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指南#温病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引起的呼吸传染病以单侧或双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特征,四季均可发病,4-7月和11月-1月为发病高峰期,多见于学龄及学龄前期儿童,在集体机构中可见暴发流行
诊 断
1.病史:未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发病前2-3周可有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咽痛腮腺以耳垂为中心非化脓性肿大,向前下方扩大,边缘不清,表面皮肤不红,触之疼痛,有弹性感常一侧先肿大,对侧亦可出现肿大同侧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或同时有颌下腺舌下腺肿大腮腺局部胀痛和感觉过敏,张口或咀嚼时更明显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卵巢炎胰腺炎等。
3 .实验室检查:略
辨证治疗
1.常证
(1)热毒蕴结证
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范围大,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口渴欲饮,头痛呕吐,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差,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方: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板蓝根、蒲公英、锦灯笼、柴胡、黄芩、黄连、连翘、升麻、玄参、夏枯草、橘红、桔梗等。加减:热甚便秘者,加石膏(先煎)、大黄(后下);腮部肿胀坚硬拒按者,加海藻、牡蛎(先煎)、赤芍、牡丹皮。
(2)邪犯少阳证
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咽痛、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和解少阳,散结消肿。
主方:柴胡葛根汤(《外科正宗》)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葛根、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柴胡、黄芩、石膏(先煎)、牛蒡子、夏枯草、赤芍、桔梗、炙甘草等。
加减:咽喉肿痛者,加马勃、玄参;纳少呕吐者,加竹茹、陈皮。
2.变证
(1)毒窜睾腹证
腮部肿胀同时或腮肿渐消时,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痛时拒按,或伴发热,溲赤便结,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主方: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龙胆、蒲公英、柴胡、川楝子、荔枝核、栀子、黄芩、黄连、延胡索、桃仁、赤芍、青皮。
加减:睾丸肿大明显者,加莪术、皂角刺;伴腹痛、呕吐者,加郁金、竹茹、姜半夏;少腹痛甚者,加附、木香、红花;腹胀便秘者,加大黄(后下)、枳实。
(2)邪陷心肝证
高热不退,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坚硬拒按,头痛项强,烦躁,呕吐剧烈,或昏嗜睡,反复抽搐,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主方: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生地黄、石膏(先煎)、栀子、黄连、连翘、板蓝根、牡丹皮、赤芍、玄参、钩藤(后下)、僵蚕、炙甘草等。
加减:头痛剧烈者,加龙胆、石决明(先煎);恶心、呕吐甚者,加竹茹、代赭石(先煎);神志昏迷者,加服至宝丹。
(3)毒结少阳证
腮部肿胀数日后,左胁下、上腹部疼痛较剧,胀满拒按,恶心呕吐,发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泄热毒,疏利少阳。
主方:柴胡汤(《伤寒论》)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枳壳、竹茹、川楝子、虎杖、大黄(后下)、柴胡、黄芩、姜半夏、蒲公英、郁金、白芍、炙甘草等。
加减:大便溏泄者,去大黄,加苍术、木香;腹痛剧烈者,加川芎、红花、牡丹皮。
中成药治疗
1)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每支10mL。建议用法用量:口服,<1岁每服1/3支,131/2支,3+52/3支,>51支,每日3次。用于常证。(推荐级别:D)
2)龙胆泻肝丸。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水丸:每袋6g。建议用法用量:浓缩丸,口服,<32丸,364丸,>66丸,每日2次;水丸,口服,<31g362g,>63g,每日2次。用于毒窜睾腹证。(推荐级别:D)
3)安宫牛黄丸(散)。丸剂:每丸3g。散剂:每瓶16g。丸剂:每服1丸,每日1次;儿童≤3岁每服1/4丸,3+6岁每服1/2丸,每日1次。散剂:每服1瓶,每日1次;儿童≤3岁每服1/4瓶,3+61/2瓶,每日1次。或遵医嘱。温开水送服。用于邪陷心肝证。(推荐级别:D)
中药外治
1)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适量,以醋或水调,外敷患处,每日12次。用于腮部肿痛。(推荐级别:D)
2)鲜仙人掌:每次取1块,去刺,洗净后捣泥或剖成薄片,贴敷患处,每日2次。用于腮部肿痛。(推荐级别:C)
3)鲜木芙蓉叶、鲜败酱草各适量,捣烂;青黛10g、大黄10g、皂荚10g、荔枝核10g,研细末。将以上药物混合、调匀,敷睾丸肿痛部位,并用布袋托起睾丸,药干则用清水湿润继用,每日1次。用于睾丸肿痛。(推荐级别:D)
3)鲜蒲公英、鲜木芙蓉花叶、鲜败酱草、鲜马齿苋,任选1种,也可2种合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2次。用于腮部肿痛。(推荐级别:D)
来源:赵霞,秦艳虹,董盈妹,周涛,杨江.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修订)[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01):1-5.DOI:10.16840/j.issn1673-4297.2017.01.01.

版權聲明: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音視頻、文字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權及使用不當情況,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或協商授權事宜。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痄腮”的中药治疗发布于2023-05-26 12: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