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说文解字》云:“吹声也,从口肃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吹口哨。现代人对吹口哨的看法,多有低俗、玩弄之印象,但在古代,“啸”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中国古代就有啸音、啸乐。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啸的记载。就《诗经》来说,《小雅·白华》的“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和《王风·中谷有》的“有女仳离,条其啸矣”,诗中的主人公或思念恋人,情意凄苦,或被遗弃,忧愁悲伤,就以“啸”抒发其抑郁忧伤的情怀。

啸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是魏晋名士风度的标志之一,如西晋郭《游仙诗》云:“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冥寂士指静默士。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曰:“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们用啸来表达心灵感应的知音之情,也就是说,名士之间可以不用语言,只用啸声互和就可以“心有灵犀一点通”,成为知音。

以啸召唤亡魂

啸成为教的法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尽管道教还没有产生,但楚地的啸,既具有浓厚的巫术色彩,又颇有方术的意味,而神仙方术就是道教形成的重要渊源。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而好祠。”啸就是楚人信鬼而召唤亡灵的一种方式。《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兮。”王逸注云:“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夫啸者,阴也;呼者,阳也。阳主魂,阴主魄。故必啸呼以感之也。”就是说楚人以长啸大呼的方式,召唤死者的魂魄

以啸召唤亡灵,葛洪的《神仙传》有一则记载生动而具体:

西汉人刘根得道,郡太守史祈命其召鬼,若不见,即当杀戮。刘根“因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于城外,闻者莫不肃然,众宾客悉恐。须臾,厅前南壁忽开数丈,见四赤衣吏传呼避道,赤衣兵数十人操持刀剑,将一科车直从坏壁中入到厅前,(刘)根敕下车上鬼,赤衣兵发车上乌被,上有一老公老姥,反缚囚系。熟视之,乃(史)祈亡父母也”。

可见,啸是巫、方士经常使用的一种法术。

道教呼风唤雨的神仙异术

啸为巫、方士所采用后,就逐渐成为道教的一种神异方术。

《啸旨序》云:“啸之清可以灭鬼神,致不死。盖出其言善,千里应之;出其啸善,万灵受职。”方士道徒觉得啸声与鬼神、万物之灵之间可以相互感应,认为运用啸声作法不但能够“灭鬼神,致不死”,而且能够使万物之灵听从调遣,呼风唤雨。

《后汉书·方术传》就有赵炳以啸呼风渡河的记载:

赵炳“尝临水求渡,船人不和之,炳乃张盖坐其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于是百姓神服,从者如归”。

《文选·啸赋》李善注引《灵宝经》也有女仙“仰啸”求雨的记载:某国大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一位“常日咽气,引月服精”的音姓女仙,“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然后“化形隐影而去”。

宋代张君房的《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三还载有道士以啸使“万灵受职”、听从调遣的故事马湘随道士遍游天下,道术高妙,可令溪水逆流、桥断复续等等。“ 后游常州,遇马植出相,任常州刺史……植言:‘此城中鼠极多。’湘书一符,令人贴于南壁下,以箸击盘长啸,鼠成群而来,走就符下俯伏。”马湘又叱鼠要其离开此城,群鼠“皆叩头谢罪,遂作队莫知其数,出城门去。”

正因为啸术如此神异而灵验,才使得许多道士虔心学习。唐无名氏《灌畦暇语》就记载有道士精诚学啸的故事:“仙人海春,居髑髅山,善啸术。太山道士钟约往来,敬其艺,愿学焉而无从。一日,春变其形为石,约不之知,乃坐旁石上,仰面啸。而春所化石应之,亦发声,倾山动涧,云雾为之下堕。约知是春,惊起再拜,以祈请焉。春哀其诚,因教以三术。凡不饮不食,乃得啸而风生于虎也。”

《文选》卷一八成公绥《啸赋》“济洪灾于炎旱,反亢阳于重阴”,李善注引《灵宝经》:世界坠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岁。王怪之,乃弃女于南浮山之阿空山之中。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于是能言,于山出,还在国中。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怖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

《灵宝经》为《道藏典籍之一,此书记述这样的神奇故事,并非出于偶然。就本质而言,这是一个道教的乐感故事。按照道教的音乐理论,音乐往往具有某种神秘莫测甚至不可思议的力量

啸的特殊养生作用

道教以求长生不死、修道成仙为主要目标,因而极为重视养生长寿。啸具有特殊的养生功用。这是道士钟爱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道士看来,啸就对宣泄不良情绪如郁闷、压抑、滞怒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具有良好的效用;而且啸还能开胸顺气,娱情怡心,激发生命的活力。

孙广在《啸旨·苏门章第十一》中就说:“仙君之啸,非止于养道怡神,……”因此,古代的方士、真人、道徒以至诗人常常“长啸”、“吟啸”、“啸歌”等等,也多与这养生思想有关。嵇康作《幽愤诗》,就不仅倾诉自己的平生追求:“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而且还通过长啸来抒发被囚的忧郁与愤慨,进而养生怡性:“采微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擅长啸功的道教神仙

道教诸神中,多有善啸者。历史传说人物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被道教尊奉为神, 《淮南子·览冥训》谓“夏桀之时”,“黄神啸吟”。汉高诱注:“黄帝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叹也。

道教徒亦尊大禹为神,大禹也善啸。唐代李冗的《独异志》谓:“禹伤其父功不成,乃南逃衡山??仰天而啸,忽梦神人降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大禹以啸声感动天神,神的垂怜与赐予使禹治水成功。

西王母是道教神仙系统中的女仙领袖,《山海经·西山经》说她“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一谓得道的赵威伯“善啸,声若冲风之激长林,众鸟之群鸣。须臾,归云四集,零雨其”。

卷四十九和卷六十八还描写有群仙之啸的壮观场面:“登飞上清,浮景七元,长生顺往,啸吟千神。”“左啸则神仙启首,右啸则八景合真。”

孙广的《啸旨序》为了强调道教“啸”术的重要,还杜撰了神仙传授啸术的次序:“故太上老君授南极真人,南极真人授广成子,广成子授风后,风后授务光,务光授舜,演之为琴以授禹。自后或废或续。晋太行山人孙公能以啸得道而无所授,阮嗣宗所得少分,其后不复闻矣。”

综上所述,啸这种口哨音乐艺术虽不为方士和道徒所独专,却始终与他们形影不离。处于魏晋代之际的大名士阮籍,积极向道教中的啸功大师学习,使之实现了从神向人的过渡,从而为士林生活增添了一朵艺术奇葩。

 
 
延伸阅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为什么吹口哨容易招鬼?道教独特的口哨功法,可呼风唤雨、调遣万物、召唤亡魂!发布于2021-11-15 1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