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以后,到立秋前后,天气炎热,且湿热夹杂,成为暑气,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的许多疾病都跟暑邪有关。而且,暑邪还会潜伏在人体,秋冬季节发病,成为“伏暑”。


暑为阳邪,发热病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邪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

 暑为阳邪,其性升发,故易上扰心,或侵犯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暑邪导致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故临床除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津伤之症外,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甚则气津耗伤太过,清窍失养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多挟湿

暑季气候炎热,且常多雨而潮湿,今年尤其如此。热蒸湿动,水气弥漫,故暑邪致病,多挟湿邪为患。其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如夏季的感冒病,多属暑邪兼挟湿邪而致。


阳暑及其避免方法

暑邪为病,分阴暑和阳暑,得阳暑的一般是辛苦工作之人,夏日在外奔波,汗出过多,体内体外皆热,轻则发热、全身无力、口渴、大汗出等感冒症状,称为伤暑;重则忽然昏倒,甚至口眼歪斜,称为“中暑”。

避开烈日,当汗出过多时候,及时饮用淡盐水为身体补充津液,是避免阳暑伤人的最佳方法。


阴暑

夏天,如果一味避暑,贪图凉快,过多饮食瓜果生冷等寒凉之物,又会导致阴暑。阴暑最大的特点是发热但是汗少,甚至没有汗。这是因为寒湿的收引之性闭住了毛孔。此外,还可能有身痛、腹泻等症状。

所以,夏天既要合理避暑,有不能过于贪凉。人在夏天是很脆弱的,暑邪总有侵犯人体的机会,因此要严防死守。


暑邪中常有秽浊之气

夏天,垃圾堆、下水里的东西容易腐烂生虫,滋生细菌,恶臭秽浊之气到处蔓延,这种气息就叫秽浊之气,它从口鼻而入,伤人肺胃,如不及时治疗,还会深入。

因此,夏季要远离垃圾堆、下水道等秽浊场所,一旦闻到秽浊之气,就要屏住呼吸,堵塞浊气入侵的入口。此外,要经常使用清暑化浊的食品。


伏暑

暑邪侵犯人体,有的会及时发病,有的则不会及时发病,邪气潜伏起来了,要到秋天甚至冬天才能发病,这叫“伏暑晚发”。伏暑晚发,可以发为各种各样的疾病,其共同特点为:舌苔腻,胃口不好,口渴,各种症状午后加剧,晚上尤其严重。

治疗伏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预防伏暑则需要夏季时时处处小心。平时的小心谨慎,就可以免去得病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解暑佳品:西瓜翠衣

西瓜翠衣就成熟西瓜的绿色外皮。具体做法是:将吃剩下的西瓜皮拿来,削掉里面的白色部分,刮掉最表面的一层薄皮,剩下一层薄薄的青色瓜皮,这就是西瓜翠衣了,也简称“瓜翠”。

瓜翠性凉,有通透性,能及时将人体感受的暑邪清理出去。使用方法:可以油炒,可以凉拌,可以煮水代饮,用量多少不限。


解暑佳品:荷叶、荷花

荷叶也是解暑的佳品,荷梗、荷叶、荷花瓣都可以用。一般来说,荷叶可以清暑散热,荷梗在解暑的同时还能通常脾胃,荷花瓣不仅能解暑,还能疏肝解郁,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愉快。

荷叶与荷花最好用鲜品,煮水代茶饮。如果与瓜翠同时煮水,效果更佳。

(更多解暑方法及暑季养生方案,待续。)

中医调理中医药大学中医理论全职国医高手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今日夏至,暑季来临,暑期中医养生知识汇总发布于2021-11-22 22:00: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