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陈士铎


阴阳颠倒篇
黄帝[1]广成子[2]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臾区[3]问于岐伯[4]天师曰:帝问至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5],至道之极,昏昏默默[6]。无视无听,抱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7]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8]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
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
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9]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区复奏帝前,帝曰:[10]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11]之野也。
陈士铎日: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论也。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论也。帝非不知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亦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
【注】
[1]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击杀蚩尤。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传说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现存《素问》一书,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相传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
[2]广成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晋葛洪神仙传.广成子》:"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唐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轩辕台》诗:"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一说即老子
[3]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4]岐伯:相傳為黃帝時的名醫。今所傳《黃帝內經》,即戰國秦漢時醫家托名黃帝與岐伯論醫之作。《漢書?藝文志》:“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雲笈七籤》卷一百:“時有仙伯,出于岐山下,號岐伯,善說草木之藥性味,為大醫。” 魯迅《朝花夕拾?父親的病》:“但是S城那時不但沒有西醫,並且誰也還沒有想到天下有所謂西醫,因此無論什麼,都只能由軒轅、岐伯的嫡派門徒包辦。”
[5]窈窈冥冥:■微妙精深貌。《莊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素問?徵四失論》:“嗚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明唐順之《巽峰林侯口義序》:“學者緣此遂以為必絕去形聲文字與訓詁,求之窈窈冥冥,而後可以為至道。”■渺茫恍忽之貌。 《淮南子?精神訓》:“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冥冥。” 晉葛洪《抱樸子?祛惑》:“有仙人來迎我,共乘龍而昇天。良久,低頭視地,窈窈冥冥。”
[6]昏昏默默:■看不見聽不到的狀態。謂至道難見莫測。 《莊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迷糊,不知所以。 《紅樓夢》第六六回:“眼看着入殮,又撫棺大哭一場,方告辭而去。出門正無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也不自知了。”
[7]窈冥:深遠渺茫貌。《鶡冠子?能天》:“觀乎孰莫,聽乎無罔,極乎無係,論乎窈冥,湛不亂紛,故能絕塵埃而立乎太清。” 漢王符《潛夫論?本訓》:“上古之世,太素之時,元氣窈冥,未有形兆。” 晉郭璞《山海經圖贊?神二女》:“游化五江,惚恍窈冥。”遙空;極遠處。 《莊子?天運》:“動於無方,居於窈冥。” 金元好問《太室同希顏賦》詩:“壯矣崧維岳,盤盤上窈冥。” 清姚鼐《效西崑體?渚宮》:“樓觀雲陽入窈冥,兩東門對楚山青。”
[8]:歲;年。 《書?伊訓》:“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 蔡沈集傳:“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一也。” 《逸周書?武儆》:“惟十有二祀,四月,王告夢。” 唐柳宗元《封建論》:“今矯而變之,垂二百祀。” 章炳麟《艾如張董逃歌序》:“吾赤縣權輿風姜以來,近者五千祀。”
[9]:此原即阴阳两性基于情投意合之恩爱而相生,相生中即含 “ 害生于恩 ” 之克 ,直到相克至主宰形体之神竭绝而死,成为顺生不生,故欲求相生而预防相克之危害 ,则惟 “ 顺者逆之 ”,这即是颠倒之术的逻辑 , 故曰逆 死不死 , 逆之有生
[10]yú:<叹>表示同意,许可。《尚书?尧典》:“帝曰:‘~,予闻,如何?’”
[11]无极:指宇宙最原始的、无形无象的本体。《老子》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王弼说,“穷极虚无,得道之常”(《老子注》十六章),“惟空为德”(二十一章注),把老子的“有物混成”的“道”、“无极”,变成空、虚、无。北宋周敦颐作《太极图说》,说“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朱熹说周氏所说的“无极”,“只是无形而有理”,即看不见、摸不着,但有意志(《语类》卷九十四)。王弼、周敦颐、朱熹所说的“无极”不是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的“无极”,而是“有是理后生是气”(《语类》卷一),即在形成物质“气”之前的一种彼岸的精神——“理”、“无”。
参考文献
陈士铎. (2012). 陈士铎医学全书.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自强.广成子传黄帝长生不老之术──译《外经岐伯天师传》即《外经微言》首章“阴阳颠倒篇”[J].中国气功科学,1995(03):37-39.

整理丨wl 审校丨wym 

專注於中西醫文獻及醫案整理

歡迎投稿誠招廣告

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音視頻、文字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權及使用不當情況,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或協商授權事宜。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陈士铎《外经微言》阴阳颠倒篇注释发布于2023-05-26 12:10: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