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伤寒

伤寒论》大汤证有两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后条实乃补叙前条之文,从而扩大了大青龙汤的主治范围。成无己释前条云:“此中风见寒脉也,浮则为风,风则伤卫,紧则为寒,寒则伤荣,荣卫俱病。”又释后条云:此伤寒见风脉也”后世虽众说纷纭,终未离成氏窠臼。伤寒、中风两者不可截然而分,因其病邪能交杂相袭,且证情可互见转化,故经文遂亦错杂而论之。其一,乃风寒袭表,症见脉浮缓或浮紧,发热恶寒,其热乍有轻时,身疼痛或身不疼痛但重,不汗出等风寒错杂的表证;其二,风寒错杂之邪束固于表,阳气壅遏不宣,郁而成热,则生烦躁,且郁热越甚,烦躁越剧,属里之实热。所以大青龙汤适用的病机是表寒里热、内外俱实,凡符合此病机者,即投大青龙汤发汗清热,乃仲景本旨。秦皇士曰:“桂枝汤治风伤卫之轻证,仲景之轻方也;麻黄汤治寒伤荣之重证,仲景之重方也;其大青龙汤恐麻黄太峻,故加大枣生姜补养胃气,加石膏制麻桂辛温,以烦躁之证忌用温热,此变麻黄汤重剂而为稍轻之剂,后代皆注此方太峻,似乎反重于麻黄汤,千古差谬。”此说极为中肯,临诊遣方,不应拘泥于太峻之说。(陈友祥.辨大青龙汤证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03):17-19 .

运用大青龙汤主要有三:主治表里兼证即太阳伤寒证与里热证相兼,类似于受凉感冒而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咯黄痰),或因受凉而诱发慢性鼻炎急性发作(黄鼻涕),或因受凉而诱发经性头痛急性发作(舌红苔黄)等;太阳营卫寒湿证,类似于肌肉风湿,或关节风湿;溢饮热证,类似于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肾病等所引起水肿。王付.学用大青龙汤方证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中医药通报,2012,11(04):29-30.

“三纲鼎立”学说成形于明清的方有执和喻昌,而其思想肇端则可以上溯到王叔和(基于《伤寒论·辨脉法》是王叔和所附的观点)和孙思邈。《伤寒论·辨脉法》谓:“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也。”首先提出了风寒两伤荣卫的病理解释;孙思邈《千金翼方》谓:“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疗伤寒不出之也。”将桂、麻、青龙三方并提,显露出三者纲领性的意义;迨于明·方有执更是直接将“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感,荣卫俱伤”列为太阳病的三大提纲;清·喻昌大倡“三纲鼎立说”,谓“风则伤卫,寒则伤营,风寒兼受,则营卫两伤,三者之病各分疆界。张仲景立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鼎足大纲三法,分治三证。风伤卫则用桂枝汤,寒伤营则用麻黄汤,风寒两伤营卫则用大青龙汤,用之得当,风寒立时解散,不劳余力矣。”所以,大青龙汤所治的病机是“风寒两感”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张亚星,关婷婷,郑入文.大青龙汤方证辨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09):1203-1204+1243.

38条大青龙汤方证辨证要点为风寒表实、饮郁肌腠兼有化热之征,39条大青龙汤方证辨证要点为风寒表实、饮郁肌腠前者寒邪偏重,后者水湿邪气偏重大青龙汤为麻黄汤合越婢汤而成,故治疗均以大青龙汤辛温开腠、发汗祛湿。(肖勇洪,刘春丽,徐梦,彭江云.大青龙汤方证释疑[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07):540-542 .



整理丨菟丝子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文字仅用于学习交流,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权及使用不当情况,

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协商授权事宜。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大青龙汤方证辨析发布于2023-05-26 12:39: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