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方剂


三化汤方出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厚朴、枳实、大黄、羌活组成,主治中风病“便溺之阻格”者。刘完素在当时盛行的祛风法中,首开攻下治疗中风病之法门

1.组方侧重调理气

三化汤表面上看系由小承气汤加羌活组成,但二方中枳实、厚朴、大黄的用量比例却不相同:小承气汤中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三化汤中三味药物用量相等。显然,厚朴、枳实的用量比例被增加了,由此决定了二方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前者功善荡除胃中积热,以攻下通腑为主,后者长于破气导滞,重在调理气机。通过分析可以推论,刘完素认为中脏腑的病机系气机逆乱,治疗时主要采取调理气机的方法。三化汤的功用主治,也可证明这一点,“内有便溺阻格”,不是只有大便不通,而是二便的排泄都不畅。能够同时影响二便排泄的原因有:气的功能失常、阴津不足和肾虚主司二阴的功能失调。从临床上看,以前者与中风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五脏虚损,气机运行紊乱或上逆,或壅塞,导致三焦运行不利,影响水液的正常代谢,聚湿生痰,则有痰涎壅盛、肢体浮肿、小便短少等症,故朱丹溪说:“治风以理气,气顺则痰消。”三焦壅塞,谷传化失常,则大便秘涩不通,治当调其气,上逆者宜沉而降之,壅塞者宜破而通之。调畅了气的运动,各种代谢自然恢复正常。“三焦之气无所阻塞,而复其传化之积矣,故曰三化。”该方中的大黄,系取其沉降下趋之性,通过荡涤积滞,驱除实邪,以利于气机升降的恢复,方后注言“以微利为度”,亦说明了大黄决非只为攻下而投。
2.治在里,其图在表

纵观刘完素对中风病的治疗,不难发现其承袭了前人的观点一一注重邪在肌表经脉。“若外无留结,内无不通,知必在经也”;“若风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若忽中脏者,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表里证己定,别无他变,故以大药治之。”大药,即辛散走表之品。本方既然注重中风病的经脉不利,为何应用枳、朴、大黄通里之剂?这是其另辟蹊径之处。人体的五脏六腑与肌肤之经脉密切相关,结构上相互联系,病机上相互影响。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是经脉气血循行不息的可靠保证,若脏腑气机逆乱,三焦壅滞,不但便溺内阻,且殃及肌表经脉,使气血郁闭不通,出现“六腑不和,流注为痈”,而罹患中风。表里同病时宜先治其里,因此,通滞和里,恢复脏腑正常的功能。“大气一转,其气乃散”。里气和则表自解、经自通,此乃安内攘外之法。考古方防风通圣散和《清宫医案》中许多治疗外感病的方剂,均在解表药中佐入理气、导滞、消食之品,以期“安脏腑而和营卫”。羌活的应用,刘完素释之为“不忘乎风也”,证实了治在里,其图在表的根本所在。“不忘风”即不忘肌肤经脉的不通,在调理内部气机逆乱的基础上,佐以宣发、开达肌肤经脉淤滞之品,将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3.注重升降结合

中风之作,缘于气机逆乱,五脏不行,六腑不通,三焦阻塞。欲开其滞,则必须升降兼施。厚朴、大黄、枳实直趋导下,破气通滞;而羌活气雄而散,味薄上升,与诸沉降之品配伍,可拨动三焦壅塞之契机,使清气上升,则浊气下降,“清阳在上,浊阴在下,则天冠地履,无暴仆也。”与此配伍相同的有李东垣之润肠丸,将羌活与大黄、麻子仁、当归、桃仁相配,治疗风结、血结之大便不通。另外,羌活在三化汤中,其升散之性,可监制通下品的弊端,具有防止脾气下陷,清气不升,无力推动四肢活动的作用。

Ref:齐向华, 席加秋. 三化汤组方配伍特点及启示[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6(6):370-371.

 

图片来源:http://zgzbao.com/newshow.asp?id=25059



整理丨王德福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三化汤组方配伍特点分析发布于2023-05-26 12:51: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