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中医理论


摘要

思考中医经验继承的内涵,提出中医经验继承存在3个层次:1)传承医术 2)传承医学 3)传承医师傅和徒弟都是传承的载体和研究对象,指出不同层次传承的传承方法和验证方法。



      传统中医学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方式实现的。虽然建国后传承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学校教育培养方式逐渐成为主流,而师徒传承方式成为一种辅助形式,但从目前中医学服务的范围、存在的规模和所形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际效果看,中医临床有滑坡趋势,说明中医学有许多临床医学经验没有能够传承下来,有失传,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家科技部特别将“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作为一项重点研究项目在“十五”攻关课题中立项,目的是希望通过对老中医经验继承的研究来传承中医学。

      笔者认为,中医传承主要包含3个层次:传承医术、传承医学和传承医道。师傅(老中医)和徒弟(学生)都是中医传承的载体,是研究对象。现就这3个层次的传承内容和实现方法分述如下。

1.传承医术

      所谓传承医术即是指继承老中医行之有效的临床疾病诊治经验(即实用医疗技术),又称为“临床经验继承”。它包括两部分内容:1)老中医行之有方剂(祖传验方、单方、外用膏药)、针灸穴位、针刺、推拿手法等;2)对临床疾病和辨证确立有特殊确定意义的病史、病因、病机、症状、舌脉等认识。

      这一层次是中医经验继承简单初级阶段,因为它对师傅,尤其是对徒弟的要求都不是很高。在这一层次可以有许多继承者。临床诊治经验既可以通过老中医自身总结传承下来;也可以由徒弟通过一段时间的跟师学习(侍诊和抄方),将有效的临床诊治经验记录和传承下来。这一层次是老先生们所谓“学我”或“形似”阶段,即韩愈所谓“解惑”。徒弟在这一层次上对于所继承的医术,仅仅能够做到照着做。犹如作画,虽可以熟练地画一千张一样的画,但用的还是工匠手段,如仅仅这样,就算是一辈子都在作画,充其量只能是匠才,永远都达不到画家境界。

      这一层次传承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DME)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临床经验进行科学验证,可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RCT);同时,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如摄像、录音、拍照、电子档案等),全方位采集老中医各种临床信息。

2.传承医学

      所谓传承医学即是指继承老中医学术思想系和衣钵,成为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者和传人,故又可称为“学术思想继承”。它包括对老中医中医学术思想体系、独特中医理论认识和临床疾病诊治经验3部分内容。

      这一层次是中医经验继承的中级阶段,因为它对师傅和徒弟自身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师傅不但能够临床诊治疾病,还要系统掌握传统中医基础论,更要对中医理论有独到认识和理解,形成自身的学术思想体系,并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师傅通过教徒弟看病,要使徒弟明白一个道理,所诊治疾病的中医道理才是至关重要的,医技反倒是次要的,或者说不是那么重要的。即,无论治什么病,最重要的都是明白这个病的产生原因、发病机制,然后找到符合这个病人疾病的独有治疗法则和方药。同时,还要使徒弟明白,不能拘泥于师傅所传授技法,要明白其中道理,这样,一切皆在你掌握之中,就仿高屋建瓴;医技犹如入渠之水,因势而下,不过锦上添花罢了。这一层次上,徒弟一般除要求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知识外,还要有临床实际诊治经验,有一段跟师学习时间(最少3~5a)经历,学术思想体系可以由师傅(老中医)自己撰写、记载下来,也可以由徒弟通过跟师学习,有所理解和领悟后,记录、整理下来,并交师傅修改认可。当然,如若不幸师傅过世,其学术思想只能由其徒弟们(门人)完成。这一层次是老先生们所谓“像我”或“似”阶段,即韩愈所谓“授业”。

      如果徒弟仅仅是运用老师传授的思想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不能有所突破,那基本上是工匠境界,顶多算个医匠而已,可是真正能做到匠之顶点的也没有几个。由于每一位徒弟对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体系掌握程度不同,所以,虽然跟师学习的徒弟可能很多,但真正能够继承老中医学术思想体系的徒弟显然不会太多。

      这一层次的研究方法,传统上主要是通过师傅对徒弟的考核、得到认可,或者是由对授业师傅学术思想熟悉的老中医(与师傅同级别者)考核来解决。现代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DME)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临床经验进行科学验证,其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学术理论内容,一部分可以通过临床治疗技术的验证来反证。老中医学术思想体系的传承与否,还可以通过量表和科学仪器加以验证。

3.传承医道

      所谓传承医道是指不但能够继承老中医学术思想,成为学术继承者,而且可以创立新学说,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成为一代宗师

      传承医道是中医学传承3个层次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高级阶段,它不仅仅要传承医学,而且要以医载道,这也是古代中医前贤终身追求的真正最高理想境界。入道可以由医入道,也可以由心入道,也可以由天入道,由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万事万物无不遵循天道,所以,由天道入医道最为厉害,故有“医术有涯道无涯”之说。

      自古至今,许多医学前贤在医术、医学上日趋完美,自觉进寸业已极难时,为了进一步突破医学、医术的瓶颈,莫不都是从“道”上寻求突破的。能够明白这一点,就比大多数人高一筹。这一层次上,对师傅和徒弟要求都非常高,师傅应属于大师、宗师级别。

      徒弟的要求,首先是自身有很高的学中医天分、资质、潜质;其次,要有很高的悟性,尤其是顿悟,像《西游记》中孙悟空拜师学艺时,他的师傅(菩提祖师)敲其头三下,背手走了,孙悟空悟出,师傅是让他“三更天,后门进”,拜师学艺,这就是高悟性体现;第三,要有创新精神,即不要拘于常理、常法的定式思维方式束缚,第四,要懂得追求平淡,首先是胜负心不能太重,它会限制你的发挥,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总之,天份、机缘、勤奋,缺一不可。当然还有一种是痴迷于医学的,属于医痴者,也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可以传承医道。

      这样看来,能够达到传承医道的人凤毛麟角,几百年能出一个就很不错了。这一层次是老先生们所谓“超我”阶段,即韩愈所谓“传道”。

      这一层次的研究方法是无法用当代科技来阐释和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总之,中医传承的3个层次丝丝入扣,其传承内容对载体(师傅和徒弟)的要求强度逐级递增,是传承需要解决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所有方法都要围绕这3个层次内容加以实施。同时,还要明白境界和医学水平提高的关系,当医学水平停滞不前时,必须通过提高自己的境界和砺炼来解决。医学水平是可以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修来,境界却是靠体悟得来的,两者必须共同发展才能提高层次。





[1]王泓午,马融,李新民,胡思源,杨常泉.谈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3个层次和方法 [J].天津中医药,2005,22(6):459-460.



版权声明

       论文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以上使用的图片均来自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小编联系。




编辑:郭杏林

审核:邵建柱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谈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3个层次和方法发布于2023-05-25 19:1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