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

#南师讲《解深密经》#南怀瑾

南师讲《解深密经》之分别品 (01-01)

(1988年7月17号晚上八点半钟,南老师在北角大厦讲《解深密经》)

南老师:啊,我们等于从头开始啊。今天要研究的是《解深密经》的“分别瑜伽品”。“分别瑜伽品”重点就是讲修证的问题,修证法的这个分析。那么这一品的经题叫“分别瑜伽品”,我们先研究这个经题的名称与理啊。

我们都知道,学佛不应该有分别心。分别心是个名称,大家需要翻译吗?不要吧?这样不要翻译吧?这样都听得懂吧?

学生:有没有人听不懂?

南老师:都听得懂啊!嗯,普通的佛学里面,分别心就是我们的,人们的思想妄想,也叫作妄心(对写黑板同学:这个你恐怕要写一写哦)。也叫作妄心,就是分别心。这个妄字,这个意义是虚妄的,虚妄,啊,虚妄,不实在的,假的,假有的。我们这个思想、心理状况一个一个、接一个(对某学生:欸,我这边不要,哎哎,你不要,背上不要),这个,我们的思想是生灭法。

生灭法,每一个人心理状态这个思想,一个念头过来(对某学生:啊,我不要。停止了它,啊)这个、这个我们的思想、心理状态,每个念头,(对某学生:你把它关了,哎,林其道(音),哎,声音也好了,这样)这个思想念头一个接一个,一个思想过了,马上第二个念头来了,像流水的波浪一样,像电子的跳动一样,不会永恒存在的。所以前面生了就跳过去,这个思想把握不住的,就灭了,就没有了。第二个思想接连上来,我们觉得自己好像有一个思想,这个思想那么靠不住。    

比方像我们点一个蜡烛,蜡烛听得懂吧?他们广东话?比方像我们点一支蜡烛,第一点火光把它点上,我们看到有亮光。实际上这个亮光第一下一亮,就消散、就没有了。消散,啊。那么后面这个蜡烛又上来、又亮,接连到消散,接连到上来亮我们粗心大意一看,永远这个蜡烛的亮光存在,实际上,每一分、每一秒,每一秒、每一刹那,都在生灭中,虚妄而不实在的。我们心里的状况、思想同这个一样。比方我们看这个电灯,我们现在用的是电灯,不是点蜡烛,当我们一手把开关开开了,我们发现这个电灯永远都是亮的(对某学生:你听懂吧?)。实际上不是的,当我们把开关一打开,那个能够…那个电能放射变成亮光的时候,它已经消散了,后面的能源不断地接上来。我们表面一看,永远这个灯光是那么亮,实际上中间跳动、消散得很厉害。这个就是以…生灭法,有生有灭。不过生灭的速度太快了,我们自己忘记了,以为它是连贯的,永远永恒地存在,实际上它是不存在的。

我们讲这个道理,就是说明妄想心,我们的思想妄想心,能够分别一切法,看一个东西知道这是人,这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或者是胖子、瘦子。啊,马上就懂,知道分别他。这个分别的心理状态,它是虚妄不实在的。所以分别心也就是妄想心,也就是生灭法,不实在的。

这样,我这样讲,你们广东的同学都听懂吗?口音可以听懂吧?

那么我们学佛求证就不起分别心。分别心不起了,可以见到自性的本来,可以见到自性清净真如的本相的一个现象,一种现量的境界(对写黑板同学:现量必须要写了。这是唯识专有名称,现量境,啊)。那么既然学佛的目的、修证的目的要去掉了分别心,初步啊,要去掉了分别心,证到不分别的本来清净的面目,见到我们自性本来清净的一面,那么为什么佛在《解深密经》跟弥勒菩萨的对话里面,又叫作分别瑜伽呢?这不是一个问题吗?看这个题目?    

我们需要了解,这个地方所用的分别瑜伽,就是根据世俗、人世间一般观念,佛跟弥勒菩萨讨论一个修证做功夫的方法,佛详细地一点一点分析给他,告诉大家怎么样去修证不分别的果位。因此这个经题的题目,这一品叫分别瑜伽。

某学生:瑜伽(ga)的伽(ga)。

南老师:对。第二个问题就是分别瑜伽来了啊!

我们的佛学的惯例,把它叫成瑜伽(yuqie)。但是有些经典上翻译这个中文,这个伽字,是加字外面加一个走之(“辶”),释迦牟尼佛那个瑜迦(的迦)。这个瑜迦,那么现在大家晓得叫Yoga,翻译,就是Yoga。那么过去翻译呢?瑜迦是广东音,唐代的发音。我们佛经的翻译多半在唐以前的最多。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文化历史隋唐时代翻译经典,那个时候国语是、标准国语是等于是客家话、广东话、闽南话,那才是标准国语。所以我们研究唐代的学问,尤其是文学经典,能够懂得客家话的发音,懂得广东话、闽南话的发音,那就念得比较准确了,比较准确。尤其学、你们念密教的、密宗子,很多话可以用广东话、闽南话来,用现在的国语不准确了。所以我们过去的翻译Yoga就是瑜迦(yuga),那么这个同现在Yoga发音完全不同啊,这是过去的梵文跟中文时代的不同,稍有变动,大体一样。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他用中文不用走之旁,这个字规规矩矩念,不能念Yoga不能念瑜迦(yuga),这是念瑜伽(yuqie)。至少像我们地方的方言,像我那里有一点接近广东。啊,那,yucha,就念成yucha。这个瑜伽(yucha)是什么意思呢?有一种方法在修持叫瑜迦(yuga),这个修持的有所成就的叫瑜伽(yucha),有这样一个差别。换句话说,瑜迦,Yoga,瑜迦(yuga)是一个学派,是一个名词。瑜伽(yuqie)又是个名词,就是一个修道的人,真正在修,修得有所成就这个叫瑜伽了。所以叫瑜伽师,做功夫有所成就叫瑜伽师。等于我们学拳、学国术啊(问某个学生:你都听得懂?)练拳,说这是一个打拳的人,他在学拳啊,我们就知道他在学拳。“哎,这是拳头师傅啊!”就晓得他练拳练得有成就了。这是一个道理,这个意思。

那么瑜迦(yucha)同瑜伽(yuqie),所以这个地方用瑜伽(yuqie)。修这个功夫,求证到有所成就的境界,讨论这个事。

那么这个我们当时翻译佛经不像现代人搞翻译,外文,有五种不翻,五种不翻译的。梵文里头有、中文没有,或者中文有、梵文没有,没有办法做对比的不翻,绝不翻。啊!我常常说现在人翻译英文一个字,“他值得骄傲”,这是翻错了,“值得自豪”。不能随便翻,很多啦。

这第二种呢,梵文的意义包括很多,譬如真正般若,我们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般若是现代发音啊!像我家乡发音接近于广东话,就念“boya”,那么日本音,日本人banruo,就是唐代发音。真正般若要念般若(banruo),般若(banruo)那比较准确了。我想你们广东人大概念,啊,boruo,差不多了。    

那么为什么不翻呢?中文翻过来是智慧,他不翻。因为智慧这个意义,我们普通人很聪明叫这个人有智慧,不足以代表般若。般若是得道成就的智慧,包括了有五个意义。我们中文智慧两个字,就是这个人特别聪明,就叫作智慧。所以他不翻。啊,很多的道理。瑜伽也是这个意思,啊。

那么瑜伽,所以因为他不翻,翻佛经里头很多只翻音,加注解这个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晓得中国的佛学里头,“瑜伽”注解是什么?相应。什么叫瑜伽?就是相应。我们上次也提到过,研究佛学的人,你一问他,什么是瑜伽?相应。大家“哦,我懂了”--你才什么都不懂。我经常用一句土话,你们广东话没有:“青蛙跳井,青蛙跳井,扑通,扑通。”啊,根本是青蛙跳井,不懂,不懂。

什么叫相应?啊,所以这个注解也是问题。那么我现在告诉大家什么是(相应)交感,交感的意思,相应就是交感的意思。啊,互相交应。所以身心的交感,啊,这个凡夫圣人、与佛菩萨的境界,心理有交感的作用。我上次给大家比方,这等于什么?电的一个插头,插对了,它就亮了,这就是相应。这个电插头插不对,不起作用不相应。所以相应有这个意思。

那么现在我们简单地说明,回转来讲这一品的经题“分别瑜伽品”。就是如何修成功一个瑜伽士,修证到佛法所讲的境界,这一篇的记载是弥勒菩萨跟佛的对话。这个题目我们简单地交代到这里,大概没有多大的问题了。清楚一点了,啊    

那么我们知道现在佛跟弥勒菩萨的讨论,是如何修到修证佛法的那个果位,就是成效、结果。那么我们晓得,在这一本经里头叫瑜伽,修证瑜伽。在佛学过去的翻译很多名称,叫禅那、禅、修禅那,也叫思惟修,啊,也叫静虑。玄奘法师翻译啊就叫静虑,翻译那个意译,静虑。境界,啊,静虑也是思惟修,也叫禅那。那么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化,也称它为禅。这个禅就不是禅宗的禅。那么再用中国文字讲,修定,得定。换句话说,怎么样修定?所谓定的境界、定的成效就是瑜伽的成效。我们普通大家都晓得,喜欢学打坐,打坐不一定是定哦!打坐是练习修定的姿势的一种,并不是打坐就是定,这要搞清楚的。

真正得定是无时不定,无往不定,无处不定,这个才是定。所以佛学有个名称叫四威仪。四威仪,无时不定,无往不定,无处不定。啊,这就是定,并不一定要打坐。哎,譬如现在大家坐到也是坐啊,也是打坐啊,你能不能定?就是这个道理。

四威仪也是佛学的名称,刚才提到四威仪。佛学把人生生活的规范姿态分别归纳四个标准:行,走路;住,就是坐着、这个,站在那里(对写黑板同学:行,居,啊,行、住也可以)坐,坐在那里,打坐也(是)坐的一种;卧,睡觉。四个生活的形态,我们人活到,不是坐到就睡到,不然在走,不然是站到,只有四个形态,所以叫四威仪。所为什么这四种加威仪呢?要佛教戒律,走有走相,走路不能摇摆。假使尤其一个出家规矩,照佛教走路,眼睛只能看前面五尺,走路是很端正的。手一定是随…很端正,这样一弯不可以,啊,更不能左顾右盼,都不行。尤其是一个家人要托钵化缘的时候,端一个碗走路一定要整齐。那么后来变成中国,所谓少林寺传功夫,你们也看过小说电影,“行如风”,走路一阵风一样,飘飘然过去;啊,这个立如松”,站到像一棵松树一样,笔挺。不是这样,肚子大起来勾腰驼背地这样站就不对了,没有威仪。啊,“坐如钟”,坐下来像那个钟一样,很端正。啊,“卧如弓”,睡到像一个弓一样,弯到的,右侧而卧,不随便。    

某学生:弓?弓一样

南老师:啊,这个人睡到这样,不像一个弓吗?祥卧。啊,现在没有床,我不做给你看啊。你想一想,哎,等一下找法师教你。

学生:就和那个,这样子这样子,胁不至席啊这些?

南老师:什么什么?

学生:胁不至席唉。那个,也就是胁伸直了,睡觉时候哈哈。

南老师:错了。胁,这里叫作胁。胁不至席,这个人永远在打坐,没有睡过,没有靠到床上过,永远是打坐在那里,叫胁不至席。所谓“胁不至席者四十年”,他昼夜都在打坐中,四十年,那是苦行,很不容易。啊!这是你岔过来的问题,啊。

现在讲到定。刚才,现在我又在讲讲,再给你们一方面要解释名词啊,等于给你们讲佛学词典。所以真正的定,我重复一下啊,并不一定是打坐啊。真正定,四威仪中无往而不定,无时而不定,无处而不定,这才叫作定    

那么这个定,为什么这样重要呢?我们知道佛说的法门,大致上都晓得佛法分大乘小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础,没有小乘不要谈大乘。小乘基础都打不好,还谈个什么大乘换句话,小事都做不好,你还吹牛做过什么大事等于我常常讲你们学佛的青年人,连一件事情都做不好。啊,像我们…刚才我批评你们,你们这几个人一个组织都没有,布置都没有,谁来管理,谁来…谁都不管,光想想听佛法、占便宜,事情不先来做好、分派好。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够大事、还要成佛成菩萨?那不是笑死人?所以大乘以小乘为基础。啊,小乘以大乘为目标。光小不能成大,不行,不能长大。

我们小乘的,讲佛学修证的过程只有三个原则:戒、定、慧。啊!实际上是五个: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因守戒,这个戒是勉强限制,所以不吃……譬如说你们现在守戒,不吃荤也是戒之一了。啊,你们现在戒之一。啊,不乱看也是戒啊,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会饮,基本的戒。由外面的行为限制自己,逼到内心的严肃、整齐、专一,就是戒的道理。这样不可以做,这样可以做,所以讲到戒,决定有是非、有善恶、有好坏,有分别。这样该做,这样不该做。由戒由外面的戒律的行为来改正自己内心的思维的行为,就是戒律的原理。也就是中国文化随时讲,反省的功夫,检查自己。随时检查自己思想行为,向一个道德的规范去做,就是戒的原理。

由戒然后才能得定,心念才专一、静止了。由定静的功夫,才能发慧,真的智慧才出来,不是现在的假聪明。我们现在用的是假聪明,不是真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解脱,解脱物质世界的拖累,解脱生理上的拖累、障碍,才超越这个世间。但是解脱以后所得到的、所知道的、所看见的,不是现在世间所…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所看见的境界。    

但是我们看小乘这个程序的话,一切以定为中心。我们现在如果强调修定的重要,假使一个人真正得定了,不要谈戒了。自然不会乱看,也不会乱做,也不会乱闹了,因为在定中嘛!没有定,没有真的戒,对不对?你把我自己限制到,这样不可以吃,哎,那样不可以喝,做不到啊…真得定了,本来不想吃、不想喝了嘛!那么真的得定了,自然会发生智慧。那个等于中国文化《中庸》子思所讲“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要想不要思想已经懂了,那个是真智慧,不是用脑筋想出来的。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勉强的,每一样都对,每一个作为每一个思想都对。

这个在《中庸》上面,《大学》《中庸》,不思而得。这个要注意啊!我常常说,现在人家念《大学》《中庸》,念“中”字错了。你要知道孔子孟子(是)山东人,要用山东话念。不思而得,不勉而中(zhòng)山东话是。广东话有一句话,对了不对了对(da)了、对(da)了。对不对?山东人说,中(zhòng)!中、中、中!对了,那叫zhòng,不是zhōng。所以规规矩矩讲,不思而得,不勉而中(zhòng),每一样都对了。得了戒时,这个定是如此,自然就会发慧了。所以小乘佛法以定为中心。

大乘的佛法以六度也是以定为中心。大乘菩萨讲六度。这个度字啊,中文的翻译,这是勉强翻过来的。不过用中文翻“度”字翻得非常好,这是这个翻译的高明。    

我现在岔开本题告诉你们一件事啊。譬如我们现在在外国在美国看英文啊,讲佛学,大乘这个真正的发音摩诃衍(mahayana),maha就是我们看佛经“摩诃”。摩诃用中文,广东话念念看,mahayana应该怎么念?(学生念:mohe)啊,mahayana,差不多了,实际上是mahayana。中国把它翻译啊,翻音啊翻成摩诃衍,就是mahayana,就是大乘的意思。

那么规规矩矩摩诃衍呢?是个什么?大车子。就是《法华经》上讲佛法三部车子,啊。那么西方人照梵文翻过来也用mahayana,大车子。所以小乘是小车子,大乘大车子。呀,我说你们啊,翻译始终不及我们中国人,中国人不这样翻。不翻成“车”,说波罗蜜多,就是翻译译成“度”,六度,到彼岸,就是度,度过去。我们中国人翻译得好,mahayana绝不翻成大车、小车。请问那个大车是火车啊,还是十轮卡车呢?哪一种是大车呢?小车还是拉狗的呀,还是牛拉的呢?哈,中国人不管,把意思懂了,翻译成小乘、大乘。因为要这里到那里,我很远要过去,过海又要乘船,骑马我们叫乘马,坐船叫乘船,假使骑牛我们叫乘牛哎,如果找个人把我背过去啊,我乘人而过。这个乘字翻译得之妙!那么如果要翻译得老实啊,非坐那个大车才能做菩萨,那菩萨买不起车子就不能坐了所以中国的佛学到了中国,特别加上中国文学,翻译好。这是我岔过来的话,不是本题。

本题现在介绍大乘道分六度,六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是到彼岸的意思。到彼岸是哪一岸呢?还是到大屿山那一岸?还是到广州那一岸?还是到美国东海岸西海岸?这就翻译很讨厌了。嗨,中国人高明!就一个字度,不是三点水的。你的东西在那边,哎,拿过来给我,“过来。上海话:侬度(duo)来呀棉纱衫(mi sou sai)度来呀!你那个棉纱衫(mi sou sai),拿来给我,递过来。这个度字翻得好极了!人世间是在苦海茫茫,但登不苦的那一面,也是“度”。所以波罗蜜干脆翻成六度。    

那么这六度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学大乘跟小乘不同,先要学布施,把自己所有的都布施出去,给一切众生,都舍掉。那么我们不讲这些,讲这要另外解释,专门一个专题。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最后才是禅定,由定才得般若真正的智慧,才解脱而成就。

大乘如果严格地讲不止六度,十度,十种。十度最后一度是智度。所以我常常告诉大家,你们注意哦学佛不是迷信,也不是做功夫。佛法是破除迷信的,不崇拜偶像,佛法是智慧的成就。没有智慧你们不要谈佛法,不然都在迷信中。但是我们现在不讨论大小乘,只是顺便给你介绍到,介绍的重点就是大乘也是以禅定为中心,因禅定才成就了般若,才能够悟道。所以禅定的重要。


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赞赏 
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南怀瑾全集南怀瑾简介南怀瑾金刚经南怀瑾语录南怀瑾先生南怀瑾选集南怀瑾易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怀瑾先生:真正定,四威仪中无往而不定,无时而不定,无处而不定,这才叫作定发布于2023-12-16 12: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