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性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

**********************************************************************************************************************************************************************

》》》丹参、川芎

共性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功;差异为丹参既能活血,又能凉血,血热者尤为适用。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气滞血淤者尤为事宜。


》》》泽泻、泽兰、泽漆

共性为利水;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和膀胱经,作用是善泄伏水,故心下水饮所致的头晕目眩,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均为适用,性寒能泄肾和膀胱之热,下焦湿热尤为事宜,又长于泄肾经相火。则漆味辛苦,性微寒,有毒,归大肠、小肠和肺经,苦寒邪降,长于利尿消肿,小便不利等。


》》》茯苓、赤茯苓、茯

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专供安神、其它作用弱。




》》》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共性为温补肾阳;差异为鹿角主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

共性为补血;差异为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补血弱,制首乌主补益精血、固照用乌发,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


》》》大青叶、板蓝根

共性为清热解毒、凉血功能;差异为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附子、肉桂、干姜

共性为温里、散寒和回阳作用,皆可用于治疗阳虚欲脱证、中焦虚寒证。附子和干姜常可相须为用、治疗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差异为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没药

共性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差异为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骨、牡蛎

共性为平肝清潜阳、固涩收敛;差异为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黄芩、黄连、黄柏

共性为苦寒之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在临床上常相须为用;差异为黄芩善请泄肺热,且有清热安胎之功,即主清上焦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作用;黄连主清中焦相火、实热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和热毒、牙龈痛疼、口舌之疮黄,心烦失眠;黄柏苦寒沉降,善泄肾经相火,主清下焦及膀胱湿热、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遗精,湿热下注之淋浊,小便不利,带下等,即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故古人有“黄芩治疗上焦,黄连治疗中焦,黄柏治疗下焦”之说。




》》》龟板、鳖甲

共性为滋阴潜阳、退虚热;差异为龟板主固经止血、益肾健骨、养心补心,鳖甲主软坚散结。


》》》川贝、浙贝

共性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差异为川贝主清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浙贝主开郁散结见常、还用于外咸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毒壅结。


》》》三棱、文术(莪术)

共性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主偏入血分、破血之功做强于文术,文术主偏入气分、破气之功优于三棱。


》》》山楂、神曲、麦芽

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积食不消,脘腹胀痛。


》》》草豆蔻、白豆蔻

共性为温中、行气、止呕;差异为草豆蔻主化湿、常配藿香之类,白豆蔻主燥湿、常配白术之类。


》》》红花、藏红花

共性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功;差异为红花主味辛性温,活血祛瘀之力较藏红花为缓.藏红花味甘微寒,活血祛瘀之力较强,又兼凉血止痛解毒之功,可治温病热入营血引起的斑疹暗紫。 



》》》大蓟、小蓟

共性为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差异为大蓟主还具有降压利提退黄的作用,小蓟功似大蓟而力弱、且有利尿的作用、善治血淋尿血。


》》》天冬、麦冬

共性味甘归肺经,养阴润肺、润燥通便、同治肺热燥咳、清火生津、内热消渴和津枯肠燥便秘差异为麦冬性微寒味微苦,如心、胃经,润燥清热力较小,滋腻性亦小,又能养胃生津,清心除烦,或久病胃阴被伤之口干舌燥、阴虚有热或温病热入营血之心烦不眠。天冬大寒味苦,濡肾经,清火润燥力强,又滋肾阴,兼治疗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遗精。


》》》黄连、胡黄连

共性为清湿热;差异为黄连主泻火解毒、即清实热,胡黄连主清虚热、除疳热。


》》》柴胡、银柴胡

共性为退热;差异为柴胡主外感发热、且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清胆截疟之功,银柴胡主退虚热或疳积发热。


》》》槐花、槐角

共性为凉血、清肝明目;差异为槐花主止血力强、清热力弱,槐角主止血力弱、清热力强、且能润肠。


》》》汉防己、木防己

共性为祛风湿、痹痛、利水、治风湿、脚气、水肿、腹水;差异为汉防己主利水消肿作用强,木防己主祛风湿、止痹痛。



》》》神曲、健曲

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健曲主理气、化湿、解表、用于食积不化、暑湿吐泻、或兼有风寒表证者用之最宜。


》》》生地、熟地

共性为补阴;差异为生地主生津润燥、清热凉血,熟地主补血、益精填髓。


》》》桑螵蛸、海螵蛸

共性固精差异为桑螵蛸主益气养肝缩尿、以补肾为主,海螵蛸主止血止带、制酸、治湿疮、以收敛为主。


》》》枳实、枳壳

共性为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差异为枳实主破气作用强,枳壳与枳实作用相似、但作用较缓。


》》》羌活、独活

共性为解表、祛风湿、止痛、治头痛、风湿;差异为羌活主治上半身不遂、风湿痹痛、并治后头痛佳,独活主解表之力不及羌活、风湿病痛以下半身为主,并治少阴头痛。


》》》半枝莲、半边莲

共性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均治大腹水肿;差异为半枝莲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半边莲主还兼有散瘀止血的作用。



》》》木香、青木香

共性为行气、止痛;差异为木香主调中、治脾胃气滞、大肠气滞和肝胆气滞,青木香主解毒消肿、清热祛湿、治肝胃气滞、痈疮疗毒、皮肤湿疮。


》》》藿香、佩兰

共性为化湿解暑;差异为藿香主发散表邪、止呕力强、偏主外咸暑湿恶心呕吐,佩兰主化湿醒脾作用强、湿热内阻。


》》》车前子、车前草

共性为性寒泄降,清热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差异为车前子主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车前子主要兼有清热解毒、止血作用。车前草功能和车前子类似,但偏于清五星之湿热,更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热痢、尿血,热毒疮疡痈肿等。


》》》山豆根、北豆根

共性为清热解毒;差异为山豆根主利咽消肿作用,北豆根主具有祛风止痹、疗痹痛之力。


》》》青皮、陈皮

共性为理气开胃;差异为青皮入肝、胆经,偏于疏肝破气、散结消积、化滞作用较强,多用于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痛乳痈等。陈皮质轻,入肺、脾经,其性较缓,偏于理气健脾,造势化痰,多用于脾胃气滞之腕腹胀痛及咳嗽痰多之争。


》》》赤石脂、禹余粮

共性为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差异为赤石脂主敛疮生肌作用,禹余粮主止带功能。



》》》罂粟花、诃子

共性为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罂粟花主止痛,诃子主利咽开音。


》》》菊花、野菊花

共性为清热解毒;差异为菊花主尚有发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野菊花主清热解毒。


》》》地肤子、蛇床子

共性为止痒、除湿作用;差异为地肤子主利湿、尚有清扫作用,蛇床子主燥湿、尚有祛风杀虫、温肾壮阳作用。


》》》五味子、五倍子

共性为敛肺、敛汗、涩肠止泻、固精;差异为五味子性温、滋肾生津、宁心安神,五倍子性寒、清火敛疮、止血。


》》》潼蒺藜、蒺藜

共性为明目;差异为潼蒺藜主补肾固精、养肝,蒺藜主祛风止痒、平肝疏肝。


》》》黑附子、白附子

味甘归肺经共性为止痛;差异为黑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白附子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止痛。




》》》石决明、草决明

共性为清肝明目;差异为石决明主平肝潜阳,草决明主润肠通便。


》》》酸枣仁、柏子仁

共性为养心安神;差异为酸枣仁主益肝敛汗,柏子仁主润肠通便。


》》》杜仲、续断

共性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差异为杜仲主补肾力强、可治阳痿、尿频、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胎漏下血,续断主兼行血脉疗痹痛、续筋骨、疗金疮、不但治胎漏下血、还可用于其它的出血。


》》》苍术、白术

共性为燥湿、健脾、治湿阻中焦、运化失司出现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便溏、倦怠无力;差异为苍术主发汗、祛风湿、可治关节炎、风湿引起的肢体酸痛和夜盲证,白术主要兼补气、利水固表止汗、安胎、偏治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


》》》南沙参、北沙参

共性为养阴清肺;差异为南沙参益气祛痰,北沙参为益胃生津;总之北沙参治气阴双虚、祛痰,北沙参治肺胃阴虚为主。


》》》淮牛膝、川牛膝

共性为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活血通络、利水通淋;差异为淮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多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或久患风湿痹痛而肝肾亏虚等;川牛膝长于清热泻火解毒,通淋利尿,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偏于活血化瘀。


》》》当归、鸡血藤

共性为补血活血调经之功;差异为鸡血藤味苦入肝经,药力较弱,又善于舒经活络,适用于血淤或脉络痹阻。当归味辛入心、脾经,药力较强,兼能止痛,血淤重痛有寒者,并治虚寒脘腹痛、疮肿初起或日久不溃或溃不收口;尚可润肠,用于治疗血虚肠燥便秘。


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中医典籍,中医常识,中医方剂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善别药性差异,方能妙手回春!发布于2023-11-12 20:16:45

相关推荐