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明明德”要“明”什么?


    接着,朱子解释“明德”,他的奇言论就出来了。


    在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从朱子的老师二程夫子(程颐、程颢两弟兄)被后世所称谓理学家的理学,是宋代中期以后突然崛起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形成为宋儒学术的大系。



    宋儒理学兴起的背景



    其实追溯起来,理学的兴起也不算太突然。


因为唐、宋以来的知识分子,早已看不惯、也受不了他们当时所处的情况:那就是由唐到宋,由于宗的教法教思想的流行,普及到上下层各色社会,而几乎使传统的孔、孟之教,黯然无光。


因此,在学习佛、道两家学问以后,便渐渐形成以儒家的孔、孟之道为中心,左倾反道,右倾排佛,建立了宋儒理学的特色。


这是由民族意识的顽固偏见出发,不了解人类整体文化的胸襟所致。但对古人而言,这种胸襟,固亦不可厚非。


    同时,他们上取唐代韩愈一篇论《原道》的文章,标榜中国固有的传统之道,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孟”的传承,虽然到了孟子而斩,但他们宋儒又重新悟道而承接上了。


所以我常说,中国固有传统文化读书人,无论老儒新儒,常常容犯一种自尊狂的毛病,他们自认为从尧、腕、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以后,谁也不是真儒,当今天下,唯我独尊,孔、孟以后,只有我才够得上是真正明白儒家学理的人。


这样的儒家,我数十年来接触到的、看到的太多了。


因此,很了解宋儒理学们的心态动机,也不外此理。


    但在韩愈的《原道》以外,更重要的,是受教育昌黎先生弟子李翱一篇《复性书》的启发。


殊不知李翱的《复性书》,正是受到他的皈八月师父药山禅师的激励而来。


    因为禅宗所主张的明心见性而得道,是根源于佛说一切众生自性本体,原是光明清净的。


只因受欲念情思等心的习气所染污,所以便堕落在生死轮回之中(所谓轮回,就是循环往复、旋转不停的意义)。


一个人能一念回机,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返本还原,得道成佛了。


    同样的,唐、宋以后的道家,也与禅宗互有关联,例如道教《清静经》的主旨,也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人生在任何一个时代,要想做到思想、学术、生活完全能脱离现实而独立生存,肯定的说,是绝对不可能的。


尤其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儒者,如二程夫子、朱熹先生等读书人,当时学了佛、道两家的学问修养,就回来返求诸已,重新打开孔家店、自立门户成家,那也是无可厚非、情有可原的事。


这些确实资料,你只要遍读程、朱两家遗集,及明了历史演变,就到处可见。


但最不能使人赞同的,明明是借了别家的资本,或是偷用了别人的本钱,却又指着别人的大门大骂“异端”,实在是令人齿冷,令人反而觉得假道学倒不及真小人了。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简介南怀瑾南禅七日南怀瑾全集南怀瑾视频儒释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儒&原本大学微言】“明明德”要“明”什么?发布于2021-07-07 21: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