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中 的 生 活 美 學

| 本文授权转自见匠:jianjiang2016


历史的角度来讨论中国文化的救赎,总感觉是一个悲怆的话题。



本文的主角陈巧生,让马未都盛赞“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的传奇匠人,他的成功或许就与“救赎”有关。


我们的祖先除了四大发明以外,从唐代开始就出现了令全球瞩目的城市文明,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工匠类目。



当国外赞叹中国巧夺天工的技艺时,我们赢得了足以自豪的荣耀,然而我们并没有履行发扬光大的责任与义务。


与传统文化的分裂与疏离,以及种种忽略、背弃、遗忘与破坏,已成为当今的司空见惯。


宣德炉就是例证之一。



陈巧生,在做小铜匠时因为大炼钢铁,毁掉了一个又一个现在看来足以称为古董的铜器,也许是历史的选择,他猛然惊醒:再不传承,也许这门手艺就断根了。于是他决定,将他手上毁掉的古董铜器一个个复原,不为别的,只为救赎。


庆幸,他做到了,于是如今的“巧生炉”名扬四海,一炉难求。




第一次尝试做铜炉,远比当初想象的要困难几十倍。从开始构思到成炉,陈巧生耗费了近一年时间,这中间遇到了设计、铜料、打磨、雕刻等各种问题。越往前进,困难越多。


陈巧生没有存世老炉做模板,只凭一张老炉的平面图,根本不知炉子另外几面应该是什么样子,怎么才能复原宣德款铜炉,全靠彻夜冥想,有时半夜来了灵感,在图上画两下,刚打个盹又来灵感,再起床记录,如此循环往复。



由于温度吃不准,一部分铜水倒入模具便已冷却凝固,浇铸完只成形半个,反复试验都是同样的问题。为了攻克这个难关,陈巧生一头钻进了化学知识与化学配方之中,经过近百次的失败,终于掌握了温度、铜料和化学元素的最佳配方。


1982年,他成功浇铸出了第一只铜炉。


制作蜡摸:

一炉一模,用黄蜡或蜂蜡加以牛油、松香等原料配置蜡料,塑成所铸器物的样式。



制作外膜:

将炭灰和细泥按比例调制成泥浆后,涂在蜡摸表面,经过多次反复后,形成坚硬的外壳。



烤模流蜡:

外膜阴干后,加温将蜡溶化,形成铜水驻留的空腔。



炼铜铸造:

将铜料多次冶炼淘汰杂志,并逐次加入其他金属和矿物原料,令铜质更为精纯。十二炼后,将高达1600度的铜水注入炉模,待冷却后,打碎外膜,去除浇口、冒口等。



修器打磨:

铜胎用沙皮、木炭等反复打磨,直到表面光洁。



皮壳作色:

将矿物、植物等原料按一定配比制成颜色水。将加温的炉胎置入并多次反复,直到铜胎表面形成致密的颜色皮壳。



近年来,中国的香道道文化日渐回归,然而相比于日本,无论是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于器具的精工细作,都让我们看到了差距。


就好比提起铁壶,我们只会想到日本的文堂、龟文堂,而这项铸铁技术正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



好在铜炉技艺在陈巧生的努力下,避免了像铁壶那样需要购买泊来品进行收藏,而且还受到了日本、韩国藏家的追捧。



从觉醒,到救赎,到成就人生,已分不清是铜炉选择了陈巧生,还是陈巧生复兴了铜炉,但可以肯定的是,陈巧生的名字,已经不会再与铜炉分开了。




往期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花香时代 | 香道



这不是一个专业的学术公号,我们只是喜欢香文化。分享我们看到、知道的与香有关的点滴。香道文化 

 编辑  /  沈小香   图片  /  源于网络!转载联系后台。



香道文化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他用了40年的时间闭门不出,成了最穷的父亲,却在晚年成就了最好的自己发布于2021-10-08 15:36: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