是你要注意啊!


本经典自南北朝以来,影响中国文化非常巨大。《僧传》、《神尼传》的这些高僧们,修法与《法华经》有密切的关系,与禅宗也大有关系。


  《法华经》的《序品》,把最重要的摆在前面。佛这次讲经不同了,又是放光,又是动地,高明的弟子知道,佛这次要说大法了。但是有五千比丘,过去也跟佛很久了,反而走了,不要听,觉得佛今天说得不对,认为过去的才对。


因为佛过去讲的是断惑证真,断去烦恼妄想,证得真如自性。这是小乘佛法,所谓四谛、十二因缘等等的法门,可以证得罗汉果。


但是佛今天却用另外不同的说法,因此这五千比丘、比丘尼就走了。换句话说,他们落于小乘道,走小路,只晓得空,还谈不上妙有,不晓得缘起法门,佛经上称为——焦芽败种。芽烧焦了,种子不能发,结不成果。


这五千弟子走时,佛默然,让他们走,也没说什么。走了以后佛说:“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意思是,留下的这些人,是可以承担大法的。


  第一品——“东方现瑞”,这是我定的名称。原始的翻译没有分品(佛经称品,普通书籍称章)。


例如:《金刚经》三十二品,是昭明太子将其按品分章,当佛经讲一个法门时,有时提的是西方,比如讲净土宗,一定提西方;《法华经》讲东方现瑞。


这是什么理由呢?


又是一个话头


什么叫话头?


这就是话头。


  参话头,大家不要搞错了,以为是拿个小问题,在心里嘀咕,一天到晚嘀咕,以为这样叫参话头,这样是闹笑话。


佛经就是个大话头,为什么从东方现瑞?


讲到涅槃境界才是西方现瑞。


喜欢研究《易经》的朋友,对这个方位的道理,要多注意,这是相关的,不是偶然的。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所以那五千比丘非退席不可,听不下去。


那些比丘专门出家修道,结果佛讲真正的佛法就在世间,也不离出世间。世间与出世间无所不在。


“是法住法位”合于道,本来在的。“世间相常住”永远合于道,不一定出世才能够成道。


《如何修证佛法》未完待续


南尊精读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南怀瑾视频儒释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释&大话头发布于2021-07-07 21:39: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