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出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一书。本方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吴氏把它作为治疗湿温首剂,也是后世医家推崇的治疗湿温的代表方剂。余临证遇到一些难治之症,投三仁汤往往收效。运用本方一个重要的指征是舌白。但吴氏对此未加详解,本人体会:为腻苔且色白。 

舌苔为胃气所生,正常情况是薄薄复盖于舌面三分之二,其质松滞适度,其色偏白。若弥漫无边,且厚、且垢腻,谓之“舌白”可矣。究其机理,一为中夏月暑湿,脾胃运化失司;二为素体牌胃不足,运化失职,不能受理纳入水谷化为津精,反变为浊;或为脾与肾不能将机体代谢所生的浊气运出,积浊生湿。诸湿浊之物弥漫;上潮于舌,则苔生太过。故吴氏《温病条辨》谓之“舌白”。然浊湿不仅仅限于舌面,舌为五脏六腑之外候,内脏之变可透舌而晓。如浊湿聚于头,则“首重如裹”;聚于胸府则胸闷,呼吸不畅;聚于腹部则中满不饥、呕恶,辄辄闻油欲吐;聚于肌肤经络,则身重疼,或体温高于正常。即吴氏所谓“头重恶寒,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之意也。      

湿浊之气,无论内生或外界所犯,终由脾胃升降失调所致。脾为阴,胃为阳,脾主升,胃主降。升清降浊,相辅相成。湿性粘滞、重浊,缠绵经久不愈,故吴氏有“病难速已”之论。湿气弥漫无稽,不可以重浊滋味之品治之,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宣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也”(《温病条辨》第40页)。故吴氏拟杏仁,开上焦,宣肺气;白蔻芳苦辛,宣中焦,和畅脾胃;苡仁甘淡,益脾渗湿,疏导下焦,配以半夏、厚朴苦温除湿;通草、滑石、淡竹叶清热利湿;诸药共伍收宣化畅中、清热利湿之功。      

湿邪为患,若高热者,为湿温之变,无论其热久暂,多热而无汗,或有微汗,虽经西药解热剂,大汗一身,体温暂降,须臾复升;亦有用解热剂而不汗者,每于热度上升之前多恶寒之症,继而不寒但热,不渴。“不渴” 一症,吴氏在三仁汤中已论及,因为湿、热二邪合患,因于热则伤津,然,又因于湿,热而不炎,热蕴湿中,故津伤甚微,临证出现一系列的口干、口苦、口粘、乏味、欲饮水漱咽而不多饮、不欲食或恶心等症。这种热性病耗水较少,临证每见即使高热一周以上,不补液亦不脱水者。余在临证治案有中上感、病毒型肺炎、诊断不明之高热长期不退者,以及妇、儿科慢性疾病和传染性病中有湿热为患“舌苔腻”者。在热性病中,大多不具有“午后身热”(这一点与吴氏观察不同)。内、妇、儿科一些疾病表现有上述湿热症状,或兼见便溏、便干等,但总以腻苔为据,余症不必悉具。

Ref:樊中州.浅论腻苔与三仁汤的临证[J].河南中医,1985(03):3-5. 

 

 

整理丨蔓

图片丨牧人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三仁汤方证、方义分析发布于2023-05-26 12:43: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