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生 活 的 美 好 关 系 ▲


● ● ●


图解《芈月传》中的香事 | 文 | 聂


楚汉的香文化中国香文化最独立之开端,其用香方式及器具,材料都最大限度保持中国之特有。而西汉以后,由于和西域交流频繁,虽然香材种类大大扩充,但受外来文化影响也较大,六朝时,随着教势力的东渐,用香方式又受到印度的影响。到了唐代法门寺出土之器具,从工艺上看,受到波斯及中东的影响。唐之后到宋代,又有大食国进贡蔷薇水,很大的改变了中国人对于传统香品的审美。明代是总结前朝之大成,虽有海禁,但器物上反而受到日本,朝鲜的影响,如高濂《遵生八笺》中对“倭几”,“倭香盒”及“倭撞”的使用记载。直到清兵入关,故宫所遗之香品又能看见印地香和藏香的影子,皆不复楚汉用香之原始风貌。

而楚汉香文化体系中,最难以研究,最秘的正是屈原死后到西汉以前的时代,也就是春申君的时代,由于对南方地区的开发,加之战乱和大社会变革,其中用香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屈原以后关于香草诗词的文献反而较少,因此这一段用香历史也难为世人所明晰了。

随着《芈月传》的热播,让我们也跟着剧情一探楚汉香文化吧。


屈原主持楚国少司命的祭祀典礼。



香文化被认为起源于祭祀,最早记载于《尚书》中,商人尚声,周人尚臭。彼时祭祀焚燎取烟不取香。

郑玄说:“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生烟,所以报阳也。”贾公彦疏:“禋,芬芳之祭。”所谓三祀皆燔燎生烟的手段,又《礼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孔颖达疏:“‘燔柴于泰坛’者,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由此可见,燔柴的关键在于透过燃烧产生烟气抵达上天。

但这之后的日子里,在远离周天子权利中心的楚国,那里的人祭祀时不仅取烟,也会取香,既愉悦神灵也愉悦自己。

富饶的土地将人们从生存和生产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进而有了更高的审美需求,于是才有了或隐喻或白描大量关于香草的《楚辞》。《芈月传》常出现歌词便是借用《楚辞》。如“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兮椒浆。”出自《东皇太一》,短短四句出现了五种香料三种用法,也体现了先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女医挚陪同魏美人游览楚宫的花园,并辨认香草。



《楚辞》中对香的描述多为佩戴,伴有饮食汤浴。这是楚地香文化前期的风貌。在年年的征战中,取烟与取香的思想开始交融,于是诞生了焚烧香料的伊始。同时楚地的用香习惯也就既保持独立又融于生活的在华夏大地上传播开来。

比如汉代的椒房。将香料调于泥中涂在墙上,后世更有奢豪者加入麝香,甚至直接用沉香造轩榭。思来想去,香文化热,及复兴未尝不是本土香料的没落。

看诗句美不胜收,然而解释清楚,我上文所述诸物估计会被人讥为厨房大料。

芳香一词的芳是白芷,卤料包中常有那么一两片,椒房、椒浆的椒是花椒,宋人香谱里提的川椒就是川花椒,兰心蕙质的兰并不是兰花而是泽兰,一种菊科植物,蕙为熏草,就是四川火锅中常用的零陵香。

茅香在《楚辞》里称为白茅,《诗经》里称为荑,就是很多人小时候挖的甜根的叶子,它在古诗词里熠熠生辉并不是因为珍贵而是它美好而得,是劳动大众在传唱它的芬芳。



不仅《芈月传》中有香枕的描写,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也有出现:宝玉“靠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和芳官划拳。其实马王堆一号墓中,就曾出土有一只用天然香草做枕心的华丽枕头,这只枕头的面料非常奢华,用起绒锦、茱萸纹锦和彩绣三种料子拼成,缝成方方正正的枕头,里面填满了佩兰,佩兰有很强烈的香气,拿它来当枕心,做成的枕头既充满芳香,又柔软舒服。

芈月讽刺芈茵,而提起熏香丸,实际上战国时期应当没有香丸。



自西汉起可以说是奠定了焚香基础,器具上有熏、豆、博山的大量例证,丝绸之路、海上贸易使得大量西域香料流入中国,脂类香料、麝香、沉香等纷纷加入焚烧的行列。据张仲景伤寒论》记载,东汉方剂影响,合香香丸出现。

魏晋佛教日盛檀香的大量进入。以此造就唐朝“沉檀脑麝”之名。


魏夫人故意向芈姝提及先王后喜爱使用熏香。



“千蕊香”或作千和香。南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九节丽於空中,千和焚於地下。


宋代张纲 《烧香三绝句》之三:香添细炷焚千和,碾新芽试一旗。


注:千和香,出《三洞珠囊》。


不过千蕊香看名字应该是用多种花草和合成的香品,温子皮云:素馨,茉莉,摘下花蕊,香才过,即以酒噀之,复香。凡是生香,蒸过为佳。每四时遇花之香者,皆以次蒸之,如梅花,瑞香,酴醾,栀子,茉莉,木犀及橙橘花之类,皆可蒸。他日爇之,则群花之香毕备。

芈月赠张子香囊有“礼轻情意重”之意。



妾 有 绣 腰 襦 ,葳 蕤 自 生 光 。

红 罗 复 斗 帐 ,四 角 垂 香 囊 。


这是汉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可见香囊的出现是很早的,马王堆汉墓中,軑候夫人出土时双手就曾各握一个香囊,而楚国风雅的贵族更是喜爱佩戴各种香草。一般香囊中大多装着白芷,藁本,苍术,细辛菖蒲丁香和雄黄之类的香药,有化浊散瘀,逼虫驱蚊,提神醒脑的功效,于端午前后缝制,经过一年香气浅淡,来年再为亲友制作。据《肘后备急方》所载“香囊方”:“菖蒲、藜芦,无虎头、臼、皂荚,作散带之。”

又“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描述了当时人们过端午的种种习俗。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haiz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孩子们带上香囊。而端午节正式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节日。


芈月讥讽魏夫人心里龌龊,熏香无用。



《尚书》记载:“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意思是通过祭祀者的德行所散发的香气,才能到达天上。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就明确的说出了,能够感动神明的香不是黍稷所散发的,而是人的品行所散发。

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则说的是,上天监察人的行为,如果没有如香气般的德行,就会惩罚他失德的行为。


芈月带沉香来看望张子。



芈月到底有没有见过沉香,不好说,主流的意见是没有,因为文献资料中没有记载,又没有出土文物,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蜜香树的说法,但芈月是楚国公主,楚国在顷襄王时期疆域一万五千里,领土自西而南到达云南丽江,广西梧州,广东英德,势力范围辐射东南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其所辖区域应该都是有沉香的。


秦王讥讽楚王有体臭。



战国策》记载:“魏王遗楚我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褏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褏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秦,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郑褏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揜其鼻。王谓郑褏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揜其鼻,何也?’郑褏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褏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魏王送给楚王一名美女,楚怀王很宠爱魏女,郑袖因此而失宠,于是她便想陷害魏女。郑袖告诉魏女,楚怀王不喜欢她的鼻子,于是魏女见到楚怀王都要掩着鼻子,楚怀王见状向郑袖询问缘故,郑袖说魏女是讨厌楚怀王身上的气味。楚怀王大怒,命人割掉魏女的鼻子。

由此可见,楚怀王有体臭的隐病或许不假,据野史传,楚怀王之所以后来疏离屈原,除了有郑袖的挑拨,还因为屈原喜爱用香草的意象劝戒楚怀王,让其恼羞成怒。


秦王赠送麝香香囊。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使用麝香的国家。《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其阴多旄牛,羚,麝。”郭璞注:“麝似獐而小,有香。”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麝香,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痓,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进一步补充说明:“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黑,目中肤翳,通神仙。”另外藏文医术《四部医典》的“总述要义”中也说:“一切炎症用安息香,麝香施救。” 而阿拉伯的医书《药草志》中记载麝香与丁香一起有催情的作用。

由此可见,麝香的应用非常广泛,许多香方,药方中要使用到它。

我曾和朋友一起制过一款香丸,里面的辅料就有椒兰蕙桂以及生姜。这些是药是香还是调料得看个人如何运用。这样看来,楚地香文化并不是断代了,而是以其亲民的品质或保有其神髓或依其体制,如香囊,香枕,传播四海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无需复兴,因为它不死。

近 期 文 章 列 表

庆阳的香包文化 | 香友投稿

安息香令人欢愉的味 | 香道

志野流:治身正心,威严肃整 | 香道

安然元音:冬日暖香考 | 香道

两种叫丁香的植物 | 香道

万水千山总是情,转发朋友圈行不行...


生 活 之 中 无 用 之 美

香学 / 香事雅集 / 香业资讯 / 香人香馆

香道文化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图说《芈月传》中的香事香道发布于2021-10-08 15:5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