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生于左”的考古证据

原创作者:容建平

“肝生于左”是中医对人体生命结构的认识,对于中医的这个认识,现代人们感到很奇怪,以现代的认识来看,肝脏的位置明明是生长在人体的右边,中医怎么将其搞错?对于中医肝生于左的认识,本人已经在《肝生于左的真相揭秘》一文中作了详细的解释,古代人与现代人对肝在人体内的位置有相反的认识,主要是古代人对人体左右的判别,与现代人恰好相反,古代人是以阴阳原理为标准判定左右,其地理根据是南方火热体现为阳,北方寒冷体现为阴,天轻清为阳,地重浊为阴,东方阴消阳长体现为阳,西方阳消阴长体现为阴,而人体则头为阳,脚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当将站立的人体和地理的阴阳以同气相求的标准对应后,就会体现为为头向天,脚踏地,背向南方,腹向北方的状态,此时头属阳与天属阳在性质上相一致,脚属阴和地属阴在性质上相一致,背属阳和南方属阳地性质上相一致,腹属阴和北方属阴在性质上相一致,在这种天地人阴阳性质对应头状态下,人体上现在所称呼的右手,就位于地理上的东方,而现在所称呼的左手,就位于地理上的西方,东方属阳为左,西方属阴为右,于是,现代人所称呼的左手,被古代人称呼为右手,现代人所称呼的右手,则被古代人称呼为左手,以此判断为基础,人体的肝脏就理所当然地位于人体的左边,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肝生于左》的根据。

能有证据证明现代人所称呼的左手,被古代人称呼为右手,现代人所称呼的右手,被古代人称呼为左手吗?

有,有一个伟大的考古发现,以事实证明古代人对左右手的称呼,和现代人对左右手的称呼完全相反。

1987年,河北省濮阳市在修建供水工程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处大型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群,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墓葬群距今大约为6500年前,整个墓葬群自北向南等间距地沿一条异常准确的子午线分布,在这个墓葬群中,那个标称为45号的墓地最为奇特,整个墓穴呈南北走向,墓穴的南方为园曲形,北方为方正形,东西两边呈弧形,墓穴的主人是一位老年男性,整个尸骨呈仰卧状,头朝南,脚朝北,在墓主骨架旁边,分别摆放着三组由蚌壳砌拼成的图像,位于墓穴东边的图像为形,位于墓穴西边的图像为虎形,位于墓穴北边的是三角形,三角形的东边配置着两条人的胫骨。

应该注意到尸骨的状态,他头朝南,脚朝北,现代人所说的左手,是位于西边的,现代人所说的右手,是在东边的,而这个人原来肝脏的位置,也正好在东边,这说明了什么?人们根据阴阳性质,将东方定为左,西方定为右,这就说明了这样的问题,在6500年前,人们所称呼的左右手,是和现代人完全相反的,现代所说的左手,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右手,现代所说的右手,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左手。

为什么这具尸体会是这样安放的呢?

从分析来看,墓穴中的龙形位于东方,东方在五行中属木,色泽为青色,此龙应该为

青龙,而虎形位于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泽为白色,此虎应该为右白虎,整个墓葬是按照阴阳和五行的性质属性原理为主线安放的,有着一定根据的有意识布局安排,它显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将尸骨扶起来,就会看到,尸骨的头在上,脚在下,腹向北,背向南,此时头和天属阳,脚和地属阴,腹和北属阴,背和南属阳,呈相互对应,人身上的阴阳性质和天地的阴阳性质有了同气相求的一致性。

按照阴阳性质属性,现在所称的左手,按照阴阳原理应该划定为右手,现在所称的右手,按照阴阳原理应该划定为左手,由于古代人对左右手的划分和现代对左右手的划定完全相反,而45号墓葬尸骨中左青龙对应现代所说的右手,右白虎对应现代所说的左手,则是用事实作出了证明,可以肯定地说,《黄帝内经》所记载的肝生于左,是以古代人的左右手划分为基础而定的,所以肝生于左是一种古代人的正确描述。

 

  再说中药不需要做双盲试验的原因

原创作者:容建平

本人在<中药不需要双盲试验的原因>一文中,已经明确地解释过,中医的药物已经经过中国人几千年在长时间大面积的人体验证,因此不再需要进行现代医学在短时间小面积的双盲试验,其实,中医的药物不需要进行双盲试验,是中医体制的必然,而西医的药物必需作双盲试验,也是由西医体制的必然需要所决定,如果认为中药必需以西医的双盲试验法验证后,才算科学的话,那只能算是偏面性的科学。

为什么说中医的体制决定了中药不需要进行双盲试验,而西医的体制又决定了西药必需要进行双盲试验呢?只要对中医和西医的医药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就会找到其中原因。

先说西医,西医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医和药是互不相干的两个系统,治疗是医生的事,制药是药商的事,从事医疗的医生不需要自己制造药物,所有用药均由药物制造商提供,至于制药商制造什么药物,怎样制造,这和从事医疗的医生完全无关,医生也不干预药物制造商的药物研发和制造,医和药是各自独立的两条线,它们截然分开,各行其事,互不干涉。

虽然西医的医和药是截然分开的两个系统,但从本质上看,其实西医的医生和制药商相互依赖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西医的所有药物都是成品药,每种药物都有固定的治疗作用,医生要严重依赖制药商的研发药物来治疗,严格依照制药商的药物指引进行使用,如果没有制药商的药物支持,医生面对疾病只能是束手无策。

西药的制药商每研发一种药物,都有一个明确的治疗针对性,会预先确定是用于治疗什么疾病的药物,然后按照这个目标方向进行研发制造。

西药基本上都是合成药物,它以化工原料为素材,再经过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最后定向合成为所需要的药物产品,药物在合成过程有一个特点,就是化工原料在合成过程中,要发生质变,如果将合成的药物产品和之前的素材原料对比,会明显地看到它们在分子结构上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同时,药物产品的作用和素材原料的作用也完全不同,是一种发生了质变的全新产品,基于这样的原因,这生产出来的药物产品,其治疗作用是否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疗效呢?这一切,对生产者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双盲试验来验证,这是唯一可靠的验证方法,可以这么说,对制药商而言,双盲试验是制药商了解药物疗效的必然需要。

使用药物的医生不管制药,制药的药商不管药物使用,这种医药关系是西医永远不能改变的模式,制药商制造的所有药物,必须通过医生的使用才能大量消费,由此,制药商推销药物时,首先要选择的重点是医生,由于医生不管制药,每当一种药物生产出来后,制药商必须要说服医生使用,如何使到医生相信药物的疗效呢?最好的说服力,就是拿出双盲试验的疗效数据,这是唯一可靠的证据,每一个医生都是相信科学的,经过双盲试验的药物就是得到过了科学的验证,对医生而言,双盲试验是医生使用药物的信心保证。

从西医的医和药结构来看,制药商需要双盲试验的数据,以保证所研制药物的治疗质量,医生也需要双盲试验的数据,以坚定在临床上使用药物的信心,于是,双盲试验成为了药物生产和药物使用全过程中必定需要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这个原因,任何西药,如果不经过双盲试验,都不能成为正式的药物,这就是科学态度。

再说中医,中医所使用的药物都是天然的基础原材料,每一种中药材都有自己的性能作用,药材必须通过适当的选择组合,才能组合成为一剂有针对性的中药,中医有一个特点,就是医药一体不分家,医生既要懂治疗,又要懂药性,更要懂制药,中医的每一位医生,除了必须懂得辩症论治之外,还必需懂得所有中药原材料的性能作用,并且能够熟练地挑选出所需的原材料,制造出一剂有针对性治疗的药剂,中医的医生从所有原材料中挑选所需素材组成药方的过程,就是一次制药方案过程,最后究竟是由病人抓药制作,还是由医生亲自抓药制作,只是由谁来出力操作的问题,如果不懂选药制成有针对性的药剂,根本就不能成为一个中医医生。

中医这种有选择地选用所需原料制成药剂的方法,和西医的制药方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医制药过程非常简单,无非是将原料破碎混合或者混合煎熬,这个制作过程有一个鲜明特点,它不改变原料的任何性质性能,不改变原料的任何化学结构,各种原料本身原有的所有疗效都得到保留,中医只不过是将所有原料各自的性质性能机械混合,使它们在同一时间共同发生作用而已。

那么中药配方的制剂需不需要经过双盲试验后才能证实疗效呢?不需要,因为中药配方在整体上看,是针对特定的疾病,但实质上,配方内的各项材料都是针对疾病中的症而设定的,中医强调的是辩症论治,治疗中针对的是症,而不是针对病,从中医的角度上看,每一种疾病,都包含由内因和外因造成的各种症组成,中医将疾病分解出为各种症,再用各种针对性的中药来治疗相应的症,一剂中药是否有疗效,可以从配方上进行论证,重点是看配方中的各种药是否一一对症,只要所用原材料药材的性质性能都针对病症作出治疗,这剂药无疑是有效的。

如果说中药制剂一定要通过双盲试验才能确定疗效的话,那根本是行不通的,因为在辩症论治过程中,中医需要因人而异或因症而异去选药组方,也即是现代所说的个性化治疗,即使是同一种疾病,由于各人的自身条件不同,或者因症状有不同,中医会在治疗大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对药方作出相应的加减,将药剂调整到最适合的个性特点,中药制剂的加减变化空间是无限的,如果对每一个变化组合的制剂都需要进行双盲试验,既不现实,又不可能。

不可忽视的要点是,西药的制药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它将原始材料的性质性能完全改变,结合成为一种全新结构全新性质性能的新品种,而中医的制药过程只是一种物理变化,所有原始材料各自的性质性能完全保留,共同结合成为同时发生作用的新药剂,如果一定要对中药制剂进行双盲试验,倒不如对中药的所有原材料全面进行双盲试验更现实,如果一种中药原料的药用性质性能通过双盲试验得到肯定,那么这种中药材在各种配方中的药用性能就可以得到肯定,比如补血的当归,补气人参,只要在单独试验中证实它有这样的药用功能,那么当它进入配方后,其药用功能也是一样的,不会发生变化的,从根本上来说,对中药材进行双盲试验才最可靠,既可行又最现实。

中药材都经过中国人长时间大面积的应用,每种药材的药用性质性能和毒性都已经详尽了解,这样的验证,远比短时间小面积的双盲试验要准确得多,试问,这样的验证还不够么?现有的中药材还需要进行双盲试验吗?经过长期使用的各种中药材,其性能、用途、归经、禁忌、治疗什么症等,都已经有详细的书面记载,这是经历千百年无数人的验证,可以肯定,有了这个验证基础,根本就不需要多此一举的现代双盲试验来验证。

比如说,用牛奶、麦片、鸡蛋、糖等煮成一份早攴,这份早攴需不需要通过双盲试验来验证其营养价值呢?如果说需要,那肯定是脑,牛奶、鸡蛋、麦片和糖已经被人类吃了几千年,其各自的营养价值早被认清,它们的组合,无非是各自营养的组合,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化学反应,没有改变什么性质作用。中药制剂就犹如这样的一份早攴。

中药是天然动物、植物、和矿物,有许多中药材,本身就是普通的食物,如莲子、生姜、元肉、淮山、苕实、苡仁、核桃、芝麻、杏仁、葛根、山楂、麦芽、谷芽、浮小麦等,有的中药则是普通食物中的下脚料,如陈皮、鸡内金、牛黄、鹿茸、莱服子、驴皮、地骨皮、桃仁、牡蛎等,有的则是制作食物的辅助料,如八角、茴、豆冠、砂仁、肉桂、胡椒、紫苏等,由于很多中药材具有食用价值,所以有很多中药材可以当成食物使用,与其他食物混合制作烹调,由于这个原因,中医便有了食疗一法,也即是在正常的饮食当中,加入适当的中药共同烹调,从饮食中治疗疾病,寓医于食,中医的食疗一法,在西医是无法想象的,西药就是药物,绝对不能当食物使用,就算不按规定使用,也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更不要说用来当食物了,这是天生决定的,只因西药是合成药物而不是天然药物。

从中医的自身情况来看,中药制剂不需要象西药那样必需通过双盲试验才能确定疗效,中药制剂完全可以通过配方用药是否对症来确定疗效,只要符合辩症论治的配方,就必定有疗效,如果辩症不准,或者用药不当,那肯定没有疗效,以药是否对症来判断疗效,是中医验证所配药剂的最可靠方法。

有人特别指出,现在很多新生产的中成药制剂中,大量地渗进了西药成份,比如鼻炎康、银翘片、丹参丸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西药成份,从表面上看,这些中成药是中药在产生治疗作用,其实质是里面的西药成份在起作用,这些所谓的中成药如果不含西药成份,根本就不有任何疗效。

不可否认,现在大量生产的新中成药中,确实含有西药的成份,对于这些含有西药成份的中成药,要通过双盲试验来检验疗效也很应该,原因是它含有西药成份,这些西药成份目前无法用辩症论治的中医方法,对其药效的对症进行论证,既然它不能用中医的方法验证,也只能按西医的方法进行双盲试验了。

但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问题,中成药的制药商根本不能为每一个药物使用者进行个性化的辩症论治,它们只能针对一种疾病的共性症状进行组方制药,至于加进什么西药成份,那是制药商自己的事,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制药商生产的中成药,直接面对的是患者,而不是医生,这一点显得非常重要,它表明了制药商的所作所为,与中医无关,也与中医的医生无关,在现实中,中医对中成药制药商根本没有一点依赖性,中医的医生完全不用制药商生产的中成药来治病,这一点与西医的医生要严重依靠制药商提供药物的模式就截然不同。

自古至今,中医的医生都是通过现场的辩症论治后,根据辩症的要点即时配制药方,这就是一种特色,一种传统的中医特色,使用自己配制的药剂来治疗疾病,是中医的一贯传统,如果有哪一位医生是使用现成的中成药为主要手段来治疗疾病的话,那肯定不是一个传统的中医,如果当有一大部分的中医生都使用中成药为主治病的话,那么,中医离它消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中医体制的现实,决定了中医的纯中药制剂,不需要进行双盲试验。

 


滴天髓八字命理命例连山归藏命宫胎元身宫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古籍、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肝生于左”的考古证据发布于2021-07-04 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