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根本地 亦复是眷属

说言唯眷属 非是根本地


但是你要知,乃至超过无色界,到达大菩萨,大罗汉的境界,还离不开它耶。你要起作用,还要这一口气才行。


所以这是根本地。有一种说法,这个风息作用,与菩萨境界身外身不是根本地,但是有很大的关连,是眷属。什么是眷属?


你的老婆、你的儿子,这个叫眷属嘛,属于你的。可是老婆、儿子毕竟不是你,不过是暂时归你之所属,并非你之所有。


甚至我们这生命,这个肉体,也是暂时租用的,并非我们之所有,这是眷属啊。说言唯眷属,非是根本地。根本是自性


欲使彼舍性 在于根本地

阿那般那念 应当在八地


你不要小看这本经典,他说修出入息到达了八地菩萨的境界。当然成了以候就不用搞这个了。


所这唯眷属 如是说舍根

知彼安般念 唯在于五地


他说修这个法门,只是一个眷属的作用,叫做助道,帮助你进步。


其实这个道理是舍根。放的下,丢的掉。进一步就要丢。知道这个安般法,加上舍的作用。这个法门,达到五地菩萨的修持都需要的。


问:前面讲八地,为什么这里是五地?


师示:讲原则可以达到八地的境界,都在这里头。讲它的眷属作用,拿来作助道品,只在五地。


此定在五地 依是处回转

欲中间未至 及后二眷属


到了那个境界功夫变了,佛的眷属一直到八地以上,到成佛。如果严格讲起来都有用。


最上顶四 彼虽有舍根

无有于彼身 净治毛孔道


最上顶到达四禅天的境界,一直到无色界那个边上。彼虽有舍根:必需要丢掉。


因为已经没有四大的肉身,无形相,无色界嘛。就不需它来清理每一个细胞,每个毛孔。转变这个身体了。


第四及眷属 彼中说二种

报生与长养 唯无有依风


第四禅以内的境界,把修安那般那作眷属,作助道。其中有两个最重要,就是我们的报身,需要这身体,乃至借用这个气的修练。


就如道家所讲的可以长生不老,却病延年。这是长养。唯无有依风:要空,必须依风大安那般那来修。


出息与入息 是风名为依

以身极厚密 无依说二种


依靠出息与入息而达到定的境界。以身极厚密:这个色身很难转,很难变化


所以中国儒家讲学问之道在变化气质,这个气质很难变化。


佛说出入息 四禅正受刺

亦言咽喉处 明知有所说

是彼眷属故 亦以禅义摄


所以佛告诉我们要修出入息,以这个起步。真到了四禅天的境界,这个出入息没有调整好,还是有障碍,不能得定。


我们中国人讲三寸气不来就死了,咽喉这个地方不过两三寸之地。所以这一关叫做生死关。喉轮这个气脉很难打通,所以密宗称为受用轮。


喉轮打开了,这个人就没有妄想了,妄念、妄想不起了。明知有所说:这是真实的有个东西。是彼眷属故:同我们生命关连。所以修禅定,功夫不到这里不行。


出息与入息 彼处定无有

修行观出息 上际第四禅


所以一出一入,还要打通喉轮这一部份,空了。所以我们要修出入息的法门,一直到第四禅离不开这个功夫。


已极风境界 于彼正忆念

云何我是心 于缘究竟未


或复更于上 少进重观察

或即于彼住 不作余方便


到达了风脉真空了。于彼正忆念:才真正到达忆念的境界。


云何我是心:等到得了禅定,风际的境界,才真正讲到唯心的道理。求明心见性,这个时候才能正求。心怎么明?


于缘究竟未:在这个地方才求究竟。或复更于上:或者到达禅定,得四禅的境界。在这个功夫上再求进步。


要修止、修观了。或即于彼住:或者修到止,修到观了,不作余方便。


修行如是观 则能除疑惑

修行极风际 是处善观察

当知如是心 则名除疑观(观门竟)


所以真正的修行,要对这些智慧的观察境界,照这样做才能除去疑惑。修行极风际:他再三强调修止观的重要。


极风际,由止得了定,起观,就是我刚才引用【楞严经】的性风真空,性空真风。在这里仔细去观察。你应该知道这样的心量才是除疑观,没有怀疑了,这个求证到了。

(完)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南怀瑾视频儒释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释&达摩禅经讲解】老婆也非你所有发布于2021-07-07 2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