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我个人,读书也走了很多弯路:

我自幼读书用功,即使是最近几年,仍常常早上四点钟就起来,读医书。清晨天地间的清气、人的清气爽、书中的新知,三者交织在一起的感觉,是在令人着迷。但这有什么用呢?读了这么多书,能记住、能用上的又有多少呢?面对一个病,我的思维依然不离三本书:《伤寒杂病论》、《时病论》、《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别的书上的一些思路,只是偶尔一用,而且见效的少。

《伤寒杂病论》的意义是不用说的,它也是《时病论》的基础,《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又是《黄帝内经》汪洋大海中的临证精华,三者是相通的,我们姑且称其为“三论”吧。这三本书,我读了多少遍已经不记得了,肯定不低于一百遍吧,而且还在读,还在用,还在体会。我越来越感觉到,这跟武林中修炼某一功法或某一兵器很相似!

掌的,你就好好练八卦掌,练个十年,或许可以炉火纯青。你能这个月练八卦掌,下个月练通背拳,再下个月练九阴真经么?一年练一个都够呛啊!只能是夹生。

据说十八般兵器里面,枪是最难把握的,练得好可以出神入化,比如赵子。所以,一杆枪足够让你练一辈子。小时候读三国,我曾很幼稚地想,关羽张飞和赵云,那么大的本事,如果让关羽跟赵云学学枪法,再让张飞和赵云跟关羽学学刀法,那大家岂不是如虎添翼?可能在实际中,这三位也互相学习学习,借鉴借鉴,但到了战场上,仍是拿自己最趁手的那件老兵器。赵子龙不可能再打一口青龙刀背着备用,那会很碍事的。

所以,说白了,我这么多年,都是在练“三论”。而起早歇晚读的那么多其他书,基本上都是在做无用功!无用功往往把人拖得很累。

中医只有一个,就是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治病的学问。但中医的门派很多,也就是大家修炼的方式不同。所以,你在练什么,就要好好练,一定要练通、练精。千万不要过早追求面面俱到,哪一派都懂。

中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病治好,好比练武的目的是击败敌人。关公手起刀落,斩颜良、诛文丑,就得了,他不用管吕布如果遇到颜良会用什么招数,也不用研究当初赵云大战文丑有哪些经验教训。满书架的《关公刀法》、《子龙枪法真传》、《诸葛亮火攻战术经典案例解析》、《孟德新书》、《吕布武功秘籍》,你看完了,能打仗么?未必。还不如一心练好自己最趁手的那件兵器。

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老中医,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遇到啥病都能套进来;或者是那么几个方子,加加减减,变化无穷,都有效果。还有人特别擅长使用某一味或几味药,擅长使用某一个或几个穴位。这看似简单,其实都是有他们自己长期而专一的修炼在里面的。你没有相应的修炼,照搬过去,就不好使。

当然,我并不是说出了自己修炼的功课,其他书就不用读了。书还是要多读的。我搬家后买了两对大书架,放满了书。古今中医典籍,基本上都有了。但这是一辈子读的书,要慢慢读,千万不要急。

以前我在外面待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会着急,急着家里还有那么多书没读,所以干什么都是急匆匆的,甚至整个人都不从容了。这非常不好。对于我而言,现在似乎更需要有时间无所事事,多陪陪孩子,多会会朋友,多游山玩水,多喝,再各地多跑跑,这样会更好。学问融入生命,就好比大树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不能只靠拼命读书来拔苗助长。很多学院出身的学人都有我这个毛病。其实我也是学院出身,好在后来又学了中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使我最近才慢慢意识到这个毛病。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不仅仅是讲学习和实践,更是为了通过行路获得那份豁达与从容。这样读书,才既是获取知识,又是修身养性,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把古人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的学问体系,也融入自己的生命,真正变为自己的。


中医调理中医药大学中医理论全职国医高手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我读医书所走的弯路发布于2021-11-22 22:20: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